Skip to content

Monthly Archives: August 2021

语言的第七功能

语言的第七功能:谁杀死了罗兰·巴特 La septième fonction du langage: Qui a tué Roland Barthes? 洛朗·比内 Laurent Binet 时利和/黄雅琴(译) 9787550717756 这是一本披着侦探小说外衣的主打人文八卦的同人小说(?)一开始读的时候,读的挺爽的,但是后面的人文理论过于复杂、人物名字过于众多、整个节奏都变得奇怪起来。 侦探小说的意思,的确是一开始一个人死掉了,然后围绕着这个人以及他留下来的丝丝线索,警察和另一个专业人士不断在直戳各种暗箱场所去寻找真相。用这本书的副标题可能更为明显,那就是“谁杀死了罗兰·巴特”。 而这位Roland Barthes真的是历史上存在的人物,是一位法国符号学理论大师。书里面其他的所有人物也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各种人文大家,比如埃科、福柯等等。所以书里面还充斥着各种让人看不懂的人文理论,包括语言、符号。 书中的主人公们一直在寻找/保护/参与探讨的语言的第七功能,其实就是说服别人的能力。通过语言,可以去辩论,可以去行使某种说服的能力,甚至是可以给别人洗脑。所以,还有某种地下的组织、体统和擂台来精炼这项技能以及获得最高的头衔。 这些还不够。因为在寻找谜底的过程中,主人公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在某本书里面的创作。但是这种不真实感,却又难以从他自己的层面去证明。生活只能继续,小说也如此继续。

牛秋戏剧挑战月 一些音乐剧

Fame2021.8.17 音乐剧看起来就是轻松很多。这部我记下来的都是这样的:迷妹唱的好好!bring on tomorrow也简单好听!两个老师diva dual也好听!黑人女老师唱功也超厉害!carmen唱的也好!好听就是王道。 音乐剧还擅长表现群像,这部和那个时代的好多都一样,可以是表现一大批最底层的人们的群像。Carmen的故事比较真实,使得全剧不那么香草。 Waitress2021.8.18 歌很一般。唱的很差,感觉是那种现场听不出来但是收音就很难听。人物刻画也不好,comic不真实也不可爱。最后女主哪里来的觉悟和底气赶走老公,勉强说是为了孩子,有点太突然了。如果真的觉悟应该也赶走渣男医生小三啊。 看了倒是很想吃pie。 Railway Children2021.8.19 这个标题明明标的是音乐剧,但是看了才知道从头到尾都是在讲话啊。里面唱了几首生日歌,这就算是音乐剧了吗?几个孩子点子好多,管的也真的好多。算是制作算是精良,最后竟然出现真火车了,但是故事真的没什么意思。 Gypsy2021.8.20 好熟悉的旋律,好听。演员也都好厉害,要演出尴尬拙劣的样子。小孩到大人的转变那幕好厉害,我退回去看了好几遍。 情节上,有搞笑又有担当的,也有敏感有想法的,孩子们都挺可爱的。孩子们的妈妈应该是真女主吧,又可恶又可怜。 Hairspray2021.8.21 我看的是tv live版,无数明星参演。翻译好像是机翻,有点搞笑,Link叫做链接,Penny叫做一分钱。 原来以为是一个傻白甜的故事,没想到竟然如此正能量。主角是胖子,不用减肥去追梦。然后后面全面升级,原来讲的是抵抗种族歧视的,最后的群舞每个人一个颜色虽然很有年代感但也挺突出主题的。我还是最在意歌,真的好听啊,朗朗上口,我喜欢。

牛秋戏剧挑战月 一些话剧

Le Cerisaie2021.8.13 今年的Avignon戏剧节的重头戏是于佩尔主演的这部话剧,非常令人惊喜的是还可以在腾讯视频上限时免费观看还有中文字幕。我看到网上评论普遍比较差,怎么天花乱坠的好我是没看出来,怎么那么差我也没看出来,我感觉就是一个中规中矩的《樱桃园》的故事吧。于佩尔出演的这位主角,我脑海中是典型的俄罗斯贵妇的样子,有一种作为观众拼命想为她的财富命运担心和着想结果她却是我行我素地肆意挥霍。应该是我们这种穷人想多了吧,有钱人没有钱也可以继续骄傲。 Tag: Anton Tchekhov, Tiago Rodrigues, Isabelle Huppert, Festival d’Avignon, Pale Sister2021.8.14 这个是2019年下半年托宾的话剧,是站在安提戈涅的妹妹的视角的对故事的重述。去年我读了它的剧本,觉得超级好看,托宾的重述的技能无人能挑战吧。但是这次看话剧的时候却觉得有点看不下去,我想应该也不是演员的问题,作为一个独人演出这个演员已经表演得非常有张弛了。我觉得问题在于,我在读剧本的时候可以按照我的节奏去理解这个故事去体会这个故事,按照我的情绪的摆动来感受这个故事,当然这全部感恩于作者可以留出这样那样的可能性使得读者有自己的选择。但是在看话剧的时候就不一样了,我必须完全跟随演员现场既定的节奏,我反而觉得重点未必和我想要的一样,所以看话剧的时候并没有那样的满足感。 关于安提戈涅这个故事本身我也想再多说一句。所谓的安提戈涅所遵循的law,在她口中是神的law,所以大义凌然地去对抗她舅舅。我觉得可能有神的law,但它肯定不等于人眼中的神的law,所以永远难分高下。 Tag: Colm Tóibín, Trevor Nunn, Lisa Dwan, Boland: Journey of a Poet2021.8.15 连续两天看了托宾的两部话剧作品。这个是托宾参与改编的,可以说也是一个独人演出,全程是一个女主角在讲一个爱尔兰女诗人的诗和一生。 我有点分不清楚,到底这个女主角就是那个女诗人还是女诗人的女儿。比如有一段是说她看到自己的母亲的画作被她母亲的师傅签字了,感到很不能接受,这里到底是想表现她母亲(作为女诗人这个主角)的经历,还是想表现她(作为一个有现代视角的女诗人的主角)对于上一代女性经历的反思呢? 女主角真的太美的,有点像Saoirse Ronan。 Words are agents, rather than extensions of reality. They made my life happen, rather than just recorded they are happening. But what life? […]

牛秋戏剧挑战月 2021柏林戏剧节

今年8月再来一场戏剧挑战月,每天看一部话剧或者音乐剧。之前也累积了不少资源,就从今年的柏林戏剧节开始,有幸第一次可以把“十佳”看全。其中的《Maria Stuart》之前在别的一个线上戏剧节看过,其他的都在现在看来。很可惜整体的观感都不咋地,一大半我觉得都是形式大于内容,看得我直犯困。矮子里拔长子的话,我比较喜欢《只是世界尽头》和《承认她。寻找女性》。这个版本的《美狄亚》和《魔山》是巨坑,千万别浪费生命了。 真的懒到差点不高兴写任何东西了,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实在没什么好看的,非常粗糙地复制黏贴一下看的时候随便记录的几个点,有的我自己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只是世界尽头Einfach das Ende der Welt2021.8.1 怀旧的物件,彩色几何图形的玻璃杯,配乐,第一幕就这样结束了,然后现场换景。为什么要换景,人与人的交流已经很重了,不需要环境来。 亲人的尴尬,当不提回忆的时候,已经被要求重点重复的时候。亲人的眼神,看镜头(表达/缓解尴尬),看男主的镜头(真情流露),演技厉害。 妈妈希望男主做一些事情让孩子们不要像他那样不幸福。男主发飙了说自己爱家人,家人challenge他对他们一无所知。最后还是关于家庭责任的争吵,然后疾病和死亡化解一切(?) I never understood why imminent death gives you the right to act like a fucking narcissist. Tag: Christopher Rüping, Jean-Luc Lagarce, 给我一段美好时光Show Me A Good Time2021.8.2 在剧场舞台上的一个人现场连线在室外的来自不同地方的三个人。非常尴尬,一堆废话,无聊极了,12小时演的啥,看了一个小时看不下去了。 Tag: Gob Squad, 自助售货自助餐Automatenbüfett2021.8.3 一个好看的女性的来到自助餐吧引发的故事。女扮男装的角色让人有点分不清楚到底是男的的猥琐还是跨性别者的友好,还内含一些谁投币纽扣的悬疑推理,总体非常无聊。 Tag: Anna Gmeyner, 厄德兰伯爵Graf Öderland2021.8.4 出场人物一个个从圆锥形隧道出来。检察官变身伯爵携妖艳女暴走,一路屠杀。系统里面的人也变得本性暴露,乱七八糟。在嘲讽司法系统的混乱与表里不一?最后好像是检察官醒来,原来是一场梦,但是身边的人又出现了,好像又进入了另一场噩梦。 Tag: Stefan Bachmann, 美狄亚Medea*2021.8.5 前面一个剧是隧道,这个剧在布罩子里。字幕特别有限,倒是有字幕出现下面的时候是一段即兴表演。难看。 Tag: […]

看海的人

看海的人 小林泰三 丁丁虫(译) 9787513316743 自从读了《醉步男》之后,我对小林泰三的好感度超高,感觉好像是一个被时代忽略的厉害的科幻小说家,所以想多看看他其他的作品。这本《看海的人》由7个独立的短篇小说构成。每一篇都是风格迥异的科幻主题,而且都是很硬的科幻。但是这本却没有让我觉得很惊艳,有的故事甚至让我有点读不下去想要快进的感觉,可能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太硬了,另一部分原因是觉得里面人物的关系和情节进展有点老套。最奇特的地方是,作者在这些故事之间穿插了一些承上启下的小段落,意思就好像是在对读者讲一些故事的串词。恰恰是这些串词,等于是一句话总结了故事本身想要表达却没有清晰完成的中心思想。

第一人

第一人 Le Premier Homme 加缪 Albert Camus 李玉民(译) 9787540782320 这一本加缪的遗作,所以严格来说并不是一部完整的作品,在书的的后面还附有不少片段式的内容。前面比较完整的内容讲的是一个成功人士回到/回想自己小时候长大的地方发生的事情。 第一部让人觉得有点《回归故里》的感觉,甚至有一点纪实的感觉,因为其中不止一次加缪不自觉地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人物代入到了书中的人物,比如把主人公老师的名字写成了自己老师的名字,把主人公母亲的签名直接写成了加缪。另一个很类似的地方在于,主人公的出身也是从偏远的的小地方的穷苦人家出来的,长辈们也不是什么精英甚至都不认识几个字。原来这种把自己的成长经历,或者说把自己当代研究的方法的鼻祖在加缪这儿就有了呢。这里还有一个区别在于,加缪的故乡并不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是一个过了几年就不存在的地方。这就也把殖民作为一个因素放了进来。 在读完《西绪福斯神话》之后,我在想既然加缪那么看得起西绪福斯这样的人物,那么在他的笔下是不是也会把这样的人物和精神融汇进去呢。在《第一人》的第二部里面我放佛隐约看到了这样的意图,虽然可能在后面还没写出来的主人公长大成人之后会更具体。第二部里面主人公小时候上学的样子,又让人想到了apu三部曲和那不勒斯四部曲,穷人家的孩子通过学习脱离困境。加缪的厉害之处在于,他把真实的苦用另一种方式延续下去,你以为读书就能出头了,其实读了书才知道接下来的工作生活是如何无意义。然后可以在这样无意义的生活之中继续下去,不正是西绪福斯的精神嘛。 雅克,虽然一直生活在贫困中,到这办公室却发现了庸俗,为失去的阳光而饮泣。 大家挤在高温的车里,成年人和这个孩子,谁都默默无语,转向等待他们的家,平静地流着汗,忍受着这种折腾的生活:从事一份没有灵魂的工作,乘坐极不舒服的电车长距离来回奔波,最后倒头睡觉。有些晚上,雅克望着他们,总感到有点儿揪心。从前,他在贫穷中感受了丰富和快乐的生活。然后,炎热、无聊、劳累,向他揭示了穷困的厄运,愚昧劳作的不幸令人心碎落泪,无穷无尽的单调生活,同时使得日子变得太长,生命变得太短了。 这么看来的话,这个故事在第二部主人公上学打工的地方结束也并没有什么违和感。我是有点好奇,如果作者得以继续这个故事,长大后的雅克会如何具体表现他的西绪福斯式的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