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盧廣仲 十五週年 勵志的演唱會 澳門站

盧廣仲 十五週年 勵志的演唱會 澳門站

2023.12.1

澳门百老汇舞台

太幸福了!

安可从第三首歌开始。唱的太好了。鸡皮疙瘩很多次。

特殊的桥段有从上海去的i人粉丝上台敲木鱼。

《几分之几》和《鱼仔》都在“真”安可,第二次安可唱了《一百种生活》。反观这15年,其实他的信念很一致,随着年轮的增长有变多样性丰富但核心不变,不恶心的励志,我吃。再看看15年以来的我,因为没有换澳币现金连周边都没有买到。

The Kaiju Preservation Society

The Kaiju Preservation Society

John Scalzi

B0927B1P8L

比较惭愧最近读书读的很少很慢,这本是从国庆节开始读的,到这几天才读完。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本来想着是赶上国庆节读雨果奖的习俗,今年的雨果奖(在成都举行)出的很晚,那个时候还没有出,我就挑了一本我比较感兴趣的入围小说。结果得奖的是另外一本,T. Kingfisher的《Nettle & Bone(荨麻和骨头)》。说实话我也不确定现在每年跟着当年的获奖作品读还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如果以后我还延续这个端午星云国庆雨果的传统的话,我计划可以返回去读一些以前的获奖作品补补课。

这一本是雨果奖的老朋友John Scalzi的新作,讲的是有一个裂缝通往的平行世界,那里栖息的是Kaiju也就是类似哥斯拉那样的大型怪兽,他们依赖的是核爆炸的能量食物,所以在二战人类引爆原子弹的时候被吸引过来,所以人们偶有看到,结果就有了哥斯拉之类的传说和影视作品。主人公偶然之间参与到了这个组织,目的就是去到那个平行世界去做研究和保护这些Kaiju。结果就是一个有钱人搞事情,把Kaiju搬到人类世界想要垄断核能源,被主人公和伙伴们制止了。

情节而言,没有什么惊心动魄,也没有什么天大的天马行空的想象或者绝妙的科幻的点子。更多的是有不少贫嘴斗嘴的笑点,非常符合作者的文风。整体读下来比较轻松,但是轻松之余,觉得也没什么大意思。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本小说虽然情节放到什么年代似乎都适用,但是时代背景很现代。大背景就是讲的COVID-19爆发的疫情时代,有疫情封控的设定,也有tech start-up company与其背后资本运作导致普通员工无故失业只能送外卖的设定。主人公自然就是老爱调侃自己的受剥削的个人,坏人自然就是通过start-up company来运作资本扰乱秩序的大老板/富豪世家的公子。

兔球戏剧挑战月 一些日本话剧

新ハムレット
新哈姆雷特
2023.10.30

开头讲了一些好像是太宰治写在书开头的内容。

新哈姆雷特真的变得很幼稚中二,全员都变得可爱了,Horatio很傻、皇后很傻以为Ophelia怀孕、国王Claudius很傻还特意讨好哈姆雷特(到底是不是真心)。

大臣对to be的反应是“两次,您说了两次‘痛苦’了!您说着一堆看似很有哲理的话语,一边无意义地叹着气,简直像三流演员的演技,实在很难看。”

流言(真相)变成了Ophelia怀孕了。

皇后和Ophelia都有点看不上哈姆雷特,还是为了bonding才这么说。

哈姆雷特大唱rap。

国王杀了大臣,因为大臣看到了什么?国王只是有心,但没真杀。皇后看到国王杀大臣,跳河自杀了。哈姆雷特得知真相,用刀划破自己的脸颊。

有好看的地方和难看的地方。改编真的很奇怪,Laertes变成战时英雄了,日本国旗的存在很多很碍眼,有点分不清楚哪些是太宰治哪些是演出的改编。

Tag: 太宰治, 木村達成, William Shakespeare,

銀河鉄道の父
银河铁道之父
2023.10.31

这是根据小说改编的话剧,小说的主人公是日本作家宮沢賢治的爸爸。

好宠孩子的爸爸啊,孩子也有很多很多试错的机会,这一家人都好可爱啊。

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孩子没赚什么钱,但是做的都是对社会、对他人、对家人有意义的事情。大赞。

Tag: 門井慶喜, 宮沢賢治, 的場浩司, 田中俊介,

兔秋戏剧挑战月 2023乌镇戏剧节

今年的乌镇戏剧节是第十届了,抢到了两部戏票,应该算是很幸运了吧。反正现在我对线下戏剧节什么,已经很佛系了,买到现场看也是很麻烦人也超级多,买不到说不定也是可以不用看到不一定好看的戏。这次买到的这两部戏有蛮多共同点的,都是国外剧团来乌镇演的,都是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我都看过别的production。和之前看过的版本相比,这次乌镇戏剧节的感觉更好,算是加倍幸运了吧。


会展3号
2023.10.28

情节感觉蛮属于原著的,娓娓道来,演到了就回忆到了。有直播影响,但也没有很多。

我当时记了很多的,现在找不到了,也不高兴重写了。这次乌镇戏剧节只看了两部,觉得这部更好看。

Tag: 克拉科夫新澡堂剧院, Orhan Pamuk,

魔山
乌镇大剧院
2023.10.28

舞台是一座山,很新的投影方式,投影都在山上,画面都是预制的,是疗养院里的每一个人物各种扮相打扮,现场的四位分别讲台词去配画面的口型。性别扮演是无差别或者颠倒的,唯有主人公Hans永远是是预制画面之外的。

魔山进去了就出不来了,对应中间有一段不是预录的,从山里面一直往下走,走到剧场后台再往下,一直是死循环最后是一个棺材。

主题,一个是时间(7分钟测体温的空白),一个是病痛和人生,一个是山下和外界的变化。

我自己读书的时候也没读完,但感觉这个话剧讲的要比书更简单直接一点,但是还是觉得差一点让我明白其中逻辑和顿悟的地方。

Tag: Burgtheater, Thomas Mann, Bastian Kraft,

兔秋戏剧挑战月 一些National Theatre Live

Under Milk Wood
2023.10.24

好多华丽的词藻,演员记忆力真厉害。

Tag: National Theatre Live, Michael Sheen, Karl Johnson, Siân Phillips, Dylan Thomas, Lyndsey Turner,

Hamlet
2023.10.25

主演是Rory Kinnear大头娃娃,那时候还蛮年轻的。现代版的改编,有台式电脑。抽烟说to be。

Tag: National Theatre Live, William Shakespeare, Rory Kinnear,

Prima Facie
2023.10.26

一开始的法律的操作和解释,都非常合理,有说服力。接着到了女主自己亲身经历了,好像一切都变得不合理了。所以结论是:这是一个概率问题?还是这是一个系统问题。

最后一段法庭独白很厉害,比《芭比》那段让女性觉醒的话厉害多了。

Your honour, I am here in a unique position. Usually I stand at the bar, but now I am in this courtroom as a witness, a complainant, a victim. As a barrister, I have questioned women in sexual assault cases on the assumption that evidence can be delivered in a clean, logical package, and now I have seen from my own attempts here that it cannot be. In all of my professional life, I have participated in a system that has done this to women, and now I know it is not right. It is not reasonable, because now I know, from my own life, both as a woman and a lawyer, that the lived experience of sexual assault, it is not remembered in a neat, consistent, scientific parcel. And it’s because of that, the law often finds evidence “unbelievable”. So, I understand a witness can be mistaken in their evidence. I have suggested it time and time again. But this is not a car accident, or a home invasion. This is rape. It’s a crime against the person and now I know. You know, when a woman says “no”, when her actions say “no”, it is nor a subtle, unreadable thing at all. Yet before this, I too, I would suggest that she was mistaken. But when a woman has been violated, it is a corrosive wound. It is one that starts with terror and pain deep into the body. It then overtakes the mind, the soul. Yet before this, I too, I would suggest that “she was confused”. I mean, the message is, if we do not deliver our evidence neatly in a clear linear story, with consistency in recall, then we are lying. Yet before this, I would point out inconsistencies as proof of doubt. I would tell the jury they couldn’t possibly be sure. As a lawyer I know, I know, the law, it cannot jettison consistency entirely, but in sexual assault cases, can we keep using it as the litmus test of credibility? Because, as a victim, let me tell you the rape and the perpetrator, they are vividly recalled. The peripheral details, not so clearly. If a woman is rattled by having to relive the nightmare in court, if a woman’s experience of rape is not as the court likes it to be, the we conclude that she is prone to exaggeration and it’s because of this she is so often disbelieved. 

So here in court, I want to call it out. The law of sexual assault, it spins on the wrong axis. A woman’s experience of sexual assault, it does not fit in the male-defined system of truth. So it cannot be truth, and therefore, there cannot be justice. The law has been shaped by generations and generations of men. There was a time, not so long ago, when courts like this did not see non-consensual sex in marriages as rape, did not see that battered women, they fight back in a manner distinct from the way that men fight. Yet once we see, I mean, we cannot unsee, can we? Now I see from my own experience that we have got it all wrong when it comes to sexual assault. We don’t interrogate the law’s own assumptions, instead we persist on interrogating the victims. The law is an organic thing. It is defined by us. It is constructed by us, in light of our experiences. All of ours, so there are no excuses any more. It must change because the truth is that one in three women are sexually assaulted and their voices, there need to be heard, they need to be believed in order for justice to be done.

Tag: National Theatre Live, Suzie Miller, Jodie Comer,

The Beaux’ Stratagem
2023.10.27

打打闹闹笑笑唱唱轻轻松松。

Tag: National Theatre Live, George Farquhar, Susannah Fielding, Pippa Bennett-Warner, Samuel Barnett, Geoffrey Streatfeild,

兔秋戏剧挑战月 一些Mary Poppins

Mary Poppins
2020.10.21

可爱的夫妻,唱歌比较重要,什么都要等到唱完歌才能讲话。特效也好高级啊。

好disney:Supercalifragilisticexpialidocious

情节一点不熟悉,但是又觉得小时候看过,唯一的记忆点是准点敲钟。虽然知道很理想化,甚至有点可怜,但还是很感动。还有女权意识。好好的仙女,不喧宾夺主。

Tag: Robert Stevenson, Julie Andrews, Dick Van Dyke,

Mary Poppins Returns
2023.10.22

小孩一代隔一代,更glooomy的设定,画面是灰色的。

Tag: Rob Marshall, Emily Blunt, Lin-Manuel Miranda, Ben Whishaw, Emily Mortimer,

Black Mary Poppins
2023.10.23

标题只是借一借,情节完全没关系。

看的是日文版的音乐剧,第一首歌就感觉是韩国的,中国也演过叫《水曜日》。

小儿子声音好听

Tag: musical,

兔秋戏剧挑战月 一些侯麦

Trio em Mi Bemol
降E大调三重奏
2023.10.19

整个剧情一下子非常阳春白雪。

女主讲话很慢、发音也很慢,动作表情天真夸张,有一种绿茶味。男的很文艺很作,为了送出去的cd没有被提及,最后竟然是误会,男的作更可笑了。两个人挺搭的。

Tag: Éric Rohmer,

Catherine de Heilbronn
洪布隆城的凯瑟琳
2023.10.20

这都是些啥呀,看不明白。

男主和昨天看的是同一个,女演员也有好多都是侯麦电影里出现的。

Tag: Éric Rohmer,

兔秋戏剧挑战月 一些俄文学改编音乐剧

卡拉马佐夫
2023.10.16

俄版音乐剧,比较传统的音乐剧,没有花哨的舞台灯光设计,歌曲也中规中矩。

Tag: 陀思妥耶夫斯基,

安娜·卡列尼娜
2023.10.17

制作明显有钱了很多,舞台搭建,还可以溜冰。

一个角度是男女的对比,如果是一个男的婚外情,第一他也不一定那么勇敢真的抛弃放弃那么多,第二他似乎也不会被如此鄙视,而如果是女性的话就被社会排挤了。这么说来,是因为对第三者太刻薄,还是对女性太刻薄了呢?丈夫宣布安娜死亡这件事情,男女倒换的话,可行吗?可能吗?如果可行可能说明什么?

安娜大女主,可怜的地方不是爱上渣男,爱上本身没有错,错的是爱上渣男以后社会对这种行为的零容忍,是社会的封建落后。

Tag: 托尔斯泰,

大师与玛格丽特
2023.10.18

我完全不记得小说的情节了。

大师和耶稣是一个人,因为他们都是洞察真相的人。

玛格丽特选择的是让弗里达得愿(为什呢首先唯一不是大师?弗里达那么痛苦自责说明她是好人)。

懦弱是人类最大的缺陷。

撒旦扮相很飒,舞台设计很用心,舞台动作也有深意,最后大师和玛格丽特手牵手无数人从他们中间走过冲散他们的牵手,直到撒旦最后走来,这个撒旦的心思到底是啥呀?

Tag: 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

兔秋戏剧挑战月 一些Ivo van Hove

La Ménagerie de verre
2023.10.14

Ivo van Hove + Isabelle Huppert 重磅组合,还有男主是波斯语课的主演,一直觉得眼熟。

感觉我比第一次看的时候明白了一些,感受到我自己的理解的差异,可以有更多的同理心理解剧中的人,都好可怜啊。

Jim O’Connor很正能量、有野心,愿意交朋友、给Laura建议。这样的人感觉不是一个世界的,不知道该觉得他很inspiring还是manexplaining。说那么多,结果Laura理解她的人生意义就是玻璃动物园,Jim惊呆了哑口无言。妈妈实在让人受不了,无法呼吸,但又特别可怜。感觉两个孩子都已经接受了,但是妈妈是最受不了的,她最要强、最要孩子们好。最后的结局是儿子的离开。

Tag: Tennessee Williams, Ivo van Hove, l’Odéon-Théâtre de l’Europe, Isabelle Huppert, Justine Bachelet, Cyril Guei, Nahuel Pérez Biscayart, ITA Live,

A Little Life
2023.10.15

主题倒是和动物园一样的,如何直面悲惨的人生。可以花三个半小时讲完一整本书的故事也蛮厉害的,演员也厉害,都是熟脸,一开始我还会稍微在外观上judge一下觉得这个不像jude那个不像wilem,后面也不会觉得。这不是一场愉悦的体验,我也知道自己将经历几个小时的不适,到底是什么在支撑着我。

依旧是Ivo最擅长的开放式舞台、不用换场景。

明明这些人可以比动物园里的那些人更不在乎传统、世事,其实也是,为什么更痛苦呢?jude苦难时自虐,幸福时自虐,我们好像不懂,应该是有原因的合理的吧?是因为热爱生活相信人性? 

即使他自己那么痛苦,他留给别人的、他的工作还是那么优秀,这个怎么解?给别人以幸福,别人还不如他,怎么幸福?

It isn’t only that he died, or how he died; it is what he died believing. And so I try to be kind to everything I see, and in everything I see, I see him.

Tag: Hanya Yanagihara, Ivo van Hove, Ramsey Nasir, ITA Live,

兔秋戏剧挑战月 闯关一代男

17 Border Crossings
闯关一代男
2023.10.13
上海大戏院

开场前是各地广播播放,像外放的视频很吵令人感到反感。内容是一个老外一个人讲,开头引用了莎士比亚的一段然后讲护照的起源,中间各个过境的小轶事,最后停留在偷渡人大家都是外星人哪来什么外国人。也不是说内容和形式没有用心,但就是觉得这一两个小时我可以有更好的安排。

Tag: Thaddeus Phillips, 中国大戏院国际戏剧邀请展,

兔秋戏剧挑战月 一些音乐剧

Oklahoma!
2023.10.9

很重的南方口音,蛮可爱的,土土的。

唱腔有一点古典,曲调蛮好听的。

故事讲的是穷人,穷人的烦恼为什么总感觉要比有钱人的美好呢?还是可怜呢?

两个男的拍卖午餐篮子,如何评价呢,很恶心、但是在当时很伟大?

Tag: Richard Rodgers, Oscar Hammerstein II,

South Pacific
2023.10.10

对白好多啊,几乎不像音乐剧了。好像主创算是黄金组合,歌倒也不难听。

剧情蛮无聊的,战时的某个属地。

不是说女主胖,真的是怀孕了吧

女主是racist?男二和女主是一样的,他的自辨是you’ve got to be carefully taught。这部戏里的女主的歧视蛮有时代特征的,她是“你不歧视,我不能和你好”,男主是“你歧视,我也和你好”,现在是“你歧视,我不能和你好”,是谁变狭隘了呢?从这个角度,我们看他们就像他们看土著,就像未来的人们看我们。

Tag: Richard Rodgers, Oscar Hammerstein II,

Heathers
2023.10.11

音乐现代化少年化很多。

情节蛮硬核的,从青春喜剧变成暗黑杀人了。死掉的bully都变成正能量icon了。女主还是蛮厉害的,会say no。情节蛮炸裂的,死得痛快,男主的动作也很大,突然反转正面大圆满结局扣一分。

Tag: Laurence O’Keefe, Kevin Murphy, Alisa Davidson, Simon Gordon,

Funny Girl
2023.10.12

歌曲熟悉好听,情节比较老,主角演技不错动感情、唱功可以但也可以再加强一点。

熟悉的歌曲有不少,我都是从《Glee》听来的,比如people , rain on my parade

Tag: Jule Styne, Bob Merrill, Fanny Brice, Sheridan Smith,

兔秋戏剧挑战月 一些闹剧

Boeing-Boeing
2023.10.6

故事讲的是男主有分别和三个不同航空公司的空姐谈恋爱,本来他有一个完美的时间表,但是有一天全部曝光了。搞笑的剧主要就是看个轻松,也不想花精力考虑什么政治不正确的东西了,感觉那个年代的这个主题的喜剧真的还挺多的。三个空姐来自三个国家,分别叫Gloria,Gabrielle和Greten,男主的老同学还是来自Aix-en-Provence的“乡下人”。两位男演员也是熟悉的面孔,现在应该算是老戏骨了啊,那个时候看起来也没有很年轻:P

Tag: Marc Camoletti, Roger Allam, Frances de la Tour, Mark Rylance,

Peter Pan Goes Wrong
2023.10.7

这个和之前的the goes wrong show系列是同一班演员,主题变成了Peter Pan,可能是因为我个人对这个故事实在没有什么喜好的原因,整部搞笑版也没有觉得很搞笑。和观众的互动,感觉是有托在带,最好笑的部分竟然是一段假装对话。另外,还有扮演波罗大侦探的演员客串演串场。

Tag: Henry Lewis, Jonathan Sayer, Henry Shields, Mischief Theatre, David Suchet,

The Play What I Wrote
2023.10.8

蛮干的,这三天以来看的最不好笑的闹剧/喜剧了。用剧中的话说,观众看到没有笑,不是因为真的不好笑,而是有可能有三种情况delayed laugh,anticipated laugh和inaudible laugh,找理由很用心。另外此剧还有抖森客串,没想到还可以请到那么大牌的明星,但是一上来也不是说抖森放不开吧,反正整个很尬。

Tag: Hamish McColl, Sean Foley, Eddie Braben, Tom Hiddleston,

兔秋戏剧挑战月 公园里的莎士比亚

我,哈姆雷特
2023.10.3
外滩源一号

中国也有Shakespeare in the Park了,这次一连四天有两部剧在外滩旁边的这个小公园(户外草坪)上演,把前面三个字母大写SHA变成了上海的双关语。国庆假期期间天气很不错,晚上也很凉爽,在户外看戏蛮舒服的。场地是露天的,在草坪上放上了临时的座位,面对一栋建筑物和舞台。灯光会打在建筑物上(字幕也会),有点欧式的建筑再搭上装饰的灯光,还蛮有莎士比亚的氛围的。座位有一个天然的缺点,因为是临时改造的,都在平地,而且舞台也在平地,所以坐在后排视线遮挡比较严重。还有无人机低飞的时候很吵,很影响观剧体验。另外入园的时候,还有一些比较fancy的摆拍装置和拉小提琴的人,感觉有点显摆。入园的时候一人发了一个电动的荧光棒,说是会被同一遥控发光,不是很明白有什么意义,最后原来是也显示政绩大合影的时候亮。

回到作品本身。第一场是张军的昆曲,改编的《哈姆雷特》。好像蛮有名的,之前就有听说,但是看下来感觉还是不适合我,我还是欣赏不来,关键体会不到它的音乐韵律之美,唱词太慢了。

可以看的出来这部改编非常辛苦,创作者表演者真的很努力。唱的部分感觉是把一些比较经典的唱段拿过来凑到剧情里(我知道的只有“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其实也算合理,本来就有那种歌曲凑成一部音乐剧的,为什么不能昆曲凑剧情呢。演员一个人演所有的角色,演的也很累,中途坐下来喝矿泉水。让我比较意外的是,原来昆曲念白除了方言,还有普通话,还有英语。说了几段英文台词独白,包括to be or not to be也是用英文讲的。最搞笑的是字幕打在建筑物上,中文的时候一句一句是从上至下竖着的,英文的时候就直接倒下了,太别扭了。

戏中戏蛮中国的,比剑变成耍枪,倒也不违和。把整个剧情紧缩成一个半小时都不到,中国式的哈姆雷特“爹爹”叫的让人觉得有点出戏,直观感觉是父权味道浓了一点,和奥菲莉亚的爱情也很爹味。

Tag: William Shakespeare, Shakespeare in the Park, 张军,

仲夏夜之梦
2023.10.4
外滩源壹号

第二天接着来看国家大剧院版的《仲夏夜之梦》,国家大剧院夸张式的舞台表演倒也蛮适合这部戏的。舞台后面的建筑灯光更梦幻了,演员们也会乱七八糟地穿梭在观众席之间。整体而言,这部演出比较中规中矩,但是我喜欢,没有不知所以然地瞎改。这次荧光棒亮起来的时候终于合理了,每当施魔法的时候就会亮一会。

虽然之前我看过NT Live版反转性别的视频,但是情节我记得不是很真切,我现在大概记录一下。两条交织的线索,两对男女去丛林中,管理者也去丛林施魔法。两个男的都爱上了一开始自己不喜欢的女的,丛林女王爱上了村民Bottom变成的驴子。最后魔法解除,皆大欢喜,村民表演搞笑闹剧。

一开始的时候,我以为这部作品之所以出名厉害,是对渣男揭露得很有力度,好像很容易就会变成一个女性觉醒的故事。谁知道最后的结局竟然是一个恐怖故事,魔法和误会全部接触之后,还是有一对情侣是因为魔法走到了一起,但是大家却似乎都没在意/不知道/没有意识到这回事。

几点我记下来的:“不要过分惹起我的厌恶”;演员还会不时cue视野范围里的东方明珠什么的。

另外,我特地穿了在Shakespeare Globe买的Nick Bottom的袜子去看戏,仪式感。

Tag: William Shakespeare, Shakespeare in the Park, 国家大剧院,

Merry Wives
2023.10.5

顺着这个主题看了在纽约中央公园里演的Free Shakespeare in the Park(人家是免费的!),是一部全黑人演出制作的,改编自莎士比亚的《The Merry Wives of Winsdor》。

故事讲的是Falstaff(竟然是《亨利四世》、《亨利五世》里面同一个Falstaff)想要勾引通奸两位有夫之妇,这两位本身就是好朋友,就一起设计假装答应实则捉弄Falstaff,一而再再而三捉弄了Falstaff好几次。当然故事里还有嫉妒心很重的丈夫,也是一个笑话;还有支线的纯爱故事,最后也是大圆满,开开心心,包括Falstaff。

本来名字叫做温莎的,现在直接设定为South Harlem的全黑人社区里发生的故事。莎士比亚的文字语言,配上黑人的语气口音动作手势表情,让这部喜剧更生动更有意思了。同样也有不少现代的reference,BLM、疫情、邓布利多、流行音乐等等。这个故事也算是走在蛮前面的,两位女性捉弄了整个男人世界。这个制作再进一步,全剧唯一一个正面的男性角色也是由女演员扮演的。

Tag: William Shakespeare, Shakespeare in the Park, Jocelyn Bioh, Saheem Ali, The Delacorte Theater,

兔秋戏剧挑战月 巴赫芭蕾

Magnificat
2023.10.1

戏剧挑战月又来啦,这次来一点不一样的开始,看两部舞蹈,都是用巴赫的音乐作为伴奏。第一部虽然名为《Magnificat》,其实包含了很多别的巴赫的作品。我没怎么听过唱歌词的,所以好多也是第一次听。巴赫的音乐真的很适合舞蹈,每一个动作都可以作为赋格的一部分,曲调重复的地方舞蹈动作也重复。

唱歌齐不齐,每个人有音色,跳舞齐不齐,每个人双手双腿,但是高矮比例还是不一样。当动作不齐的时候,其实也只是人类可以感知的部分,有必要那么苛求吗?音准可以测量,动作可以测量吗?感觉回到了讨论艺术和科学和哲学的范畴,讲到巴赫还是逃不开这个话题。

tag: Heinz Spoerli, Johann Sebastian Bach, Zurich Ballet,

Goldberg Variations BMV 988
2023.10.2

《哥德堡变奏曲》更适合配合舞蹈了,因为赋格更多,而且很轻柔的键盘配上舞蹈很温柔。这部是和前一天那部同一个编舞Heinz Spoerli,看来他对此很有专研。舞者着装齐胸紧身衣裤,颜色是各种纯色,有种无性别差别的感觉,托举也不全是男托女。

虽然很用心,但是也并没有非常惊艳的感觉,主要还是因为巴赫的音乐太强了,舞蹈的编排也很难超越巴赫的音乐的复杂性和有趣性吧。相比之下,我最喜欢《Variation 17 a 2 Clav.》这一首,由三个舞者身着红黄蓝,跳跃的时候很有弹性。然后我再回去单听这一首,还是钢琴曲更好听,没有为了配合舞蹈动作的速度,钢琴曲本身可以更快,更行云流水。

tag: Heinz Spoerli, Johann Sebastian Bach, 维也纳国家芭蕾舞团,

墓园的花要常换水

墓园的花要常换水

Changer l’eau des fleurs

瓦莱莉•佩兰

Valérie Perrin

周小珊(译)

9787020174669

有的书开头就让我喜欢,让我知道我会很享受接下来这段阅读的时间,而这本书恰恰相反,开头就恶心、倒胃口,把墓园对死尸比做不吵不闹的优质邻居,再加上很多炫技的否定形容词。这种风格一直延续,还不断加入一些新的人物的人生片段来丰富一个人的样子,恶心。故事则渐渐从情感细腻丰富自我感觉良好的纯爱小说变成了悬疑推理小说。

故事讲的是墓园管理员女主,自己的丈夫常年不顾家里,“失踪”已久,他们的女儿在多年前的一次意外中丧生,女主一直走不出来。最后发现,一场意外是用来掩饰当事人的失职,原来意外的始作俑者是丈夫的父母。

经典小说里的主人公不完美,但可以有很多挖掘。现在的小说女性视角默认男主是人渣,好像也很合理,这部小说一开始也是这样,让我都接受了男主人渣人设,后面又挖掘洗白,就好像抱怨自己另一半那样没有说服力。

野路子

刘令飞音乐会

2023.9.16

上海保利大剧院 水景剧场

演出当天下午我在滴水湖天文馆,晚上到嘉定保利大剧院,斜角横跨大上海。

好在演出的环境氛围不错,水景剧场的观众席就是室外的台阶,可以坐在最上面最后一排,天气也不热蛮舒服的。还有畅饮的饮料,可以趁刘令飞换衣服的时候随便去排队拿。舞台在一个近水平台,类似一个小的人工湖上,湖上还一直有各种喷泉灯光配合音乐节奏。

一开始就是《人间失格》音乐剧的组曲,第一首完整的歌就是《东京百景》,蛮high的一首歌经过重新编曲蛮解high的。然后还唱了蛮多各种音乐剧的歌,也有他自己的歌,瑞秋之类的,还有嘉宾徐丽东/徐均朔。刘令飞的唱歌没话说,但是背景音乐现场演奏的声音太响了,都有点听不清唱歌的声音了。还有可能是正好角度回音的问题,一旦刘令飞不唱歌没音乐的时候,可以非常清晰地听见左侧广场上边放歌边直播的民族歌曲、右侧在公园里自带音响的点唱/卖唱,很原生态是一种不一样的体验。聊天部分超级干,刘令飞讲话的风格像老干部一样。

Ways of Seeing

Ways of Seeing

John Berger

978-0-141-03579-6

好久没用电脑写blog了,刚才用记事本写了一些全部变成乱码变不回来了。

简单总结:看图像比看文字更快更直觉,封面的玛格丽特的画就是想表达这种差异。画作为一种被创造出来的东西是用来被人看的。画中的男性要靠地位、权力、财富等等因素来表明他的存在,画中的女性就她自己就是一种呈现。后面还说了一些关于油画和广告的。

读的时候还觉得挺醍醐灌顶的,不少想要划重点的,但是没带荧光笔在身边。读完过了几天就想不起来了,我觉得我需要闭关一下。

收获算是知道在看艺术作品的时候多想一下它是作为被人看而被创造出来的,这应该有一些更多的信息吧。如果艺术作品是为了传达信息的画,为什么一副想要彰显男主权势地位的画不直接是“我有钱”三个字,一部讲述爱情的长篇小说为什么不直接是“爱情”两个字呢?是因为这些信息不是那么简单、或者是不是可以用简单的词汇描述的?

人间失格(音乐剧)(二刷)

2023.8.13

上海大剧院

半年之内竟然来二刷了,上次看的是飞太宰,这次看的是飞叶藏。飞太宰的时候,感觉白演叶藏刚刚好,有一种天然的呆呆的少年感。这次飞叶藏,可以明显感受到白有点撑不起来太宰这个世界的操控者的角色,而反观刘令飞的叶藏从一开口就是和他演太宰是非常不一样的。说的好听是刘令飞有非常专业非常强的声音的控制能力,不同的角色可以唱出来不同的味道,但是缺点是反而让知道真相的观众有一点难以代入,就是觉得他是演的。是演的很好,但是是演的。

第一次听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是《东京百景》,看完之后还去网易云音乐听了好几遍。这次《东京百景》依然好听(唱的好像没有上一次好了,声音忽大忽小的),但是其他的歌曲我好像get到了更多好听的。《东京百景》前的一个小插曲是叶藏穿上外套拿起行囊要去东京,刘令飞外套穿了好几分钟都穿不上,因为袖子反了,我差点以为他不穿了,他还把衣服正过来把袖子抽正再穿。大家都笑了,果然是现场配乐,不怕拉下这点时间。

看到最后的时候还是蛮感动的。《人间失格》本身的故事苦难有点过于惨烈,好像有一点年代感会有隔阂。但是这部音乐剧另一个厉害的地方在于剧情,是作者和作者笔下人物的交互,一开始是作者创作出来的,一会又是笔下的人物反抗独立还成功了,最后是两个人的和解。这部分很meta也很现代,把作者自己和笔下人物投射在一起虽然并不是什么首创,但是有一种人类想要寻找自我救赎自我的感觉、有努力有无助,几乎有一点我不配的美好的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