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Tag Archives: Musical

卡拉马佐夫兄弟(音乐剧)

2023.4.16 上海大剧院 为了陪最近迷恋刘令飞的朋友去看的,这是本轮演出的最后一场,刘令飞昨天还在武汉演《人间失格》,今天就回来演伊万了。 知道是韩国音乐剧引进的,我真的有点不敢看啊,这些韩国音乐剧使用IP的套路是有噱头但是我觉得还是差口气啊。两个小时的内容想要呈现那么厚的小说的内容太不容易了,难怪整场剧情变成了悬疑探案——是谁杀死了卡拉马佐夫兄弟的爸爸?虽然结尾的时候不断地重复强调,重要的不是谁杀的人,是谁/为什么有这个杀心,但是情节导向安排根本不是这个出发点啊。《宗教大法官》在开始的20分钟就出现了,我惊呆了,而且太虎头蛇尾了。 歌也不是没有一首好听的,只是歌词根本听不清听不懂啊。有两首感觉比较好听动人的,其中的情愫也是很小气的,一点没有战斗民族的风格。

人间失格(音乐剧)

2023.3.4 上海保利大剧院 看这部音乐剧之前我还蛮抵触的,把期待值降到了最低,看着中国原创音乐剧的招牌,两位主演感觉又是主打流量的,又是在超级远(虽然号称很好看的)嘉定的保利大剧院。结果在各方面都远超了我的预期,相当不错。 舞台和舞蹈的设定我都觉得蛮好的,人脸和手掌的设计元素程度略大于实用性,可能主要为了卖周边吧,配套歌曲的舞蹈也有。 歌蛮好听的,但是我感觉记忆度不是很强,至少我之前零接触现场听了一遍是记不住的。其中我最喜欢、记忆最深、一听就感觉一亮的是那首男主初到东京的歌。 双男主搭配两位男主角。我看的场次是刘令飞演太宰治,戏份较少,唱的蛮好的;白举纲演的叶藏,可能是为了展示角色呆呆的特质,有点压低了唱,然而唱到比较激动的地方就有违和感。 最让我惊喜的是情节的安排,本来太宰治的故事就是太宰治的故事,太宰治笔下的故事就是太宰治笔下的故事,但是这部作品比较大胆地提纲挈领想把太宰治作为文学家的人生和他笔下的人物联系在一起。在看之前,我就在问,这部音乐剧的编剧是谁,并不是说太宰治的生平众人皆知就可以很好有机地呈现在舞台上的。在第一幕结束的时候,看到叶藏得知自己是被创造出来的人物,面对太宰治即将把自己写死的决定,突然决定要反抗、重新掌握自己的人生,我感觉蛮激动的也挺惊喜的。一下子好像穿越到了《红衫》,但是这边是更严肃的人文背景,我很期待第二幕会如何反转。 太宰治和叶藏的人生的重点就是自杀的话,如果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命运结果不用死,那自杀岂不是变得一文不值甚至可笑了?那不就是在自己打自己耳光了?如果叶藏通过努力,改变了身边的人对他的歧视,或者改变自己使得自己不受歧视的影响,活了下来,那把叶藏这个人物创造出来的太宰治还好意思自杀吗?所以最后的第二幕的结局是叶藏认死,我觉得总算是没有拉垮整个中心思想。最后突然两个人说要再去死,并且是去看一场花火,挺戳的。

虎春戏剧挑战月 一些音乐剧

太懒了,直接只贴看的时候超级简短的记录了。 Anything Goes2022.3.1年廿九 非常老套,歌词有很多押韵的词,主要靠唱功很厉害的女主。全员踢踏舞,踢踏舞battle。 Come from Away2022.3.2年三十 五颗星。和昨天比起来,现代清新很多。蛮新的角度,群演各种普通人看上去也是普通人。太温暖了吧,怎么有那么美好的小镇。宗教起了很大的作用,不同的宗教之间倒没有什么对立冲突。酒精也起作用。也很老实地表现出来有歧视的地方,最后回归对911的反思。 David Bryne’s America Utopia2022.3.3冬九九 介于神棍布道、奇思妙想、搞笑脱口秀、演唱会talking之间。唱的真的不能算好听。 West Side Story (2021 film)2022.3.4龙抬头 最新上线的电影版。群舞好看,歌怎么没有印象中那么好听了,灯光好奇怪啊。Ariana DeBose好火,哪儿都能看到她。 Tag: Tony Kushner, Arthur Laurents, Stephen Sondheim, Steven Spielberg, Ansel Elgort, Rachel Zegler, Ariana DeBose, David Alvarez,

牛秋戏剧挑战月 一些音乐剧

Fame2021.8.17 音乐剧看起来就是轻松很多。这部我记下来的都是这样的:迷妹唱的好好!bring on tomorrow也简单好听!两个老师diva dual也好听!黑人女老师唱功也超厉害!carmen唱的也好!好听就是王道。 音乐剧还擅长表现群像,这部和那个时代的好多都一样,可以是表现一大批最底层的人们的群像。Carmen的故事比较真实,使得全剧不那么香草。 Waitress2021.8.18 歌很一般。唱的很差,感觉是那种现场听不出来但是收音就很难听。人物刻画也不好,comic不真实也不可爱。最后女主哪里来的觉悟和底气赶走老公,勉强说是为了孩子,有点太突然了。如果真的觉悟应该也赶走渣男医生小三啊。 看了倒是很想吃pie。 Railway Children2021.8.19 这个标题明明标的是音乐剧,但是看了才知道从头到尾都是在讲话啊。里面唱了几首生日歌,这就算是音乐剧了吗?几个孩子点子好多,管的也真的好多。算是制作算是精良,最后竟然出现真火车了,但是故事真的没什么意思。 Gypsy2021.8.20 好熟悉的旋律,好听。演员也都好厉害,要演出尴尬拙劣的样子。小孩到大人的转变那幕好厉害,我退回去看了好几遍。 情节上,有搞笑又有担当的,也有敏感有想法的,孩子们都挺可爱的。孩子们的妈妈应该是真女主吧,又可恶又可怜。 Hairspray2021.8.21 我看的是tv live版,无数明星参演。翻译好像是机翻,有点搞笑,Link叫做链接,Penny叫做一分钱。 原来以为是一个傻白甜的故事,没想到竟然如此正能量。主角是胖子,不用减肥去追梦。然后后面全面升级,原来讲的是抵抗种族歧视的,最后的群舞每个人一个颜色虽然很有年代感但也挺突出主题的。我还是最在意歌,真的好听啊,朗朗上口,我喜欢。

近乎正常(二刷)

近乎正常Next to Normal2021.3.20上海文化广场 两年多以后再次来上海演出,这回的受众群似乎更大了,原班人马演员们也比以前火了很多,地点换到了更大型却更不适合这种音乐剧的场地。 我看了一下第一次看的时候写的一些感想,对于情节本身我感想蛮多的,现在重看也没什么很大的变化。但是我要纠正一点我第一次看的时候的观感,因为我发觉这次唱的最好最稳的是我上次最不待见的儿子的扮演者。我看的这一场的妈妈虽然不是上次的,但是唱的也超级好的,不亏是这部大女主音乐剧的大女主。我最最受不了的是这回的女儿,女儿一个人唱的时候好像声音很空灵很出跳,但是一和大家合唱的时候就感觉不在一个层面,好像不是一家人,有比较有伤害啊。

牛春戏剧挑战月 42nd Street

42nd Street: The Musical2021.3.5年廿二 非常经典的老音乐剧,设定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百老汇的故事。情节是大佬排演音乐剧,初出茅庐的小朋友有舞台梦想等等,有讲大人物的,也有讲底层舞者很实际的生活需求。可以说情节有一点老套,但是这都不重要,因为这部音乐剧不以情节取胜,胜在歌好听,唱得也好,服装眼花缭乱,镜子舞好看,踢踏舞好看!踢踏舞怎么那么好看,弄的我也有点想学呢。 我看的是2019年的录像版本,以后有机会的话一定要看一下现场。

HAMILFILM

今年的大事是《Hamilton》的官摄上线,终于等到了!只能说太好看了,三个小时过去得太快了。下面简单说一下,看官摄给我带来的几点想法。 预告片就太好看了,用户satisfied的主题来贯穿始终,真的是鸡皮疙瘩掉一地。 有字幕(可能还有弹幕)。我一直坚持没有看盗摄的版本,听歌的时候也没有全程盯着字幕,看现场的时候当然也没有字幕,我当然没有到完全听懂那么快那么复杂的rap歌词的能力,所以非常坦诚地说我对于每首歌每句话具体确切是什么的理解还是有所欠缺的。这次看的时候,加上了看字幕的理解,感觉很多故事的细节都是崭新的,情节更顺畅了。比如说battle的那两段,我以前都是听得很懵的,感觉就是两个人在吵架,这次终于知道了一点他们在争论的点是什么。 情节更顺畅以后,对于人物的理解也就可以更近一步。我从来不觉得这部音乐剧是一部歌功颂德的主旋律,它的确非常燃也非常引人向上,但是我觉得它是通过对于一个人和一群在他身边的人的非常中肯的描写来实现的。主人公很厉害,他身边的爱人、朋友、敌人也很厉害,但是他们是很完整的一个人,而不是很片面的厉害的人。 能做到完整,还要归功于这部音乐剧的叙事的强大。音乐剧的好处是可以给每一个人都附加一个甚至多个主题旋律,比如Angelica的satisfied、Eliza的helpless、华盛顿的history has its eyes、Hamilton的儿子的blow us all away等等。然后这些主题不仅仅是在主人公的那首歌里出现,它还出现在前面后面各种铺垫和回应之间,于是不管是Hamilton或者Burr在唱什么,不仅是他们在唱,那些相关的主人公的主题旋律也会很自然地穿插融合在里面,前后多次出现的洗脑。 还有一个叙事很强大的点在于,每一首歌,再次强调每一首歌的心路历程都超级完整,信息量都非常大。因为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的原因,让我选择了现在这样的道路,这些原因有的是自我的、有的是他人的、有的是历史的等等。最明显的例子是Angelica的三个瞬间顿悟,还有对决的规则、战争胜利的描述等等。 原卡的表现都太好了,有的地方和原卡的专辑还唱的有点不一样,那是因为真的是每一次的现场都总有一些小变化和小区别。每一个角色每一个演员都非常优秀、出挑,五体投地啊。 此剧常看常新。

鼠春戏剧挑战月 一周音乐剧

The Guy Who Didn’t Like Musicals 2020.2.17 年廿四 故事讲的是小镇男主是一个讨厌音乐剧的人,他喜欢在咖啡店打工也不怎么喜欢唱歌的女主。有一天一颗陨石坠落,小镇里有人悲陨石感染变成了唱歌跳舞的僵尸,并开始把身边的人也变成唱歌跳舞的僵尸。男主带着女主和一帮同事一路逃,最后所有人都沦陷了,除了女主。 看得出来不是什么大手笔的制作,音乐也感觉比较一般,但至少情节足够搞笑。作为一部音乐剧的男主,人设是讨厌音乐剧,那等于是在这部音乐剧里面几乎不用唱歌。最后他终于唱起来的时候,好像是太久没唱没开嗓,哈哈哈。 Legally Blonde 2020.2.18 年廿五 金发美女为了前男友考进哈佛法学院,最后真的通过坚持真我横行律师行业并且得到了真爱。 看到女主在法庭上成功的那几个法子,out偷情的证人、烫发不能洗头来推翻证词,真的像是卡通的故事,一点也不现实啊。学校的教授想要占女主便宜,结果女主大获全胜,还借此和情敌和解。只能说这部剧非常的正面,一方面是为做自己正名,另一方面这些成功也来得太轻易了吧。 我在b站上看的2007年百老汇版本的官摄,画质和音质非常有年代的历练,也不能强求什么了。同名电影原版竟然已经是差不多20年前的了,真的难以想象啊。就算是音乐剧也是十几年前了,剧中的Christian Borle真的太年轻了。 Jesus Christ Superstar 2020.2.19 年廿六 韦伯创作于70年代的音乐剧,内容是把耶稣的故事放到现代来,再唱一些歌。我在b站上看的是2012年的复排官摄,感觉场地都不是剧场了,直接是一个体育馆演唱会的样子了。2012年的复排的“现代”也更为现代,有很多现代的科技融入剧情,背后的背景也都是电子科技的直播新闻之类的。 不知道为什么,我对韦伯的音乐剧并不怎么着迷,并不觉得很好听诶。对于剧情而言,我原本抱有更高的期待,希望这个故事不仅仅只是把背景转换成现代就可以了。我的意思是,原来的耶稣的故事发生在那么久远的年代,大家都相信他的神迹、会有人背叛他、会有人置他于死地、会有人之后依旧传颂他都有合理的地方;如果把故事本身原封不动地搬到今天来,人们来看待这些情节的眼光肯定不同了,质疑就更多了;所以我期待的是有机的改编耶稣在现代的故事,未必是那些神迹或者布道,让他成为一个现代的耶稣,可惜这部音乐剧没有做到。 Daddy Long Legs 2020.2.20 年廿七 场景是20世纪初,讲的是有钱的男主隐藏身份供孤儿女主上大学,女主一直以为男主是一个老头,但其实男主是比较年轻的;然后男主喜欢上了信里的女主,创造了另一个身份去见女主,最后真相大白两人终成眷属。 这个故事太危险了,确定这不是一个metoo故事嘛?假想男主再老一点的话,不仅占有欲特别强,运用权力不让女主去和潜在的恋爱对象相处,还不断地用假身份欺骗女主,花了钱就要控制女主要女主和自己好,教科书式的metoo嘛。女主写信给男主,一口一句daddy听得我都快吐了。为什么男主年轻一点,就变成一个纯洁的爱情故事了? 整部戏只有男女主角两个人出演,还蛮厉害的。我在b站上看的2015年外百老汇复排的版本,男主一出场的时候真的太像高司令了。 Newsies 2020.2.21 年廿八 同样也是20世纪初的时代设定,一群卖报小伙被报业大亨剥削,不但成本售价上涨、卖不出去的报纸也不能退。于是他们自行成立了工会,罢工。卖报小哥和报业大亨的千金,联手另外几个报业集团家的小开,做了更多的宣传工作,把事情搞大。最后州长出面,要求报业大亨让步,工会成功。 故事里的销售模式是,报业定价卖给卖报小伙,卖报小伙再卖给街头行人赚差价,卖不完自己吃进。然后一旦报业涨价,卖报小伙如果也涨价卖就卖不出去那么多,如果原价卖就等于自己损失所有的涨价的成本(一共的工作量收益变低)。我觉得蛮奇怪的是,报纸卖不出去为什么报业不着急?因为永远有愿意收益更低来做工的人。这个逻辑和996一样,供需两方的势力是不一样的,如果没有工会的话。所以这个故事的主题是穷人不是不愿意辛苦工作,但是薪酬要公平,要公平只能团结起来把自己变得强大。 再联想到现在的996的话,似乎的确是996的工作的收入会更高,也就是说从表面上来看辛苦工作的薪酬是比较公平的。但是同时产生的另一个问题是,那些不想996的人找不到工作了,这样一来996的员工的收入也必然会下降,那就又回到辛苦工作薪酬不公的结局了。 回到这部音乐剧的表演本身,我看的是迪斯尼官摄版本主演Jeremy Jordan和Andrew Keenan-Bolger都挺眼熟的。歌蛮好听的,那么多卖报小伙一起群舞的时候特别好看,感觉个个身怀绝技,芭蕾、街头舞蹈的动作实力非常强。 Pippin 2020.2.22 年廿九 故事讲的是古代意大利的一个国王Pippin的成长。一开始的时候,年少的他在寻找属于他的一片天地。先是尝试和国王爸爸一起打仗,发现打仗残忍而且很惨;又听奶奶的话要享受人生,和很多女人交往以后又厌烦了;觉得自己的爸爸太专政暴君,就把自己的爸爸杀死,想做一个明君,结果发现还是要走回爸爸的老路;一个人离开,偶遇寡妇开始平静的田园生活,心里却还是觉得有什么更重要的事情在等着他;最后他在华丽的终结和平淡的生活之间选择了后者。 这部音乐剧是1972年大名鼎鼎的Bob Fosse导演的,我看的也是那个版本的官摄。两个比较特别的地方:首先是这部音乐剧Pippin算主角,但是戏更重的反而是故事的叙述者,有这么一个叙述者的角度、而且情节中的人物有的时候还会和叙述者对情节讨价还价、还有最后Pippin的结局也是Pippin看了叙述者给他安排的结局之后拒绝的,蛮奇妙的。还有就是,可能是之前看了《Fosse/Verdon》的电视剧被洗脑了,整个音乐剧的舞蹈一看就是Bob Fosse编的。而且亮点是不仅是主角的舞蹈,还有群舞的都是一样的风格,非常的爵士。歌也好听。总之好看! 我也喜欢这种关于成长和寻找人生意义最后一无所获的情节。疫情期间我自己在家对此也有一点点思考,比如真的要这么拼命完成整整一个月的每天看一部的戏剧挑战吗?今天正好是鼠年元月的最后一天了,挑战完结。

鼠春戏剧挑战月 The SpongeBob Musical

The SpongeBob Musical 2020.2.8 年十五 2018年的Tony提名最多的音乐剧有两个并列,一个是《Mean Girls》,另一个就是这部《海绵宝宝》。同名的动画人物,新的故事。讲的是Bikini Bottom这个小镇旁边的火山要爆发了明天就要把小镇毁灭了,坏人Plankton想要把大家骗到同一个地方好给大家催眠去他开的餐厅,市长委托想要组织一场演唱会来筹钱搬家,主人公海绵宝宝SpongeBob和他的BFF派大星Patrick、以及Sandy则决定把自己研制的药剂投入火山阻止火山爆发。 这个完完全全是一部儿童剧嘛。我刚开始看的时候,我还以为这样的剧情包含了灾难的来临以及普通群众对它的反应多少可以对现实也有所解读(有封城、政府和媒体相互推委、歧视外来人、寻找替罪羊等等)。但是海绵宝宝实在太正能量了,除了友谊的主题之外,最突出的主题变成了为了证明自己不仅仅是一块简单的小海绵(可以不加薪做餐厅经理),真的不适合给成年人观看。这部音乐剧的优点也很明显,就是它的布景安排特别华丽多变,真的有一点像是很忠于原著地表达了动画可以表达出来的夸张和异想天开。歌曲部分,反而是两个配角让我最印象深刻:开口跪的Pearl以及跳踢踏舞的章鱼Squidward。另外,男主角作为一块小海绵也太健壮了吧。

鼠春戏剧挑战月 Elisabeth das Musical

Elisabeth das Musical 2020.2.5 年十二 这部德语音乐剧名声在外,而且好几年前还来上海演过,我却到现在才看,有点后悔当初没有去现场看。 歌好听。最喜欢的应该就是那首算是主题曲的《Ich Gehör Nur Mir》(我属于我自己),不管是旋律还是歌词都大优。 茜茜公主的一生,从这部音乐剧来看,简直就是婆媳大战、对自由的追求、和死神的羁绊三大主题吧。发现了几个蛮领先的讲故事的点子,比如主人公的故事由杀死ta的那个人来全程讲述,还有把死神作为一个角色放在舞台上隐隐和主人公互动。我看的是2005年的录像版本,只有死神一个人是年轻貌美的,我一开始的时候还一直以为他是茜茜公主一见钟情的爱人。 tag: Michael Kunze, Sylvester Levay,

鼠春戏剧挑战月 Company

Company 2020.1.30 年初六 故事讲的是男主Robert是黄金单身汉,他身边有5对夫妇对他特别关心,还穿插讲了3段他和别的女性交往的事情。 感觉有一点时代感,不仅是故事内容本身还有歌曲的表达方式。 经常是所有的人物一起在台上唱歌,十几个人的仗势有几个瞬间几乎好像穿越到《A Chorus Line》了。而且舞蹈的展示方式特别有意识是在向观众表演,差不多每一首歌结束都会有拍集体照一样定格式的动作面对观众收尾。 情节的话,男主也太光环了吧,身边所有人都喜欢他、关心他、爱他。通过描绘众生相和大家对男主的态度,对于婚姻本身进行探讨,最后男主独唱的意思是还是需要somebody?这里的主角形象甚至有一点点想《Present Laughter》里面的男主,其实他们什么都不缺少,对待婚姻和爱情也并不那么上心。摆到现在的音乐剧,似乎很少会涉及如此针对成功人士的幸福的烦恼的主题了吧。当时我觉得这部音乐剧的标题取的很好,company和companionship的涵义现在也没有人会提了。 我看的是2011年的Neil Patrick Harris主演的官摄版本,其他几个主演也都是鼎鼎有名的。通过这部音乐剧我对Patti LuPone好感大增,虽然她在这部里面只是一个配角,但是她唱的两首歌《The Little Things You Do Together》和《The Ladies Who Lunch》都太棒了。Neil Patrick Harris好年轻啊。 Tag: Stephen Sondheim, Lonny Price, Neil Patrick Harris, Patti LuPone,

鼠春戏剧挑战月 Everybody’s Talking About Jamie

Everybody’s Talking About Jamie 2020.1.28 年初四 这部音乐剧讲的是高中生Jamie的梦想职业是drag queen,然后在大家的帮助之下在酒吧debut以及穿着裙子参加了prom。 故事里面有三个算是反派人物,一个是看不起他不要他的爸爸,一个是叫同学们不要做梦的老师,还有一个是恐同的同学。他们同时也起了推进故事进展的作用,也就是突破了这三个反派人物的关卡就可以进步到对于人生的下一阶段的认识的意思。所谓的come out twice,这里并没有着墨太多Jamie自己是如何发现真正的自己的,他从剧情开始的一开始就对自己的认识很清晰也很骄傲,重点在于自我认知完整之后如何和外部的世界相处关联。 这算是比较典型的有好笑的地方、有笑中带泪的地方、还有好听的歌曲的音乐剧。特别是男主很自信的表现,真的太搞笑了,这是一种对世界的美好的输出。然后男主的闺蜜和妈妈的表现也非常出彩,歌都唱的特别好。 看完之后我的问题是:第一,世界上怎么没有坏妈妈?如果用基因来解释就是性别歧视了。第二,为啥没有女扮男装的职业/癖好?难道没有女性有这种需求吗?

鼠春戏剧挑战月 Falsettos

Falsettos 2020.1.26 年初二 看之前我以为是那种很搞笑很张扬的闹剧式情节的音乐剧,没想到真的看下来剧情让人大跌眼镜。上半场讲的犹太人一家的家庭烦恼,老公出轨同性、老婆情绪难以掌控、不知道怎样教育小孩等等;下半场急转直下,加入了一对女同邻居的角色之外,出轨的小三得了艾滋病,然后全部人特别是小孩照顾他为他打气。 有一句说一句,歌真的挺难听的!讲话几乎都是用唱的,不是说歌词写的不好,旋律也太不懂听了,听到后面感觉都是硬挤出来的与讲话不同的音调来证明自己不是在讲台词而是在唱歌。下半场从家庭/同性的话题变成了那么沉重的艾滋主题,都让我有一点不好意思给这部音乐剧打低分了,但我还是坚持打了。 我看的是2016年revival版本的官摄。几位主角其实都很厉害,他们已经尽力了,有几首他们独唱的大歌,能把难听的歌唱到可以因为演员们的努力和实力而感受到其中想要表达的情感,全部是演员的功劳。Andrew Rannells在里面怎么那么高大,后面艾滋病的情节简直是在为AIA试镜了(可惜也没轮到他演);Christian Borle演上半场渣男下半场洗白也挺可圈可点的;女主Stephanie J. Block最厉害了,我查了wiki发觉原来她之前长期巡演演Elphaba的,前面我说可以把一首难听的歌唱到人心动的就是她。 这部音乐剧(以及很多欧美的戏剧)好看的地方,在于它对于时事的表现的真实,是对某一特定时刻社会背景生存状态的反思。和这种人文思考比一下,那种讴歌式的戏剧根本没有资格被制作表演出来。 tag: Christian Borle, Stephanie J. Block, Andrew Rannells,

西游韦安地 Dear Evan Hansen

Dear Evan Hansen 2019.12.26 Noël Coward Theatre 好看!感动!要准备好足够的纸巾。语无伦次地记下一些观后。 这次西区的卡司很棒。男主表现很好,语速比Ben Platt还要快,特别是开场讲一大段很nerdy的话的时候快到飞起来;《Words Fail》让人满意。 和《Hamilton》的故事相比,DEH的故事更小,但也更贴近现代和普通人的生活。我不愿意再次长篇分析每一个人物了,只觉得每一个人物都很美好也很真实,所以每一个人物都很可怜。 知道剧情看比没有剧透看更伤心,但是很难说哪一次的体验更好,因为在第一次看发现真相的过程中也有一种成就感和附属感,总归是自己有过类似的想法才能猜到真相。 这次观看的第一个泪点是Evan在学校读自己写的那封信,果然今天过得不怎么好,这周不是,这一年可能也不是。 Evan在没有朋友的时候那么受罪,在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的时候还是要被母亲、同学唱good for you,好像loser永远没有资格得势一样,想象一下loser如何才能得势而不受人讨厌。 Evan的妈妈好,但是更真,其实她需要Evan甚过于Evan需要她。这么一想,又更sad了。 Evan给自己写的信,开头和结尾的两封,内容是一模一样的,要做自己。但这是一个伪命题,没有不做自己的自己啊,不做自己也是不做自己的自己啊。这句话真正想表达的可能是true to oneself吧。 这些感情都很真实和感人,而且我相信一直都存在,只不过在受伤软弱的时候显得特别珍贵和有力,我相信过了一阵回归平淡生活的时候,这些又会被遗忘,就像类似Connor project总会被遗忘,父亲的出走、弥天大谎的揭穿也一样。那我们能hang on to什么呢? 又或者这么珍贵的感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只是“逃避自由”,需要别人的关注、需要人与人之间的连接羁绊。自己一个人如果很强大的话,这就不是问题了。但是绝大多数人并不是这样,所以这种东西的需求和供给成了美德。

西游韦安地 Hamilton

Hamilton 2019.12.23 Victoria Palace Theatre 再次确认,《Hamilton》是最好看的音乐剧!今年年头年尾各看了一遍,2019算是圆满了吧。怎么每一首歌都这么好听呢!鸡皮疙瘩起太多了,又一次回到了我第一次听的时候对于政治的感动。但是如果仅仅把这部剧归结为美国版的建国大业的话,我是不愿意的。 这次坐的比较后面但是比较中间,舞台看的正正好好,舞蹈舞美太强了太好看了。这次我才突然注意到Hamilton从第二幕开始有戴眼镜。 伦敦的演员感觉唱的比美国版的稍微慢一点点,不着急把歌词唱完,特别是第一首的时候比较明显。这一场演Hamilton的是B卡Nuno Queimado,但是他唱的超好的,而且声音还有那么一点神似Lin-Manuel Miranda。 如果要硬挤出来一点观感悟的话,Hamilton这个渣男都做了那么多事情,最后Eliza也做了那么多事情,真的很让人想要扪心自问要做点什么。 Tag: Lin-Manuel Miranda, Musical,

Notre-Dame de Paris

Notre-Dame de Paris 巴黎圣母院 2019.8.1 上海文化广场 又是一个很有名气有历史的法国音乐剧,但是我从来没有看过。但是主题歌我怎么会唱,也记不清在哪里听到的了,而且现场所有人都会唱,最后还大合唱。上海的法语音乐剧的观众数量级真的很大,以前看法扎的时候也觉得周边的观众对音乐剧的熟悉度比英美的高很多。 就这部音乐剧来说,我感觉蛮普通的,歌曲、舞台设计都很老套俗气,可能是因为我本身对这个故事蛮无感的。我一直在想这个故事的主题是什么,是爱情的话真的太俗了,有一点点阶级的抗争(非法移民)。伴舞的演员蛮厉害的,有几个是酷跑体操高手。还有就是上海文化广场的音响效果太差,唱的感觉也一般,特别是女主。

戏剧挑战月 法国系列

Le Roi Soleil 2019.7.17 很多很经典的法语音乐剧我却没看过,所以趁这个机会补一下。比如这部《太阳王》,当年真的是火得超过天际,音乐剧我就是没看过,反倒是两位主角后来出的专辑都听了好多张了。再次表白男主Emmanuel Moire歌声太温柔了。 感官有点零散: 唱了二十分钟主角才出场,还以为看错剧了呢。 化妆现在看来也有点太浓了吧。舞蹈真的很大胆创新,很多马戏的元素、现代舞蹈的元素、流行偶像的动作。现在看起来有一点点尴尬。 镜头剪辑是故意不让人看清的吗? 太阳王太会撩妹了,对剧情不能认真。王弟的表现太抢眼了,但是太阳王的风头也没被盖掉。 莫里哀出来全剧结束。 Tag: Louis XIV, Emmanuel Moire, Christophe Maé Les 3 Mousquetaires 2019.7.18 也是一些比较零散得感想: 很多电音。 看到台下的观众开手机灯海,惊到了,没想到音乐剧还能这么演唱会感。舞美、服装、舞蹈都很用心也很好看。 最惊艳的是男主坐船SOS那段,从来没有想过钟摆可以做成在海里沉浮的样子,加上用蓝色纱布做海浪。 歌曲整体比较口水,感觉整体更像是spectacle,有感观的体验,但是缺乏一点引发观众思考或者揭发人性的深度。 Tag: Alexandre Dumas, Olivier Dion (D’Artagnan), Damien Sargue (Aramis), Brahim Zaibat (Athos), David Bàn (Porthos), Emji (Milady) Le Petit Prince 2019.7.19 看这部音乐剧最大的感想是歌很好听,蛇的演员厉害。 剩下的是一些关于原著故事本身带来的想法。对于《小王子》这本书来说,我有着很复杂的情绪。可以说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甚至是我读的第一本法语原版书,但是我又时常会跳脱出来觉得它有一点做作,一旦觉得它做作是不是就说明我是无知无用的大人了呢,我也不愿意这么承认。这本书的第一重点,我觉得应该是讲驯养和建立关系,玫瑰之所以是我的玫瑰是因为我对它。然后看到小王子很犹豫,我也觉得不服,小孩才不忧郁呢。人类是狭隘的,需要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这只是一种,只不过很感人而已。 在看小王子游历各个星球的时候,这次突然太惊讶那些书的道理,到现在大人还是都不懂。比如讲到发现b612的人穿上华丽的衣服大家都信了,太可笑了。但是对这个很简单可笑的问题,现代社会大家由此得到的结论是要穿的好看而不是不要以貌取人。可能说到底,这也是一种囚徒困境吧,穿的好看是背叛招供、不以貌取人是忠诚不合作。 中国电信已经内部发文,从9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停售达量限速版畅享套餐,省内B类达量限速也须同步停售。停止的原因是“为了减少达量限速规则带给用户的困扰,并进一步满足畅享套餐用户流量不降速的需求。” 另外,最近看到上面这则新闻,我简直看呆了!这是什么逻辑?解决方法不是取消限速,而是取消限速畅享套餐,这是少了一个选项啊。通过减少选项来达到看上去的美好,那不就是为了提高人均GDP,把所有穷人全杀光一个逻辑嘛?! Tag: […]

2019原创华语音乐剧展演

今年的原创华语音乐剧展演,票价全线上涨,我差点就不想看了。基于前两年的经验,最后我还是选了几场不是大陆制作的。和以前的相比,看下来感觉还可以。这次看的,恰巧都是根据中国古代文学改编的。 赛貂蝉 2019.3.16 上海文化广场 改编的三国故事,有一点恶搞,把貂蝉设置成一个带霉运的流落乱世的主人公。情节也有用心、歌也不难听、词也很有功力、女主唱的超级好,但是总的来说感觉有点off是为啥呢?难道是因为舞美服装有点山寨? 歌曲方面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的貂蝉唱的那首,主旋律后面的长大后的貂蝉也有在唱,可能飘柳絮的季节又快到了,这几天还经常附现在我的脑海里。 这个题材是否适合音乐剧?Hamilton可以为啥三国不可以呢?但是这部的改编主题太弱了,可以解读成是爱情或是自我的突破,但是最后貂蝉自杀的结局全部破功啊。固然可以说这个结局很中国,有一种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很看重的自我牺牲的傲娇,但是不够现代不够进步啊。 这次演出是台湾最大党综艺节目的群组,好多都是认识的综艺挂的明星。女主是卓文萱,她唱的真的太好听了。我记得很早很早以前看过她上ASOS的《娱乐百分百》唱王菲的歌,我就觉得超级好听。现在几十年过去了,虽然她后来出过专辑,也是不温不火,还好音乐剧还有她的一席之地。 梁祝的继承者们 2019.3.23 上海文化广场 第一次看林奕华的作品,有点惊艳到了。故事是借梁祝的这个框架,然后放到现代,对很多原著不曾涉及到的点提出了各种实验性的思考。涉及到的点太多了,而且都是比较大胆的,需要很多思考和沉淀的,反而有一点失去了焦点。 一开始的时候,我以为梁山伯的主题是性别、祝英台的主题是自我(家庭),之后又反转相互变化。剧中的有好多个梁山伯,也有好多个祝英台,各种男女性别高矮胖瘦地方口音都有,每个人都是梁山伯,每个人也都是祝英台。这样的设计有一点令人费解,我是指当舞台上有演员在讲话的时候,我都分不清楚在讲话的是梁山伯还是祝英台,但是我又觉得很厉害,这是一种对性别、身份的固有思维的反思和冲击。 原著有一个经典桥段,是女扮男装的祝英台说自己有个双胞胎兄弟。这部剧里的情节时,现代的祝英台也没有女扮男装,梁山伯却不肯接受祝英台的追求,祝英台觉得梁山伯是给,于是祝英台说自己有个双胞胎兄弟。 看着梁山伯对祝英台的拒绝,我在想这部音乐剧的主题(之一)是想要扩展观众对性向的认知,它在做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但是再仔细想一想的话,同性恋和异性恋本身一样狭隘,他们只是需要别人对他们的狭隘的容忍。这么说来可以做到泛性恋的话才比较高级?但是异性、同性、泛性也都只是天生的啊,如果都是无法改变的天生的,哪来高级低级呢? 不喜欢的地方 有点几米的矫情感。歌蛮好听的,词有一点太文艺了。 抨击和歌颂,有时好像讽刺得过了(商科),有时分不清褒贬(阴阳词性)。 祝英台的死很蹊跷我还能原谅,老师的死就是为了再唱一次主题歌吗? 最后的美术馆哭的事情,我也觉得特别矫情,虽然后面把情感表达出来唱歌之后我原谅了10%吧。 主题很混乱,如果说第一幕是关于性别、自我;第二幕的很突兀地好像变成了圆满的爱情了;最后临谢幕的那场戏,感觉主题又变成艺术了。 还是可以感觉到总体而言主创还是很乐观的,可以把这些主题一一呈现,就好像梁祝的结局虽然是双死但是还有美好念像永存的希望。可惜现实并不如此。 聊斋 2019.3.30 上海文化广场 把《聊斋》的几个故事拼凑起来的,有狐妖婴宁、还有水莽草的。上半场还是差不多分开讲的故事,下半场连在一起以后男主的人设就崩塌了,他变成一个又喜欢婴宁又喜欢封三娘的渣男了。于是下半场的风格变成了有点搞笑的了,倒也是一种风格。最后的结局溃不成军,一会阳寿六十年,一会返老还童,一会阎罗感动流泪。 作为音乐剧,男主唱的有点难听,舞台效果也很山寨。婴宁的主题曲用了《两栖动物》的旋律,其他的歌不怎么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