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Tag Archives: Molière

2022柏林戏剧节

今年的柏林戏剧节,有5部作品线上播出。直播的是开幕剧作卢平的《新生活》和闭幕剧作《伪君子或资本与意识形态》,两个都有英文字幕,另外几部录播的因为只找到一部有字幕,所以一共只看了三部。一句话点评,《新生活》一般好看但不惊喜,《他那个阶层的人》太苦看到不想看,《伪君子或资本与意识形态》内容很多很新,引人思考有启发,是我的菜。 新生活 我们将何去何从Das neue Leben where do we go from here 四个演员口述同一个故事,关于主人公超甜的单恋暗恋Beatrice。舞台上还有一座自动演奏的钢琴,主人公更是一言不合就写诗歌,有几个是流行歌曲。到后面其中几个人人亲成一团,寓意是自我人格的亲密(?)上半场以Beatrice的死结束。下半场一开始是长达十几分钟全程蹦迪模式,灯光效果非常不错,歌还蛮好听的。最后年老版的Beatrice出现,主人公告白,B无感且无欲无求。最后一首歌也挺好听,但是一直在传递有点鸡汤的信息,那就是有一个好消息有一个坏消息,坏消息是一切终有终结,世界终将毁灭,好消息是至少不是今天,今天还有你和我,你我可以共度。 tag: Christopher Rüping,  他那个阶层的人Ein Mann seiner Klasse 形式上有点像昨天看的有一点像,演员们在讲故事而不是演故事,还喜欢引用流行歌曲。现场布景同步从无到有搭建起来一个屋子。 故事讲的是生活在底层的一家人,家暴男、早孕流产、全程看电视的孩子等等,以及大家的麻木。故事的最后,爸爸出现,已经失去霸道的力量,说自己的爸爸死了。主人公并没有和爸爸和解,我觉得蛮好的,但同时主人公却又羡慕弟弟有和爸爸临终道别,这种纠结很可怜也很可恨,为什么要让受害者去合理化施害者、去无条件原谅,就算是亲子又怎么了。我大道理是这么说,自己却也无法摆脱从小被洗脑的亲情的要求和准则。 Tag: Christian Baron, Lukas Holzhausen, 伪君子或资本与意识形态Der Tartuffe oder Kapital und Ideologie 光是听这部话剧的名字,我就完全没有抵抗力啊。又是改编莫里哀的《伪君子》,又是结合《21世纪资本论》作者Thmoas Piketty的理论。 先讲故事,故事的中心当然是Tartuffe和他想要侵占的大房子。这不过这里大房子的住家是一群像是嬉皮士的人们,甚至有一种《Rent》的即视感,这群嬉皮士一开始是想要白白住在大房子里面。后来慢慢情节发展,才看出来原来是在讲东西德柏林墙倒塌时候的故事。再后面经济开始腾飞,资本主义独占鳌头,Tartuffe就开始骗所有人把这座大房子负债买下来,并且骗大家各种投资。同样有一家之主躲起来,由女主人揭穿伪君子的戏码。投资结果当然就是失败了,大家比赛谁deserve the room,都陷入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各种设定中。结尾是Tartuffe的女儿来讨债,他从电梯里掉下去了。 上半场的时候,偶尔会穿插一些类似演讲的部分,各种社会问题,各种大词,让人感觉有点太多了。下半场Tartuffe从电梯里掉下去以后,索性是原来所有的演员穿回正常的衣服,一个一个地上台,超级一长段地开始复述Thmoas Piketty的相关理论。我觉得这里的优点是把这些理论讲的蛮清楚的,我也想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一下每个人说的内容。 We have to justify inequality, or the foundation of society will collapse. 有这么几种论点,“Trickle-down argument”: inequality is good. “Blame argument”: differences […]

虎春戏剧挑战月 一些莫里哀

太懒了,直接只贴看的时候超级简短的记录了。 L’avare吝啬鬼2022.2.21年廿一 没有字幕感觉自己还是吃不消,没有看透它。 Tag: Molière, Comédie-Française, Tartuffe伪君子2022.2.22年廿二 是不是因为和昨天一样都是古装,总感觉有距离感,缺乏了现代的关联感。悲喜剧都来自于一个固执闭塞的父亲,吝啬鬼也是。 Tag: Molière, Théâtre de la Porte Saint-Martin, Les Fourberies de Scapin斯卡班的诡计2022.2.23年廿三 一般性 Tag: Molière, Comédie-Française,  The Imaginary Invalid or the Cabal of Hypocrites无病呻吟,还是伪君子阴谋2022.2.24年廿四 歌剧。莫里哀穿插出现讲戏外的故事。病魔缠身的男主唱歌中气怎么那么足。 Tag: Molière, Hungarian State Opera,

牛秋戏剧挑战月 2021柏林戏剧节

今年8月再来一场戏剧挑战月,每天看一部话剧或者音乐剧。之前也累积了不少资源,就从今年的柏林戏剧节开始,有幸第一次可以把“十佳”看全。其中的《Maria Stuart》之前在别的一个线上戏剧节看过,其他的都在现在看来。很可惜整体的观感都不咋地,一大半我觉得都是形式大于内容,看得我直犯困。矮子里拔长子的话,我比较喜欢《只是世界尽头》和《承认她。寻找女性》。这个版本的《美狄亚》和《魔山》是巨坑,千万别浪费生命了。 真的懒到差点不高兴写任何东西了,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实在没什么好看的,非常粗糙地复制黏贴一下看的时候随便记录的几个点,有的我自己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只是世界尽头Einfach das Ende der Welt2021.8.1 怀旧的物件,彩色几何图形的玻璃杯,配乐,第一幕就这样结束了,然后现场换景。为什么要换景,人与人的交流已经很重了,不需要环境来。 亲人的尴尬,当不提回忆的时候,已经被要求重点重复的时候。亲人的眼神,看镜头(表达/缓解尴尬),看男主的镜头(真情流露),演技厉害。 妈妈希望男主做一些事情让孩子们不要像他那样不幸福。男主发飙了说自己爱家人,家人challenge他对他们一无所知。最后还是关于家庭责任的争吵,然后疾病和死亡化解一切(?) I never understood why imminent death gives you the right to act like a fucking narcissist. Tag: Christopher Rüping, Jean-Luc Lagarce, 给我一段美好时光Show Me A Good Time2021.8.2 在剧场舞台上的一个人现场连线在室外的来自不同地方的三个人。非常尴尬,一堆废话,无聊极了,12小时演的啥,看了一个小时看不下去了。 Tag: Gob Squad, 自助售货自助餐Automatenbüfett2021.8.3 一个好看的女性的来到自助餐吧引发的故事。女扮男装的角色让人有点分不清楚到底是男的的猥琐还是跨性别者的友好,还内含一些谁投币纽扣的悬疑推理,总体非常无聊。 Tag: Anna Gmeyner, 厄德兰伯爵Graf Öderland2021.8.4 出场人物一个个从圆锥形隧道出来。检察官变身伯爵携妖艳女暴走,一路屠杀。系统里面的人也变得本性暴露,乱七八糟。在嘲讽司法系统的混乱与表里不一?最后好像是检察官醒来,原来是一场梦,但是身边的人又出现了,好像又进入了另一场噩梦。 Tag: Stefan Bachmann, 美狄亚Medea*2021.8.5 前面一个剧是隧道,这个剧在布罩子里。字幕特别有限,倒是有字幕出现下面的时候是一段即兴表演。难看。 Tag: […]

鼠春戏剧挑战月海外波 Cycle Molière

法国Odéon剧院官网在疫情期间推出了Théâtre et canapé系列,把很多本院导演, Stéphane Braunschweig的作品免费放到线上。首先推出是莫里哀的系列作品三部,其中两部是Stéphane Braunschweig在Théâtre national de Strasbourg的时候执导的作品。更值得一提的是,三部的男主都是同一位演员Claude Duparfait出演的,从2004年《恨世者》的Alceste到2008年《伪君子》的Orgon到2018年《太太学堂》的Arnolphe,正好和那么多年来演员的年龄增长相吻合。 这三部我以前都看过,COMÉDIE-FRANÇAISE版本的《恨世者》和立陶宛国家话剧院版本的《伪君子》真的太好看了,已经很难超越了,反倒是法国Odéon剧院版本的《太太学堂》分分钟比Roumanoff剧团的强。 Tartuffe 2020.4.4 舞台好眼熟啊,像皮娜的一支舞蹈。 有一个重点是Turtuffe是教职人员,或至少是把自己和宗教紧密相联系的。伪君子可以通过掌权一方的势力来穿透达到自己的利益。众人清醒,唯一执迷不悟的是男主人Arnolphe。如果男主人不信教,就不会上当那么深? 问题不在于如何不成为伪君子,而是如何识破伪君子对付伪君子。 结局最后10分钟逆转,用一段视频显示天上飞来的正义。 Tag: Molière, Stéphane Braunschweig, Théâtre national de Strasbourg, Le Misanthrope 2020.4.5 舞台上有两块超级大的镜子,一开始的时候是并排放,可以看到所有观众的正面,后来变成了互相成90度垂直、和观众成45度角,好像是一个房间的两面,从镜子里可以看到整个房间无死角的样子。 没有法国喜剧院的版本好看,法国喜剧院的音乐真的加分很多,到现在我还会经常拿Pascal Sangla的歌来听。 在看法国喜剧院的版本的时候,我说男主人公表情太过于苦大仇深不像是一部喜剧,而这个版本里的男主好听听到了我的话一样,整体的感觉恨世的程度减少了很多,不时露出狡黠的笑容,这个主人公的性格好像一下子就不一样了。 莫里哀的作品的每一部标题好像就是一种人,但是真的看下来会觉得其实每一个人都是他自己,都非常有血有肉,而不是某一种人的漫画式的表现的合集,反过来倒是因为这个人过于真实和独特,以至于他成为了某一种类型的代表或者祖师爷。 Tag: Molière, Stéphane Braunschweig, Théâtre national de Strasbourg, L’école des femmes 2020.4.7 现代的改编,一开始就是在健身房。 天真无辜=傻=美德,那为什么男二也喜欢,男二也蛮傻白甜的。 恐怖可笑的地方不仅仅是男主对完美太太的定义,而是他觉得自己有能力可以“制造/改造”出来一个。 爱情来了,天真世故都没关系,爱情不用教。 Tag: Molière, Stéphane Braunschweig, l’Odéon-Théâtre de […]

鼠春戏剧挑战月 L’École des femmes

L’École des femmes 2020.2.7 年十四 我好像和莫里哀不是很有缘分,我记忆中为数不多的因为加班而没去看成的话剧好像都是莫里哀的(《吝啬鬼》和《女学究》),我本来还订了2月底去香港艺术节看《太太学堂》的,现在也无法成行了。但是通过我看过的几部,特别是《伪君子》和《恨世者》让我觉得非常惊艳,所以今天就选了b站上的某个《太太学堂》视频看了。 故事讲的是男主对女性扮演太太的角色有很多自己的很封建落后的执念想法,于是他请人从小培养了一个最佳太太人选,但是小姑娘长大后和一名年轻男子坠入了爱河并且瞬间变得特别聪慧,年轻男子也正好认识男主,男主想要从中作梗有不少笑料。 我觉得这部作品虽然比较出名,但是给我带来的震撼远比不上《伪君子》和《恨世者》诶,当然可能这也和《伪君子》和《恨世者》的制作改编有关系。我看的这版《太太学堂》是法国的Roumanoff剧团在2012年的作品,布景非常简陋,表演也是十分的中规中矩乏善可陈。希望以后可以看到一个比较现代一点的好看的改编吧。 tag: Molière,

Pathé Live: Le Misanthrope

Le Misanthrope 恨世者 2019.10.20 猫悦上城OmS剧场 千万不能低估几百年前的莫里哀,我看过他的《无病呻吟》和《伪君子》发觉他所表达的远比树立标题那个特殊的形象多的多而且要现代的多。这部《恨世者》也是如此。 这个故事讲的是男主Alceste对世界和社会风气充满了瞧不起,觉得大家都很虚伪,所以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抱着敌意和坦诚。与此同时他还在追求女主Célimène,Célimène则是身边簇拥着各种追求她的达官贵族却不愿意明确心之所属。 关于社交的虚伪,我感觉和这部剧里所描述的东西相比,我们现在的社交是在倒退。都不是在不满于社会圆滑和恨世的坦白真诚的区别了,而是人们都无法表达自己(社恐)。难道是因为以前只有那些做官的贵族的才需要会说话会社交,现在所有人都必须社交了,总是有人跟不上的? 菲兰特(Philinte):不,随你怎样想,我都同意:无论办什么事现在都得结党营私,都是惟利是图;当今世界上只有狡猾奸诈才能占上风,人类确实应该另换一个样子。然而尽管人类有欠公正,难道就能以此为由脱离社会不与人类来往了吗?正是这些人类的缺陷供给我们许许多多方法,让我们在生活方面去考验我们的哲理;这正是道德最妙的应用,倘使世界上一切都是公正无私,倘使人人的心都诚实、公正而温良,那么大部分的美德对我们便一点用处也没有了,既然道德的运用就是要求我们在我们原有的权利上能够毫不烦恼地容忍别人一些不公平的待遇;正如有高深道德的人…… 阿尔赛斯特(Alceste):我知道,先生,你是世界上最能言善辩的人,你总有层出不穷的精彩议论,不过你这是徒耗光阴,枉费唇舌。理智命令我,为了我的切身利益,赶紧隐退;因为我不善于控制我自己的嘴,保不住要乱说乱道,我会惹起一百桩麻烦缠到自己的身上。还是不要再争辩下去吧,让我在这儿等候赛丽曼纳。必须让她同意我的计划,我就是为此而来的;我要看看她心里对我到底还有没有情义,这正是可以考验这个的好机会。 一开始的时候,我觉得男主的朋友Philinte虽是配角,但是比男主更智慧。因为他可以如此平静地处理像发疯一样对所有人乱喷的男主,并且还可以找到和男主对话的方法。看到后面,我都感觉Philinte才是最厉害的啊!首先,是Philinte最早就指出了男主所谓恨世的漏洞,即男主再恨也恨不起来女主,就算如此还是会被爱情战胜。其次,当男主打输了官司感觉被全世界背叛也打算抛弃全世界的时候,Philinte的那段话正中我心(见上文引用),正好是我最近在思考的问题。当你感到社会不公可恨的时候,那就放弃这个社会了吗?最后,男主已经穷途末路黯然离开的时候,Philinte还是想要救赎男主。 关于剧情,我完全没有想到最后关于女主的反转,原来她是真交际花;也完全没有想到最后男主愿意原谅她,条件是和他一起去到无人的沙漠。这一系列的反转,真的让我佩服莫里哀走在时代的非常前面。 最后吐槽两句,男主讲话太用力了,把恨世演绎成了苦大仇深,个人不是很喜欢,我觉得应该是喜剧来着再多那么一点点恨世的玩世不恭会让整部戏轻松一点。话说回来,男主弹的两首曲子很好听。

戏剧挑战月 法国系列

Le Roi Soleil 2019.7.17 很多很经典的法语音乐剧我却没看过,所以趁这个机会补一下。比如这部《太阳王》,当年真的是火得超过天际,音乐剧我就是没看过,反倒是两位主角后来出的专辑都听了好多张了。再次表白男主Emmanuel Moire歌声太温柔了。 感官有点零散: 唱了二十分钟主角才出场,还以为看错剧了呢。 化妆现在看来也有点太浓了吧。舞蹈真的很大胆创新,很多马戏的元素、现代舞蹈的元素、流行偶像的动作。现在看起来有一点点尴尬。 镜头剪辑是故意不让人看清的吗? 太阳王太会撩妹了,对剧情不能认真。王弟的表现太抢眼了,但是太阳王的风头也没被盖掉。 莫里哀出来全剧结束。 Tag: Louis XIV, Emmanuel Moire, Christophe Maé Les 3 Mousquetaires 2019.7.18 也是一些比较零散得感想: 很多电音。 看到台下的观众开手机灯海,惊到了,没想到音乐剧还能这么演唱会感。舞美、服装、舞蹈都很用心也很好看。 最惊艳的是男主坐船SOS那段,从来没有想过钟摆可以做成在海里沉浮的样子,加上用蓝色纱布做海浪。 歌曲整体比较口水,感觉整体更像是spectacle,有感观的体验,但是缺乏一点引发观众思考或者揭发人性的深度。 Tag: Alexandre Dumas, Olivier Dion (D’Artagnan), Damien Sargue (Aramis), Brahim Zaibat (Athos), David Bàn (Porthos), Emji (Milady) Le Petit Prince 2019.7.19 看这部音乐剧最大的感想是歌很好听,蛇的演员厉害。 剩下的是一些关于原著故事本身带来的想法。对于《小王子》这本书来说,我有着很复杂的情绪。可以说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甚至是我读的第一本法语原版书,但是我又时常会跳脱出来觉得它有一点做作,一旦觉得它做作是不是就说明我是无知无用的大人了呢,我也不愿意这么承认。这本书的第一重点,我觉得应该是讲驯养和建立关系,玫瑰之所以是我的玫瑰是因为我对它。然后看到小王子很犹豫,我也觉得不服,小孩才不忧郁呢。人类是狭隘的,需要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这只是一种,只不过很感人而已。 在看小王子游历各个星球的时候,这次突然太惊讶那些书的道理,到现在大人还是都不懂。比如讲到发现b612的人穿上华丽的衣服大家都信了,太可笑了。但是对这个很简单可笑的问题,现代社会大家由此得到的结论是要穿的好看而不是不要以貌取人。可能说到底,这也是一种囚徒困境吧,穿的好看是背叛招供、不以貌取人是忠诚不合作。 中国电信已经内部发文,从9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停售达量限速版畅享套餐,省内B类达量限速也须同步停售。停止的原因是“为了减少达量限速规则带给用户的困扰,并进一步满足畅享套餐用户流量不降速的需求。” 另外,最近看到上面这则新闻,我简直看呆了!这是什么逻辑?解决方法不是取消限速,而是取消限速畅享套餐,这是少了一个选项啊。通过减少选项来达到看上去的美好,那不就是为了提高人均GDP,把所有穷人全杀光一个逻辑嘛?! Tag: […]

Le Malade imaginaire

Le Malade imaginaire 2016.5.15 美琪大戏院 第一次看法语原版的现场话剧,很可惜场次特别空有很多空位。莫里哀的剧本,所以我一开始以为剧情会是比较老套好猜的,一听这个题目就差不多知道从头到尾的剧情,没想到我猜错了。这部话剧有两个中文译名,《无病呻吟》和《没病找病》。看之前我觉得这两个名字也没什么差别,前面那个是官方用的,还稍微更文艺一点。看完以后,我不得不同意其实这部剧更贴近《没病找病》,因为它的重点并非我之前猜的放在那个臆想自己身患重病的男主身上,而是很让我意外地放在了医生这个行当上面。我非常惊讶地发现,原来在三四百年前的欧洲就有了如此的对医生行业的重度调侃和鄙视,当然具体的原因和今天的中国不太一样。 医患矛盾的产生,以及各种现在能看到的矛盾,取决于行业的特殊性。因为医生的专业性太强了,拥有了很多不为大众所知的信息和知识,与此同时他们并不保有一种公开分享的态度,而是更强调自身的经验判断,所以才会引发行业外的老百姓的不信任。工程包工、律师、警察、银行等等,都是如此。就这一层面上的矛盾,只有通过整个行业上的规则变化,只有整个行业从业人员都有开放分享的平等的态度才行。 那么老的剧本,在舞台表现上却一点也不老套,那些穿插的歌曲、帽子加冕仪式啥的,我都有点怀疑是不是剧本原来的配置、是不是新的导演编剧现在才加上去的。另外,小女儿假死和相亲的人的肢体搞笑表现很突出,我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满搞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