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Monthly Archives: March 2012

初恋总是诀恋

初恋总是诀恋 Le premier amour est toujours le dernier 塔哈尔·本·杰伦(Tahar Ben Jelloun) 马宁(译) 9787020087570 这本书从第一个故事开始就吸引住我了,好像在看现代版的《一千零一夜》,阿拉伯风情融合现代的元素。没看几篇就能感觉到这的确是一位很了得的作家,不愧是龚古尔文学奖的得主,简单的语言可以包含各种各样的奇妙故事。这本才一百多页的书包含了16篇短篇小说,每一篇都非常短小精悍,有时还会让我想起博尔赫斯。当然这里面也不是每一篇我都喜欢,对我来说这本书里的小说有三个类型。第一种,我比较无感的,比如此书同名的短篇《初恋总是诀恋》,是这本书里面最没有情节的对我来说最玄乎的一篇,我到底还是喜欢由情节可以给我回味咀嚼的类型。第二种包括前半部分的几篇我都很喜欢,而且记忆犹新,这些故事有清晰的线条和精心安排的梗。《谬爱》最后看得我惊心动魄,荡气回肠,之前那小小的伏笔我根本没有想到其实最后作为主线非常令人伤心的回归了。《青蛇》的结尾我看了三遍才突然明白这其中的来龙去脉,然后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设计得那么巧妙。《一则关乎爱情的社会新闻》中最后的梗虽然略显老套,但是作为一篇在近20年前出版的小说,当初应该还是很出人意外的。第三种,情节上稍弱,但是有足够的情绪支撑。比如《一声哀叹》和《仇恨》,我觉得这两篇都有把正儿八经的(虽然是负面)的某种心态表现得有条有理。

三月的邀请函

三月的邀请函 角田光代 蔡鸣雁(译) 9787532754830 在三月结束之前读完《三月的邀请函》,其实这本书里描述的故事并非仅仅发生在三月,而是开始于,跨度长达一年多。这本书描写了一帮大学时代的同学一直很要好,在三十几岁的时候各自面对婚姻的态度。初看下来,多少有点围城的意思,未婚的觉得结婚好,已婚的觉得离婚好,离婚的觉得又好又不好。有意思的是,第一章沿用了这本书的标题就叫做“三月的邀请函”,这里的邀请函就是参加离婚派对的邀请函。而最终结尾的那一章则是另一位的结婚典礼。不是从结婚到离婚,而是从离婚到结婚,这多少还是表现了一些作者的态度吧。虽然主人公是一群同学,几个男的几个女的,但是明显能感受到作者的重点是放在三位女性对待婚姻的态度,几个男的要么就是纯背景功能,要么就打酱油了。具体几位主角的心情很可以引起分析比较,但是我对此也没什么大兴趣。我没有读过角田光代最有名的《第八天的蝉》,回想一下去年读的《摇滚妈妈》,似乎是完全不一样的主题,但是都能感受到作者在文字后面那一份冷静的思考。凭着这份有思考的写作,我还是愿意多读几部她的作品的。

两次暗杀之间

两次暗杀之间 Between the Assassinations 阿拉文德·阿迪加(Aravind Adiga) 路旦俊/仲文明(译) 9787020088201 我原本对印度文学抱有一定的成见,总给我有点借着自己国家苦难的一面在西方国家招摇撞骗的感觉。就好像《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情节我总是觉得有点奇幻,那就有这么巧的事情,可以把一切苦难转化成最光鲜的成就?就算阿拉文德·阿迪加凭借《白老虎》获得布克奖,我一得知这本书是借着给中国领导人写信的形式,我就有点尬嘚嘚的。所以阿拉文德·阿迪加的这本短篇小说集《两次暗杀之间》是我在99短经典里面带着最没有任何期待的心情去读的。但是读了以后,发现自己完全错怪了他。他笔下的这些最底层印度人民的故事深深印在我脑海中,而且一不经意地就不断跳出来让我想起来,最让我觉得毛骨悚然的是这些故事怎么看都是印度的故事,但是我却一直有着惊人的似曾相识的感觉。“两次暗杀之间”指的是作者把他的这些短篇故事的时间背景都设定在一九八四年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夫人遇刺与一九九一年拉吉夫·甘地被害之间。不知道阿拉文德·阿迪加笔下的这些事情是不是现在还在继续,但是其实这些事情却都可能时时刻刻地发生在中国的某地。 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六日(上午):苏丹炮台》这篇里的故事。之前的几篇,情节虽然很可怜,时事也很艰难,整个环境简直可笑,但是都能和明显地区分开来好人和坏人/勇敢的人和懦弱的人/善良的人和无耻的人。然而在这篇《第六日(上午):苏丹炮台》里面,主人公恰恰是一个招摇撞骗的卖假货的家伙,但是他会承担起来一起和他完全无关的一个男孩的命运。这一点是让我觉得纠结的,因为根本没有办法分清阵营哪些是纯真善良的老百姓哪些是肥头大耳的流氓。文中虽然多次提到种姓制度的影响,但是我不觉得这是问题的关键,因为显然在没有种姓制度的地方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唯一可以捍卫美好善良的,可能也就惟有直面自己的良心了。

fun. – Some Nights

我第一次听到fun.的歌就是《Glee》里面的那首《We are young》。听第一遍的时候就觉得好听,而且和Glee众成员的年龄相当匹配。这首歌不仅层次丰富,而且旋律也相当抓人,看完那一集后好几天我上班时候还会不自觉地哼起来。但是当时我根本没有查这首歌的原唱,因为高潮部份相当朴实,我还以为是某一首老歌(民歌)改编的呢。后来,他们的新专辑《Some Nights》发行的时候,我偶然在电台里听到这首歌的原唱,我才意识到原来《We are young》的原唱是如此现代的一个乐队。 先插一段glee版的《We are young》 新专辑《Some Nights》我很喜欢,这其中当然很大部份要归功于这位主唱独具特色的嗓音和唱功,另外一个原因是我觉得我在他们的歌声中听到了歌坛不多的大气。即使是负面情绪主题的歌,fun.的歌声也给人一种很洒脱很向上的感觉,而不是那种扭扭捏捏的阴郁。这样的态度,就和《We are young》的那句结尾的歌词一样:“so if by the time the bar closes, and you feel like falling down, I’ll carry you home ”这种愿意承诺如此安全感的诚恳,唯有一颗大气的心才能产生;如此的大气,肯定是和看待世界的眼光相关的。能在“the angels never arrived”的前提下“hear the choir”,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啊。 新专辑里好多首我都觉得好听,个人特别推荐《We Are Young (Feat. Janelle Monae)》、《Some Nights Intro》(2分多钟的intro自己都可以独立成曲了)、《All Alright》。而且听着听着,我有时能听出MIKA的神韵,在有点词句的演绎上面,fun.的确有点像MIKA的,特别是《All Alone》这首。 附《Some Nights Intro》的MV

卡拉马佐夫兄弟

卡拉马佐夫兄弟 [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 耿济之(译) 上次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读了一半就读不下去了,但是这次读《卡拉马佐夫兄弟》却读得津津有味,而且还顺带着把改编的连续剧看了一遍。经过两遍故事情节的熏陶,我现在想想,这本书真的是很优秀的。人物关系设定比较简单,主角就是那几个卡拉马佐夫兄弟,但是几个兄弟性格和三观完全不同,共同演绎了俄罗斯民族的一番面貌。 我知道有很多地方值得说的,但是我在这里就提几点我个人比较在意的地方。首先是,我必须承认,三兄弟里面对我来说最突出的角色是Ivan。同时,我最理解Ivan,所以也就最同情他最后的不幸的遭遇。我的意思是,我常常发现我自己也处于这样的境地:通过自己的理性思考和推理(reasoning)所得出的结论与某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冲突。Ivan是有一套自己的哲学思路,并且看起来这套思路不仅是逻辑推理准确的,并且是能让人由衷地赞同的。但是这样的哲学推导出来的结论却是看似与常识背道而驰的,那就是人可以做任何事情,其中包含了那句著名的“Who doesn’t desire his father’s death?”;但是这样的结论却与大家从小接触的最基本的伦理道德相抵触。这个时候,是推理错了呢,还是那最本身赋予我们的伦理错了呢? 关于书中的Alyosha,自然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所有人都喜欢的人物。我有段时间并不能理解,为什么书里面的每一个人,包括每一个互相对立的人,都无一例外地把Alyosha当作是最可爱的人呢。有的人说,是因为Alyosha是无条件地爱身边一切的人的,Alyosha是会包容一切身边人的缺点的。于是,我突然想到,要是Alyosha长大以后,不就是《白痴》里面的那个男主角了么?这样的话,还是少年时代的Alyosha比较可爱。对了,差点忘了提一句,Alyosha倾心的对象不是一点点恶心,作劲真的有跟《白痴》里面的女主角一拼。 这本书里我唯一觉得比较奇怪的地方,就是Smerdyakov。如果硬说的话,这本书的题目“卡拉马佐夫兄弟”除了那三位“正统”的兄弟们之外,是不是也应该包含这位呢,我个人觉得应该是的。但是我明显能够感受到作者为了凸显三兄弟的形象,把所有的不合理行为附加给了Smerdyakov。因为我也没有明白,Smerdyakov到底为什么杀父、交钱、自杀。特别是看到有一段的时候,我觉得有点火大。就是在法庭上,Alyosha为Dmitri辩护,说他肯定不是Dmitri杀的人,因为Dmitri是他的兄弟是肯定做不出这样的事情的。但是Alyosha又为何如此肯定同样作为他的兄弟的Smerdyakov是杀人凶手呢? 最后再吐槽两句电视版的《卡拉马佐夫兄弟》(谢谢小冷的资源)。总体来说还是挺忠于原著的,毕竟有长度问题,12集的内容还是无法涵盖那么厚的一本书的所有情节。不少精彩的对话都被精简了,最可惜的是,连“宗教大法官”那一段也拍得比较短。我个人都觉得单独是“宗教大法官”都可以拍成整整一集。对于几位卡拉马佐夫兄弟的选角,一开始还是不怎么习惯的,和我想象中的有落差。Dmitri应该更魁梧的呀,Ivan应该头发更多点的呀,Alyosha应该更年少的呀,等等。但是看到后面也就习惯了,似乎他们的形象也渐渐符合剧情了。值得一提的是Alyosha,在寺院里面和离开寺院后的造型简直判若两人,但是都是明星脸,前面像Brad Pitt,后面像Chris Egan。 Brad Pitt有木有!!!!! Chris Egan有木有!!!!!

日系畅销小说影视化X2

我最近看了两部小说影视化的作品,而且都是五集的连续剧,分别是湊かなえ的《赎罪》和的東野圭吾的《分身》。五集的长度完完整整地讲完了一本小说的故事,而且不出意外地没有遗漏什么支线故事,这算是成功的影视化改编还是小说本身比较贫乏呢?其实阅读这样的一本小说,和看一部这样五集长度的连续剧,所花的时候几乎是差不多的。但是如果这两件事件之后的结果(传达的讯息)也是一样的话,那怪不得没有人去看原著小说了。因为影视化作品已经很贴心地把各种人物和布景精心设计和展现出来了,看起来肯定是比较轻松的。那么读原著的唯一优势就在于它出现得比较早,真的是某位畅销小说家的粉丝的话,肯定在第一时间读上他的书是一种满足。但是要是小说的翻译加引进时间(时快时慢)和影视作品的翻译(一夜之间)加引进(民间渠道瞬间)时间差不多的话,那么又一次贬低了这类小说的意义。这样的结论在于,小说作品本身要加油啊。 回过来说这两部连续剧。《赎罪》是我看过小说的,就和湊かなえ一贯的笔风一样,这本和《告白》也有着非常类似的设定:都是通过几位主人公“自白式”的叙述来构造整个完整的故事,而最终的大boss永远是和怨念深重的中年女主人公息息相关。但是我在看这本《赎罪》的书的时候,我觉得更有意思的是,明明是同一件事情,怎么就对不同的人的作用是迥然不同的。可惜的是,我个人觉得这次的影视化改编比较失败,根本没有把小说人物的精彩表达出来,整个显得平庸。 東野圭吾的《分身》小说我没有读过,主要是因为他的作品水平实在是参差不齐而且主题多样,读他的书就好像碰运气,碰到正好合胃口的就很好看,要么就没什么兴趣。但是这部作品的主题doppelgängers还是挺吸引我的,再加上主角是長澤まさみ我个人也比较喜欢,所以就直接看了电视剧版本。现在想来,是不是女主角演员的选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我的评价呢?因为在看《GOLD》的时候,我就觉得在天海佑希旁边的“そんな”很好玩;但是我就从来没有待见过苍井优。总体来说,我觉得这部电视剧《分身》的节奏把我还是可以的,唯一就是最后的结尾有点狗血。怎么了就突然一切变得美好了,危险和坏人都自行散退了?最后是我自己防痴呆的recap:这两位doppelgängers的关系是姐妹→双胞胎→克隆人。

动物寓言集

动物寓言集 胡利奥·科塔萨尔(Julio Cortázar) 李静(译) 9787020084920 当我看到这个作家的作品是被博尔赫斯推荐刊登在杂志上的时候,我是非常期待的。但是看完这本薄薄的短篇小说集的册子,我发觉我根本没有看懂啊。在前面的几篇,包括《被占的宅子》、《给巴黎一位小姐的信》和《公共汽车》之类的,好歹故事内容我是看明白了,但是究竟在说些什么我是一点也没有头绪。不过至少在我能看明白的那些情节里,我能感受到作者那强大的想象力。剩下的几篇,我根本连剧情内在的逻辑我都没有看懂,作为读者,我真的太失败了啊。另外印象深刻的是,《剧烈头痛》那篇里的芒库斯庇阿,我完全是设计成草泥马代入的。

J-Playlist 2012-02

专辑类 倖田來未 – JAPONESQUE 本月最红火的日系专辑自然是女王级歌姬倖田來未的最新专辑《JAPONESQUE》啦。光是看这封面,就把倖田來未的性感造型推高到了一个更新的层次。整张专辑完整性很强,各种合作,而且快歌慢歌都不乏好听耐听的。我个人比较喜欢《IN THE AIR》、《Love Me Back》(当初作为《推理要在晚餐后》片头曲听的时候觉得烦得要命,现在听来却非常好听,果然多次播放洗脑式的暗示很重要啊)、《Lay Down》等等。倖田來未的歌大多都是听起来很带劲的,这张专辑里也都是。 plenty – plenty 上个月我才刚知道这个组合,这个月竟然就出新专辑了,真是缘分啊。完整地听这张新专辑,更能确认体会这位主唱那独特的嗓音口气。要是唱得再温柔点,曲风也在轻快点,就简直就是GARNET CROW了。我喜欢《風の吹く町》和《人間そっくり》。 DEEP – YOUR STORY 不知道为啥每次我等DEEP唱快歌,感觉都是口水歌,一点也没有质感;但是他们唱慢歌的时候还是蛮动人的。最喜欢的还是《君じゃない誰かなんて~Tejina~》。 夏目友人帳 参·肆 音楽集 ひねもすきらりきらり 这张实在是太治愈系啦!随着《夏目友人帳》第 四季的开播而推出的这张第三第四季原声音乐集,成为了我最近读书的标配背景音乐。每当那个主题曲调响起的时候,我还是会起一阵寒颤,放下手上的书,呆呆地 听。必须承认,这两季的OP和ED的确没有前两季那么让人记忆深刻地出彩,或许这就更彰显了整部配乐的恬静优美。而且这封面也太美了吧! 单曲类 清水翔太 × 小田和正 – 君さえいれば 这支同名单曲的MV老早就放出来了,但是单曲却迟迟地 很晚才发行。这样的老少配组合多少还是有点化学作用的,小田和正也算是当年的小清新了吧。第一遍听这歌的时候,会觉得小田和正宝刀不老,他的嗓音依旧清澈 而且很出挑,而清水翔太就感觉唱得很一般。但是其实这是一首蛮耐听的歌,多听几遍就会发觉,虽然小田和正的歌声更抓人耳朵,但是清水翔太却有一种很扎实诚 恳、让人觉得很放心的特质。单曲碟里还另外收录了一首清水翔太独唱的《Get Over U》(比较一般)和小田和正独唱的《化粧》(不断自我呼唤傻瓜,好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