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Tag Archives: Sam Rockwell

金球奖大片几部

今年金球奖颁布,电视剧得奖的正好是我看的而且喜欢的两部,所以最近又恶补了一下电影的部分。怎么明明是美国电视电影的奖项,得奖称霸的怎么都是英国人/爱尔兰人呢? 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 Martin McDonagh的新作,又是和Sam Rockwell合作,所以我超级期待的。 故事的起点是公路边被常年遗弃的三块广告牌有了最新的广告,是当地的一位母亲控诉当地的警长不作为,因为她的女儿被奸杀至今没有任何进展。本来就是一个不大的镇子,几乎每个人都认识每个人,每个人都和每个人打过交道有过交情,突然这么严肃的事情被摆到广告牌上面,大家的各自反应顺着剧情发展了下去。 我觉得这部电影最好看的地方还是Martin McDonagh讲故事的思路,引导观众的方式。有点悬疑的开始,他就带着观众从这个受害者的“好人”的视角来讲故事,来引入一个又一个角色。厉害的就是打破好人坏人的观众视角,观众一开始默认以为的好人是坏人是好人的反转。关于这一点,我其实并没有特别感受,我是很自然地顺着电影的思路往下看,倒也并没有很匆忙地认定角色的好坏,反而是通过思考得出结论编剧这样很厉害。我还最喜欢最后的两个人要去陌路追杀另一个人的时候表决心说的“not really”,开放的太高级了,再次为编剧点赞。 这个典型的发生在美国小镇的故事,是出生英伦岛屿的Martin McDonagh的作品。通过这部很美国的基底的电影,看得出编剧的edge好像被美国带得有点圆润了,磨去了故事内容比较邪典的地方,留下的是厉害的讲故事的手法。 这部片子拿了今年金球奖Best Motion Picture – Drama、Best Actress – Drama (McDormand)、Best Supporting Actor (Rockwell)以及Best Screenplay。 Lady Bird 现在真的都是年轻演员的天下了,而且这些小演员演技还都很厉害,接片的量也很多。女主Saoirse Ronan不用说啦,她从《Brooklyn》就征服我啦。一开始我不相信她演高中生,我的既有印象还停留在Eilis Lacey后上,但是电影看来觉得还是很可信的。一号男友Lucas Hedges在《三块广告牌》里也有出演,和《Manchester by the Sea》里一样演悲剧家庭中坚强活下来的孩子,这部片子终于算是半个男二号了。二号男友Timothée Chalamet是最近最红的甜腻男主。 回到电影的情节,讲的是一个高三女孩的成长故事。我对它最佳的赞美就是它的真实。因为这个故事并不是发生在有主角光环存在的世界里的,女主本人、她的家庭、她的感情生活都是有明显缺陷的。女主本身不是什么不完美了,简直有很多很多问题,几乎是渣女了。但是渣女也要经历青春经历人生啊,也要长大成人啊。所以我觉得这是一部伪成长电影,表面上是青春的成长故事,从Lady Bird到Christine、高三经历那么多事情,不能不算是成长吧,但是最后回答人家问她是哪里来的就立即破功了。所以我个人理解这部电影的主旨不是懵懂少女的成长(阳光的正能量),也不是渣女的成长(黑暗的正能量),而是真实的一个少女成长不成长也没什么大区别大意思(阳光的负能量)。我喜欢阳光的负能量>黑暗的正能量>阳光的正能量。 另外,我不是很喜欢最后的被录取的希望达成和与妈妈的和解的地方,太重墨了,可以再淡一些。 这部片子拿了今年金球奖Best Motion Picture – Musical or Comedy和Best Actress – Motion Picture Musical or Comedy […]

年末新电影

我发觉新春佳节是每年好片最多的时候,特别是年初的时候各大奖项和提名出炉,给上一年的好电影多了风向标。于是最近我比较密集地一下子看了好几部2010年的片子,而且总体质量都颇高。懒得每部电影长篇大论,简单地记录一下我看每部电影的一些感触。 The Social Network 社交网络 上来的第一个场景就把我给征服了,对这种高智商人才,我没有抵抗力。看完这部电影让我觉得很惭愧。虽然以前也经常听说IT界成功人士的故事,但我一直觉得那其实离我们很遥远。但是看在脸书的创始人的原型故事,我觉得好佩服他们的敢于做大事的精神啊。不管最初的起因是什么,最终他们做到的改变社会的事情,好伟大啊。当然就这个特定的脸书的起因,我觉得还是很温馨的,因为它一直贯穿从电影开始一直到电影结束。 另外一个我觉得很珍惜的点是,那对双胞胎其中一个的态度。他不愿意挑起争端,把事情弄到满城风雨、把矛头指向同学,因为他觉得“那不是一个哈佛绅士做的事”。把“做绅士”当作自己的行为准则,瞬间让我对他充满了好感。现在中国鼓吹法治社会,什么都拿法律说事,人们又没有宗教信仰,好像法律成了唯一判断行为的准则。一件事情凡是不违法,那就理所应当可以做。一个人对自我的要求的出发点是并且仅局限于法律,我个人觉得这个很初级诶。 这部片子让我认识了Jesse Eisenberg,演得很棒,我很喜欢。而且我觉得他跟Michael Cera神似啊。 Never Let Me Go 别让我走 这部片我老早想看了,科幻片+Carey Mulligan,这两个理由对我而言就很足够了。当然里面的卡司依然强大,除了Carey Mulligan还有大美女Keira Knightley(我也喜欢的)和出演过《The Social Network》的Andrew Garfield(我觉得他不像人类)。 不剧透了,我就觉得这部片感人之余,起了一部科幻片该有的作用,那就是它提出了一个问题。之前在DWBC小组讨论的时候,我们谈到过一个话题,那就是科技发展和人类智慧的关系。引用Kate引用罗素的观点:目前人类的智慧发展跟不上科技,所以智慧需要提高。这部电影提出的这个问题其实跟这个观点是一致了,我们必须好好想一想。 另外,关于人生的缺憾,有的缺憾是生来如此并且无法改变的。面对这样有缺憾的人的态度又该是如何的呢?我一直很纠结,因为我会下意识地去同情,但是回头想一想又觉得我根本没有立场去同情。比如说,我们人人都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要是有人是盲人,我们就会觉得没有视力生存非常艰难和可怜。但是要是想一想,其实或许有的物种根本就是除了五觉外还拥有人类从未拥有并且也无法理解的一种“觉”,如果运用前面同样的逻辑,那我们人类岂不是全部都很可怜,但我们其实又是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 The King’s Speech 国王的演讲 看这部片,第一个场景我就有穿越的感觉:国王的老婆是哈利波特里面的坏到骨子里的坏女人,牧师是人类版的Master。这点我花了好久才纠正过来。Colin Firth真的演得超棒! 看电影的时候我非常感动于国王与语言纠正师之间的友情,但是看完冷静下来以后又觉得这个预言纠正师就这样获得爵位之类的未免让人觉得有点不服气。 告白 这部由凑佳苗的原著小说改编的电影,我等了好久了呀,终于看到了。当初我还是等着台版翻译出来第一时间看了,然后逢人便推荐的呢。电影版的画面和音乐处理得很美,从表面上看,这些学生似乎个个天真无邪,只有在告白之下才看出来丑陋的一面。 很多人说,《告白》里面这样的情节只有在日本这种变态的社会才会出现。我觉得并不是这样的。可以说故事里面的几乎每一个人物都很病态,但是这种病态似乎又都很有依可寻。经历这样这样的事情,似乎自然可能产生这样的想法或者行为,但是最后一看却都是大悲剧。《告白》做到的,是很完整地把这些的确存在(并且的确可能在我们或者我们身边的人身上)的丑恶表现出来。然后大家可以就此讨论、反思,可能也唯有这样才能避免更多悲剧。 Conviction 定罪 我承认我是完全只是冲着Sam Rockwell看的这部电影,但是当我发觉Sam Rockwell其实不是主角的时候,我还是被这部电影所感动。这是一部有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讲的是哥哥被冤枉杀人入狱,妹妹花了近二十年的时间通过法律资格考试并最终为哥哥洗清罪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想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秋菊打官司里的秋菊,一个是前不久刚读的茨威格笔下《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里的菲尔德。这三个人物都有类似的点,从形式上而言,似乎秋菊和电影中的女主角更为相像,但是我觉得秋菊给我留下的最大的印象是“拗”,而这部电影的女主角给我的印象却是充满了爱。秋菊的坚持源于打破沙锅问到底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倔强的性格,而支撑这部电影女主角几十年的却是对他哥哥的亲情。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两部电影的侧重点的区别。 最可贵的是,女主角的坚持的纯粹。有一个情节,女主角的两个儿子互相问对方是否会为对方做同样的事情,有一个说愿意,但是说到要是等于牺牲一切的话似乎又犹豫了。我觉得所谓女主角坚持的纯粹,就是其实她自己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她根本就不觉得她是在牺牲自己的人生活或者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