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Tag Archives: 橋本愛

SIFF 2017日本新片展

全部是日本的新片,貌似有的还早于日本上映。但是好多片子我却也找不到很多我想看的,匆忙中选了四部看,都是在大光明。我要吐嘈一下,都已经是上海电影节的一部分了,为什么大光明的电影票不能像电影节那样正常点?我的意思是,大光明的电影票不但正正好好放不进豆瓣收藏夹,连电影片名都显示不出来,全部是“2017上海日本新片…”就结束了。 海边的李尔 海辺のリア 2017.12.2 大光明电影院 借用了莎士比亚的《李尔王》的基本设定,把背景放在了当代的日本,男主也变成了患了老年痴呆的已退休的原国宝级演员。 演员都是老戏骨,但是很多独白式的表演尴尬到极点。借用了很多舞台剧话剧的表演形式,里面穿插了很多莎士比亚原著的台词来应证这部电影里的内容,但是和电影的气场不是很搭。如果这样的演技放在话剧舞台上,会让人觉得很厉害,但是在电影里面看到就会觉得很不真实不自然。我猜,把男主的身份设定为退休的演员,可能也是为了弱化这种不真实不自然的感觉吧,可惜还是不怎么成功。很多时候,我实在无法分清男主到底是在演戏、说真话、还是说胡话。 如果把这部电影拿来和原著对比的话。我有一点记不清原著的李尔王的结局了,最后的结局和莎士比亚一样吗?为什么结局的电影画面时一顿一顿的呢,这又寓意着什么没看懂。不大接受全部抹黑大女儿,有点奇怪。读莎士比亚的悲剧,我感觉所谓的悲剧的来源是无法改变无法避免的。在《李尔王》里,我的解读是人类对亲情的依赖和信任。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也是这个吗? 美丽之星 美しい星 2017.12.3 大光明电影院 改编自三島由紀夫的小说,一家人都各自以为是外星人,太好玩了。这是我这次日本新片展看得最喜欢的一部。 我小时候也有过这样的想法,自己感觉异化,以为自己是外星人。但是可能原因不一样,这部作品以为自己是外星人的都是成年人,可能就是因为异化。 这些大人们以为自己是外星人的执着太可爱太搞笑了,而且还各自不同。爸爸是从浑浑噩噩觉醒热情,女儿是肯定并追求自己内心原有的想法,儿子是需要这么一个机会想要重新证明自己的价值。很有意思的地方是,家里面唯一不自以为是外星人的妈妈执迷于传销,这种对比也太讽刺了。一样是被骗,是不是情愿被骗是外星人? 两个星球的人的对决,火星人是想代表太阳系联盟呼吁人类要重视自然环境,要行动起来保护地球。水星人的逻辑是“美本来就是人的概念,但是人又往往觉得没有人的大自然最美,这是自相矛盾的。所以还不如全部结束重生人类。”双方观点还都挺有道理的:P 对待真相的逻辑。女儿说自己是异于人类的坚强,所以可以承受男方不是外星人的真相,这也是自相矛盾的,所以最后她执着地坚持。爸爸也是这样,就算知道自己要死了,还是不改变心意。最后带着爸爸临死前的偷偷出行,好像我最近看的什么片子阿,但是死活想不起来了。 总之好看! 不能犯 2017.12.3 大光明电影院 不能犯的概念,就是用不可能达成犯罪的手段导致他人的死亡不受到法律的约束。比如说你咒骂一个人被雷劈死,他马上被雷劈死了,那你是无罪的。这部根据同名漫画改编的电影用的就是这个概念,男主就是一个不能犯,他作为都市传说一样为他人满足杀人的愿望,但同时要求他人的杀人愿望是纯粹的。 中二的台词/动作/镜头把悬疑惊悚片变成了搞笑片。到现在我还是没搞明白,男主的设定是基于科学(心理学)的理论,还是超自然的能力,电影似乎也没有讲清楚。 女主(我觉得她长得好像大野智啊)作为警察站在男主的对立面,想要用希望来杀死坏人。讲到这里的时候,观众们都笑了。这个逻辑行得通吗?女主的说辞是不能用坏人的逻辑来对付坏人,不用坏人的逻辑是不是正中坏人的逻辑? 摇摆的心 ユリゴコロ 2017.12.3 大光明电影院 从一本杀人自白引发出来的悬念故事。 连着看了两部松坂桃李主演的电影,但是其实这部我是冲着松山ケンイチ买票的,结果他一直到电影演了一半才出场。看脸他看上去还是微胖,但是床戏身体又很瘦。 电影画面构图都很好看。一开始感觉很阳光的(郊外的自然田园美景美食),后来变得那么扭曲阴暗挣扎我个人有一点喜欢不起来。这个故事的巧合也太多了,但是也很好猜。故事交待得太慢了,所有都一个个演出来,很多其实都可以一笔带过的。

年末新电影

我发觉新春佳节是每年好片最多的时候,特别是年初的时候各大奖项和提名出炉,给上一年的好电影多了风向标。于是最近我比较密集地一下子看了好几部2010年的片子,而且总体质量都颇高。懒得每部电影长篇大论,简单地记录一下我看每部电影的一些感触。 The Social Network 社交网络 上来的第一个场景就把我给征服了,对这种高智商人才,我没有抵抗力。看完这部电影让我觉得很惭愧。虽然以前也经常听说IT界成功人士的故事,但我一直觉得那其实离我们很遥远。但是看在脸书的创始人的原型故事,我觉得好佩服他们的敢于做大事的精神啊。不管最初的起因是什么,最终他们做到的改变社会的事情,好伟大啊。当然就这个特定的脸书的起因,我觉得还是很温馨的,因为它一直贯穿从电影开始一直到电影结束。 另外一个我觉得很珍惜的点是,那对双胞胎其中一个的态度。他不愿意挑起争端,把事情弄到满城风雨、把矛头指向同学,因为他觉得“那不是一个哈佛绅士做的事”。把“做绅士”当作自己的行为准则,瞬间让我对他充满了好感。现在中国鼓吹法治社会,什么都拿法律说事,人们又没有宗教信仰,好像法律成了唯一判断行为的准则。一件事情凡是不违法,那就理所应当可以做。一个人对自我的要求的出发点是并且仅局限于法律,我个人觉得这个很初级诶。 这部片子让我认识了Jesse Eisenberg,演得很棒,我很喜欢。而且我觉得他跟Michael Cera神似啊。 Never Let Me Go 别让我走 这部片我老早想看了,科幻片+Carey Mulligan,这两个理由对我而言就很足够了。当然里面的卡司依然强大,除了Carey Mulligan还有大美女Keira Knightley(我也喜欢的)和出演过《The Social Network》的Andrew Garfield(我觉得他不像人类)。 不剧透了,我就觉得这部片感人之余,起了一部科幻片该有的作用,那就是它提出了一个问题。之前在DWBC小组讨论的时候,我们谈到过一个话题,那就是科技发展和人类智慧的关系。引用Kate引用罗素的观点:目前人类的智慧发展跟不上科技,所以智慧需要提高。这部电影提出的这个问题其实跟这个观点是一致了,我们必须好好想一想。 另外,关于人生的缺憾,有的缺憾是生来如此并且无法改变的。面对这样有缺憾的人的态度又该是如何的呢?我一直很纠结,因为我会下意识地去同情,但是回头想一想又觉得我根本没有立场去同情。比如说,我们人人都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要是有人是盲人,我们就会觉得没有视力生存非常艰难和可怜。但是要是想一想,其实或许有的物种根本就是除了五觉外还拥有人类从未拥有并且也无法理解的一种“觉”,如果运用前面同样的逻辑,那我们人类岂不是全部都很可怜,但我们其实又是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 The King’s Speech 国王的演讲 看这部片,第一个场景我就有穿越的感觉:国王的老婆是哈利波特里面的坏到骨子里的坏女人,牧师是人类版的Master。这点我花了好久才纠正过来。Colin Firth真的演得超棒! 看电影的时候我非常感动于国王与语言纠正师之间的友情,但是看完冷静下来以后又觉得这个预言纠正师就这样获得爵位之类的未免让人觉得有点不服气。 告白 这部由凑佳苗的原著小说改编的电影,我等了好久了呀,终于看到了。当初我还是等着台版翻译出来第一时间看了,然后逢人便推荐的呢。电影版的画面和音乐处理得很美,从表面上看,这些学生似乎个个天真无邪,只有在告白之下才看出来丑陋的一面。 很多人说,《告白》里面这样的情节只有在日本这种变态的社会才会出现。我觉得并不是这样的。可以说故事里面的几乎每一个人物都很病态,但是这种病态似乎又都很有依可寻。经历这样这样的事情,似乎自然可能产生这样的想法或者行为,但是最后一看却都是大悲剧。《告白》做到的,是很完整地把这些的确存在(并且的确可能在我们或者我们身边的人身上)的丑恶表现出来。然后大家可以就此讨论、反思,可能也唯有这样才能避免更多悲剧。 Conviction 定罪 我承认我是完全只是冲着Sam Rockwell看的这部电影,但是当我发觉Sam Rockwell其实不是主角的时候,我还是被这部电影所感动。这是一部有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讲的是哥哥被冤枉杀人入狱,妹妹花了近二十年的时间通过法律资格考试并最终为哥哥洗清罪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想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秋菊打官司里的秋菊,一个是前不久刚读的茨威格笔下《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里的菲尔德。这三个人物都有类似的点,从形式上而言,似乎秋菊和电影中的女主角更为相像,但是我觉得秋菊给我留下的最大的印象是“拗”,而这部电影的女主角给我的印象却是充满了爱。秋菊的坚持源于打破沙锅问到底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倔强的性格,而支撑这部电影女主角几十年的却是对他哥哥的亲情。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两部电影的侧重点的区别。 最可贵的是,女主角的坚持的纯粹。有一个情节,女主角的两个儿子互相问对方是否会为对方做同样的事情,有一个说愿意,但是说到要是等于牺牲一切的话似乎又犹豫了。我觉得所谓女主角坚持的纯粹,就是其实她自己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她根本就不觉得她是在牺牲自己的人生活或者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