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Tag Archives: Hermann Hesse

SIFF 2020

今年的上海电影节有点特殊,能够举办已经是意外的惊喜了。电影院上座率限制在30%,所以能够买到票已经是幸运了。今年看的不多,也没有五星的,最喜欢的是《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随便写写记记感想。 最初的晚餐 最初の晩餐 2020.7.26 上海世纪友谊影城 爸爸葬礼上的十道菜?用每一道菜来带出一段回忆,勾画出一个家庭和成员之间的关系。回忆很生硬,每一段回忆的解决方式很生硬(正能量到假:烤红薯兄弟、味增汤兄妹、鱼刺母女、爬山蘑菇披萨父子),菜也很牵强,所以整个家庭的存在是很生硬的。哥哥离家出走还要专门卖关子卖到最后,最后把包袱抖出来也一点不合理。 烂片的景色很好,想要活在烂片的景色里。 冲着男女主去看的,他们都超级卖力演技满分,但是心疼他们。 Tag: 常盤司郎, 染谷将太, 戸田恵梨香,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Narziss und Goldmund 2020.7.26 LUXE长宁来福士 简直就是偶像剧,海报里面的沙雕发行和造型不作数,影片里的两个主角太帅了吧,纳尔齐斯还有点像Ralph Fiennes。 算是中规中矩的演绎吧,很难想象现在有人愿意翻拍黑塞的作品。 做得不够的地方是对纳尔齐斯的描写,弄的好像是他一直在馋歌尔德蒙的身体一样。拍成卖腐剧我是死活不答应的。的确是歌尔德蒙的故事线比较好表现,所以好像歌尔德蒙是第一主角了一样,少了纳尔齐斯的内心戏。 歌尔德蒙死的时候说的话是我之前做笔记的点,现在听来好像更make sense了。因为歌尔德蒙一生寻找的是母亲。 是不是有删减,有的地方连不上啊。比如歌尔德蒙哭着离别纳尔齐斯,下一个镜头是歌尔德蒙很开心地踏上旅途。还有歌尔德蒙临终愿望是纳尔齐斯开心,结尾纳尔齐斯的微笑有点诡异,他怎么就开心了呢,这没说清楚啊。 友谊的好和珍贵让我反省,纳和歌的人生追求也让我反省。 Tag: Stefan Ruzowitzky, Hermann Hesse, Jannis Niewöhner, Sabin Tambrea, 剧场 劇場 2020.7.30 SFC上海影城 前面2/3真的想打两星,因为渣男太渣了,而且是自省渣。原来我以为自省渣有洗白效果,其实没有,好几次都想冲进画面打他。像这种艺术工作者,难道不是最理解人性的,最应该温柔对待吗? 一发工资,男主买新书和吃咖喱饭,弄得我也很想吃咖喱饭(后来中午吃了日式咖喱),女主买了男主想买的书,真实版的《麦琪的礼物》。女主太完美了,又让人信服,真的有这种天使。是什么让她爱上男主看到男主的好,而且最后还帮男主洗白,只有爱了吧。让我突然理解了爱的滤镜效用职强大和意义。 最后的结尾太催泪了,又吉又赚了一把我的眼泪,也是在舞台上。戏剧里有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也有现实生活中没发生的事,所以只要有戏剧就有希望。所以最后是男主心中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希望,让人想到了La La Land。 Tag: 行定勲, 又吉直樹, 山﨑賢人, 松岡茉優, 翻译疑云 Les traducteurs 2020.7.30 沪北电影院 我需要一部这样的看的时候不需要动感情看完不需要思考的电影。 […]

重温黑塞:悉达多

悉达多 Siddhartha 赫尔曼·黑塞 Hermann Hesse 李迎春(译) 9787511237446 这次读黑塞的《悉达多》和5年前的读后感完全不一样,却一样是没有任何折扣的五颗星的喜欢。5年前读的时候,我感觉我把重点不自觉地放在了前半部分,特别是悉达多一开始去征求父亲同意出走以及和好基友葛文达去寻找佛祖的部分。我觉得是因为和自己的成长心境有关,那时候的我还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有一种一切才刚起步有待出发的意思。这次我读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自己对于悉达多之子以及船夫的情节有一种陌生的感觉,要不是重读,我根本想不起来还有后面那么一大段要紧的人物。 这次读下来,首先我不觉得悉达多这一路的经历是上升式的。从一个聪明的小孩到苦行僧到酒肉商人到船夫到最后,看似是一个没有完成前一个阶段就不能进行下一个阶段的进步,甚至有那么一点像是通关小人一关进一关,每一关的boss越来越强大,每一关得到的技能也越来越高级,但是其实我觉得对于悉达多而言并不存在这种累进的关系。船夫教给悉达多的,未必就比苦行僧或者迦摩罗要更高级或者更接近真理。或者说,即使忽略掉其中的几个环节,或者打乱这个环节的顺序,对于悉达多来说都是一样的,他永远还是会成为乔达摩。 如果用这个角度来看问题,一下子就解开了一个我从小的心结,我一直对“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这种说法很有敌意,很天真地希望既然你好我好大家好为啥就不能一直一起好下去呢?所以我第一次读《悉达多》的时候,看到悉达多要抛下葛文达去寻找自己的道路的时候,有点不能接受。还有在看音乐剧《Wicked》,前半段的结尾Elphaba邀请Glinda一起浪迹天涯而Glinda却选择留下的时候,我也觉得有点不能接受。但是这次重读《悉达多》的时候,我突然想到葛文达和悉达多分开修行或许正是因为那才是属于葛文达的人生道路。 对于人生道路的选择,似乎外因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内因,是在走这条路的时候自己的内心是否依旧在成长,或者在寻找追求的东西。如果说重点不在于走哪条道路,那么“选择”这件事情本身会不会有点overrated了呢?因为“选择”本身其实不能也不会改变内因,悉达多去当船夫还是去当商人还是去当苦行僧,最后还是会大彻大悟。但是这种道理似乎只能对自己说,不能推而广之。因为如果按照选择无效的逻辑走,那么不管是什么样的强权统治或者民主或者是任何一种环境下都会是一样的结果了咯。但是我拥有一件没有用的东西,并不代表别人可以随便把这件东西从我手边夺走。 如果说5年前的我读《悉达多》的时候的心态是他刚出发的时候,我现在也不清楚自己究竟是处于哪个状态。不知去哪又不敢停下脚步。悉达多的圆满和寻求圆满的过程很清楚,虽然很能说清楚其中的因果关系,但是至少能很清楚地看到他终于圆满的那个点。但是我去看悉达多的人生,最终圆满的生活,却也并不是我想要的状态。这很正常,悉达多只是悉达多,最多他还是乔达摩,他不是众生。什么时候众生要的都是一样的东西了,那悉达多也算是更高层次地圆满了。   附第一次读《悉达多》的网志 悉达多 Yann @ 2009-06-13 21:39 黑塞鼎鼎有名的书有《荒原狼》、《在轮下》和《玻璃球游戏》,我一开始对他的作品感觉一般,一直到完整地读完《玻璃球游戏》才深深喜欢上他的作品。这部作品浅的来说是成长类小说,其实里面包含着很多值得一生追求和品味的哲理。叶沙曾给学生族推荐关于成长的三本书,毛姆的《人生的枷锁》、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和黑塞的《玻璃球游戏》,还说这三本还是阶梯上升的。这三本我都很喜欢,特别是后面两本,所以我对黑塞的作品充满了好感。前面说得三本黑塞的名著都是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最近叶沙在月光书房中推荐了另外四本没那么出名的薄薄的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黑塞的作品。本来在节目中主要推荐的书是《盖特露德》,但是听了简单的介绍我却对另一本《悉达多》更感兴趣。看完了《悉达多》,确切的说才看完第一章,我就觉得这本书太棒了,我要打五颗星。知道的人一看就会想到,悉达多其实就是释迦牟尼悉达多·乔答摩。这本《悉达多》说的就是基于原型的故事,但是黑塞在这本小说里把释迦牟尼分为悉达多和乔答摩两个人。乔答摩是已经悟道的,而悉达多则是那个抛弃荣华富贵寻求真理的沙门。前者代表所有的道理,后者代表所有的体验,两者缺一不可又不能互相替代。 第一章是故事的开端,说的是悉达多决定离家去做苦行僧,于是去跟父亲告别的事情。要说哲理之深刻肯定比不上后面的,但是就是这章从一开始就把我征服了,所以我很想把这一章的最后一段抄一抄。评论我就不加了,我只想说这是唯一让我心悦诚服的故事安排。另外,这很明显是一个西方人写东方的故事,看问题的角度、关注和理解事情的着重都和我们印象中的释迦牟尼的故事不一样。但是黑塞这本《悉达多》中所表达的东西,要么是我还没有级别还尚不理解的,要不就是我觉得很道理的、“事情就是应该这样的”。所以,这本书我喜欢得很呢。  

温泉疗养客

温泉疗养客 赫尔曼·黑塞 Hermann Hesse 谢莹莹/欧凡(译)  9787208108387 这本书一共包含三部分内容,《温泉疗养客》、《漫游记》和《秋日人生》,算是黑塞的散文集。据说《温泉疗养客》是第一次翻译成中文出版,讲的是黑塞去巴登疗养坐骨神经痛的本人的经历和记录。刚开始看第一段的时候,我几乎都要放弃了。因为散文从来不是我的菜,说天道地我不大会抓散文的重点,所以常常看不懂。而在我心目中,黑塞从来就应该是从第一句话就把我征服的。所以我看了《温泉疗养客》的第一篇,有点摸不着头脑他到底想要讲什么,心里便开始有点打退堂鼓。不过我还是很庆幸自己看下去了,看完整本书后我发现我最爱的就是这第一部分《温泉疗养客》,《漫游记》是有点散文配诗的意境很好的一篇篇很短的短篇,《秋日人生》更多是黑塞的一些点滴回忆穿插了不少和他的作品创作相关的地点人物。 读《温泉疗养客》的时候,我有一种错觉,虽然叙事手法和写作风格完全不一样,但是我好像在读《魔山》。同样是一位本觉得病情不重的德国人来到疗养胜地,接着在疗养地遇到各种各样的人,然后发生的是他自己内心的变化。我最喜欢的是《荷兰佬》这一篇,谁能够想到黑塞降服他口中的令人厌恶的死对头的方法竟然是喜欢上这位荷兰佬做邻居呢?不过再一想,这样的解决方法不仅是最完美的方法,而且是最最符合黑塞的、完全可以想象出是黑塞能做出来的方法。还有一个很好玩的地方是,黑塞还在《恶劣的情绪》中,为赌博和自己对赌博的兴趣做了各种详尽的分析。正如《温泉疗养客》的前言里提到的,关于温泉疗养之旅,表面上是一种疼痛的治疗过程,其实更讲的是这些疼痛伴随而来的因年纪上升而有的老年智慧。在温泉疗养之旅临近尾声的时候,黑塞似乎也在为自己此行的感悟之旅画上一个结论。 救赎的道路有两条:义人通过正义之途,罪人通过恩赐之途。我这个罪人又一次犯错,试图通过正义的道路达到目的。这是永远不可能成功的。义人的甜奶对我们罪人是毒药,它使我们起邪念。命中注定,我总是一再做错误的尝试,走错误的道路,在精神上,我也注定身为诗人,却一再想以思想而不以艺术处理世事。我一而再、再而三走上这条遥远、艰难而孤单的歧路,不断试着借用理智,结果总是陷入痛苦和迷惘之中。不过,在这种死亡之后,接着而来的总是新生,恩典总是没有弃我而去。于是痛苦和迷惘就不再那么糟、歧途也不那么坏、惨败的经历反而可贵,它们把我送回母亲的怀抱,使我能够重新体验恩典的降临。所以我现在要停止向自己进行道德教育,我不要责备我那些理智和心理学的尝试、疗养的尝试,不要责备失败和灰心,我不后悔,我也不再怨天尤人。一切都好起来了。我又听到神的声音了,一切都好了。(p.94) 这关于“二律背反”的老年智慧,似乎也充斥在黑塞的其他小说中。在《温泉疗养客》的最后一篇《回顾》中,黑塞这么解释他的想法: 如果我是个音乐家,那么我就能毫不困难地写出一首双音乐曲,他有两条线路,有两系列调子和音符,它们相互对应、相互补充、相互对抗、相互制约。它们无时无刻不是紧密而活泼地相互作用着。每一个懂得乐谱的人都可以在这双音乐曲的每个音符中读到、看到、听到它的反调,那是它的弟兄、它的敌人、它的反极。我试图用语言表达的正是这种双音性,这种永不休止的对偶性、这种双线,我工作得精疲力竭而徒劳无获。我不断重新尝试,如果有什么使我的工作得到张力和压力的话,那就是这种力图做到不可做到之事的强烈愿望和努力,这种为着达不到的目标所做的疯狂的努力。我想为二重性找一种表达形式,我想写出曲调和反曲调永远同时出现的章句,多样性旁边永远伴随着一体性,玩笑永远伴随着严肃。因为对我而言生命只存在于两极的上下涨落中、存在于世界两根基本支柱的来回变动中。我不断想指出世界的多彩多姿,同时告诉人们,这多彩以一体为基础,我不断想指出,美与丑,亮与暗、罪愆与神性的对立永远只是暂时的,它们永远会相互转化。在我看来,人类能够说出的至高真谛就是几句以魔符表达这一双重性的话,几句显示出世上的大对立既是必要又是虚幻的奥秘格言和比喻。中国的老子有好些这样的格言,在这些格言中生命中的两极似在一刹那间碰撞在一起。耶稣的许多话以更为简洁更为热情的方式表达了这种奇迹。我认为,世界上最震撼人心的事莫过于此:一种宗教、一种教条、一种灵魂教育,经过几千年时间不断地培养,把善与恶、义与不义的理论总结得那么紧凑,让人知道,在神得面前,九十九个义人的分量并不比当一个罪人认罪时的分量多。 不过,我自认为应该致力于宣扬这样至高的感觉,恐怕是个很大的错误,说不定还是一种罪孽。当今我们世界的种种不幸或许正在于,人们到处在兜售这种至理,每一个国家教会会除了谆谆告诫人们信任官厅、钱包、民族虚荣心之外,还宣讲耶稣的奇迹,装着最珍贵也最危险的智慧的《新约》,每一家店都可买到,传教士还免费奉送。也许,耶稣宣讲的这些闻所未闻、胆大包天、令人吃惊的感觉和洞见,应该好好藏起来,森严壁垒保护起来。一个人为了得悉一句那些强有力的话要花上几年的时间或陪上生命,或许那样真的更好。如果事情真是这样(在某些时候我相信事情是这样),那么再差的消遣作家也比一个想法设法为永恒事物寻找表达辞令的人要强。 我处于进退维谷之中,我有我的问题。对于这种状态有许多可谈论的,解决的办法却没有。我永远无法把生命的两极弯得靠近、无法写出生命乐曲的二重性。然而,我会听从我内心模糊的命令,不断试着去写。这就是我的钟表赖以发动的发条。(p.103) 另外,这本书的封面装桢我很喜欢。封面使纯白的直至上用绿色的笔简单勾画出的黑塞戴着副眼睛,然后内页则是全草绿色的页面上简单的一幅白色笔画的眼睛。看着又简约又舒服又合题。赞!

重温黑塞: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Narziß und Goldmund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 杨武能(译) 这回重读《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我本来想回顾一下我上一次读后感笔记的,后来突然发现我当时竟然没有写。现在回想一下当时的心情,我是很明显记得我在豆瓣上只打了四颗星的。在我心中永远五颗星级别的黑塞,唯有这部作品我打了四颗星。我记得我当时的想法是这个主题和写法怎么看都和《悉达多》有点类似,但是我却不喜欢歌尔德蒙的这条故事线。现在我重读这本书,久违了的黑塞的好又一次征服了我,重新打分升级到五颗星。 对于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两位,我个人觉得是没有高下的,我也相信从作者笔下出发的意图这两位也是没有高下的。不管是在哪个时期,文中的这两位主角却永远认为对方是高于自己的。这点是可贵的,但绝对不能作为评判两人高下的依据。没有高下,但却是彻彻底底的不同。两个人的不同从一开始就很明显,更是被有如此天赋的纳尔齐斯讲得一清二楚。 你们的出身是母系的。你们生活在充实之中,富于爱和感受的能力。我们这些崇尚灵性的人,看来尽管常常在指导和支配你们其他的人,但生活却不充实,而是很贫乏的。充实的生活,甜蜜的果汁,爱情的乐园,艺术的美丽国土,统统都属于你们。你们的故乡是大地,我们的故乡是思维。你们的危险是沉溺在感官世界中,我们的危险是窒息在没有空气的太空里。你是艺术家,我是思想家,你酣眠在母亲的怀抱中,我清醒在沙漠里。照耀着我的是太阳,照耀这你的是月亮和星斗;你的梦中人是少女,我的梦中人是少年男子…… 这种不同很明显,甚至是对立的,但是在我看来决不是相互矛盾的,两者甚至像莫比乌斯环一样相依相存的。就好像这本小说的结尾一样,在我的眼中,两位都圆满了。出身母系的歌尔德蒙在体验了一生的母系后也领会了父系,出身父系的纳尔齐斯在经历一生的父系后也领会了母系。于是,歌尔德蒙那句在临死前的最后一句话,就像在纳尔齐斯心里熊熊燃烧一般,也让我很在意。歌尔德蒙说:“可你将来想怎样死呢,纳尔齐斯,你没有母亲?人没有母亲就不能爱,没有母亲也不能死啊。” 歌尔德蒙,你的确是圆满地死在了母亲的怀中,安静而平和。你的确是实现了圆满的死,但凭啥你就说你的死法是唯一的圆满的死法呀?母系的人死于大地,父系的人可以死于天空呀。作为修道士的纳尔齐斯可以顿悟一切而圆寂啊,到那时候也不需要母亲的迎接了呀。再把想法说得更现代或者更科幻的话,崇尚感性的人可以满足地在各种感情寄托的满值下死去,而崇尚理性的人完全也可以直接“升天”么,直接数据化,存在于永生的某种新的介质之中么。 再说回这两个人的不同,虽然没有高下,但是从我个人出发的话,还是有偏好的。我更偏好纳尔齐斯。充分了解自我,并从自我的独特性去追求自我实现,这没有话讲。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都在做同样的事情。但是作为的莫比乌斯环的两面,他们的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他们俩的道路,对内(对己)都是一样的,但是对外却是不一样的。区别就却在于纳尔齐斯是与人无害的,但是歌尔德蒙却是不知道要对多少人造成伤害的。歌尔德蒙的罗曼故事就不要提了,再比如他的杀人行径及计划,所以我在第一遍读的时候总对歌尔德蒙的故事线不以为然。即使完满了自我实现,但是别人遭到的伤害也是客观事实。 但是不管怎么说,我全力支持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性。因为是不同的人,所以走不同的道路。并不是说哪条道路更坦荡或者哪条更快捷,仅仅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关键并不在于去找到一条正确的路,而是先要认清自我。成功学最喜欢把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做机械化的归类,总结出这样或者那样的道路。但是其实这些根本没有意义,这条路的确是别人完满的道路,那又怎样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