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Tag Archives: Rory Kinnear

兔秋戏剧挑战月 一些National Theatre Live

Under Milk Wood2023.10.24 好多华丽的词藻,演员记忆力真厉害。 Tag: National Theatre Live, Michael Sheen, Karl Johnson, Siân Phillips, Dylan Thomas, Lyndsey Turner, Hamlet2023.10.25 主演是Rory Kinnear大头娃娃,那时候还蛮年轻的。现代版的改编,有台式电脑。抽烟说to be。 Tag: National Theatre Live, William Shakespeare, Rory Kinnear, Prima Facie2023.10.26 一开始的法律的操作和解释,都非常合理,有说服力。接着到了女主自己亲身经历了,好像一切都变得不合理了。所以结论是:这是一个概率问题?还是这是一个系统问题。 最后一段法庭独白很厉害,比《芭比》那段让女性觉醒的话厉害多了。 Your honour, I am here in a unique position. Usually I stand at the bar, but now I am in this […]

鼠春戏剧挑战月 The Hollow Crown S1

Richard II 2020.2.10 年十七 BBC精心制作的改编莎士比亚历史剧的剧集,导演演员每一个都是大腕。我先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顺序第一个关于理查二世的故事。 一上来的时候,Henry Bolingbroke(也是国王的表哥)和Duke of Norfolk就相互指控对方叛国啥的,纷纷表示要决斗来一证清白。然后理查二世不肯,让他们讲和,他们不肯。那只好决斗,决斗当天理查二世扔下权杖阻止决斗,让他们两个人分别放逐离开国土。 理查二世为了去爱尔兰打仗,要筹集资金。Henry的爸爸临死前尽情羞辱理查二世,于是理查二世就把他家的财产全部充公了。Henry带着他的另一个表弟Aumerle(也就是Duke of York的儿子)去爱尔兰打仗,把国家留给Duke of York来掌管。谁知道,趁这个空档,Henry回到了英国并说服了Duke of York连接了其他贵族掌握了所有的权力。 理查二世回来的时候,等于大局已经全部被Henry控制了,他只得把王位传给Henry。Henry就变成了亨利四世,理查二世被独自关在塔里面。Aumerle暗中联合了别的贵族要报仇,却被自己的爸爸举报。亨利四世赦免了Aumerle,Aumerle接着被人煽动带人杀死了理查二世以示忠诚。 太好看了!其中很大部分要归功于理查二世的扮演者Ben Whishaw真的把这个角色演活了。我不确定理查二世本人是不是真的是这个形象,但是Ben Whishaw演出来的这个感觉特别且真实。又傲娇又美,各种摆动衣服的小动作、坐的样子、骑马的样子,全程有一种少女的气息。唯有在下台之后和妻子吻别,又是缠绵得不得了,连告别也在撩。最出彩的是他在移交皇冠的时候,真的是戏精上身,又是照镜子又是满地打滚,亨利四世在旁边一言不发都要翻白眼了。同时,这个国王的形象又很正面,从他一开始不愿意同胞之间流血而多次阻止决斗,到回到国内大势已去但扔试图保持尊严与暴徒沟通,连皇位的移交也是和平的不是血腥的。 Let me unkiss the oath twixt thee and me, and yet not so, for with a kiss ‘twas made. 亨利四世在这里还没有到他真正的戏码,但是感觉也很正。特别是在他赦免Aumerle的时候,可以看的出来其实他也是在试图赦免自己这个想要谋害表兄弟的人,说明他还是很有人性的。Rory Kinnear在这一集里面演亨利四世,却没有在接下来的整篇里面演,是不是有点遗憾了。 Duke of York真的是脑子有病,看到他第一时间要骑马去国王那里举报报告的时候,我简直惊呆了。更让我震惊的是,Aumerle从忠理查杀亨利到忠亨利杀理查的转变竟然来得那么迅猛。理查二世死的时候就像耶稣,前后呼应,为什么好人要这么死? tag: The Hollow Crown, William Shakespeare, Sam Mendes, Rupert Goold, Ben […]

戏剧挑战月 莎士比亚悲剧多版本对看

Othello 奥赛罗 English Touring Theatre 2019.7.21 中国大戏院 本来我就觉得奥赛罗是莎士比亚悲剧里最难看的,所以期待很低。然后看了英国巡回剧团在上海的这次演出,果然还是蛮难看的。 舞台布景很简单普通,也没什么优点好说的。观众都还蛮投入的,但是明明是悲剧有点地方就是感觉搞笑。Othello和Desdemona都特别讨厌,感觉他们很vulgar,双腿缠身上太多次,太low了。 Aileen说《Othello》的演出好不好看要说清楚两个点,为什么Iago要害Othello、为什么大家都那么相信Iago。正好前一天看的《伪君子》,太好看印象太深,觉得这里也有一点像,也是伪君子+专政的组合,只不过这里大家每个人都被伪君子忽悠着。 Tag: William Shakespeare, English Touring Theatre, 中国大戏院国际戏剧邀请展 Othello National Theatre Live 2019.7.22 感觉这个版本的Othello和Desdemona正常多了,不是垃圾还被嫉妒所迷惑才算悲剧嘛。Rory Kinnear太适合演Iago这种高智商思考很全面但是心机很重的角色了。 Othello被Iago花言巧语诱骗,这怪诈骗犯还是怪没有判断力的被骗的人,还是怪被骗的人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武力?Othello自己本来就很渣,杀人还想掩藏,临死前还要说一段给自己钉棺盖论的墓志铭。改编成为现代战地军队的设定,是不是暗指士兵的蠢low? 仔细想一下,Iago到底说了哪些谎言呢,他每次开始发功的时候还都会很理性地加一句“这些只是站不住脚的推断”,他更像是洗脑植入暗示催眠。他给Cassio灌酒,Cassio酒后失礼的锅全给Iago背也说不过去啊;Iago建议Cassio 去找Desdemona说情也于情于理都和合理啊;Iago骗Othello说Desdemona和Cassio有外遇的时候,他说他自己听到Cassio说的是梦话啊,也是坦言自己从没给过十足的证据啊。Iago在过去,真相大白可能就直接要死了;但是如果是现代的话,按照法律他可能还没啥事呢,他的目的都达成了,自己却没什么事,是最大的赢家。为什么Iago这样的人在现代反而是赢家呢? Tag: William Shakespeare, National Theatre Live, Rory Kinnear, Adrian Lester, Jonathan Bailey Hamlet RSC 2019.7.23  《Hamlet》的现场演出版本实在很多,其实蛮想看Rory Kinnear的版本的,但是一直找不到资源,所以先从10的开始看。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话剧,更像一部电视电影。一直有一个监控镜头的视角,Hamlet会对着镜头或者监控镜头讲独白。 虽然10那么厉害,我个人不是很喜欢这个版本。我觉得《Hamlet》好看在于他自身的质问和矛盾,这版Hamlet装疯的时候很像调皮的真我正常人,对外界的反应、对别人的质问太多、对Ophelia的爸爸太无情、对妈妈和Guildenstern/ Rosencrantz太凶。10在演内心戏、对叔叔的戏、装疯卖傻的戏的时候差别超大,很厉害,但是反而感觉缺乏连贯性。 Tag: William Shakespeare, RSC, Gregory Doran, David Tennant, Patrick […]

戏剧挑战月 布莱希特两部

The Threepenny Opera National Theatre Live 2019.7.4 National Theatre Live的版本,Simon Stephens的改编,YaY里的大哥Rory Kinnear主演Macheath。原作是1928年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基于John Gay的《Beggar’s Opera》创作的带音乐的话剧,讲的是那个年代的低端人口的故事,故事的设定在伦敦Soho。看到NT Live的故事背景是英国的时候,我还挺惊讶的,为什么一个德国剧作家写的要讽刺当时的前纳粹时期的东西要放在英国,是之后发觉其实这并没有什么区别。 说实话,里面的歌都不是那么的动听,反倒是演员们要把这些歌唱出力量来还不会让观众觉得无法感同身受,蛮不容易的。正宫和小三之间撕得那首歌还真的蛮精彩得。不知道是不是布莱希特的“间离”的一部分,演员会像是突然跳出剧中人物来主动大声叫出scene change或者interval的指令。中场回来,Macheath说观众们要是是为了躲避生活中的繁杂与痛苦而来看戏的话,那来错地方了,(怎么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紧接着他又说但是只要观众们自己有钱,谁有所谓呢。这又对观众的存在提出了挑战,看戏的人是这部戏的受众群吗?只有有钱有闲的人,才会有机会去看戏,但是这些看戏的有钱人还会在意那些戏里面提到的低端人口的命运吗? How does a man survive in this damnation? 这些剧里面的低端人口是谁呢?丐帮,有各种预设角色的乞丐们,或者他们是爱国者,或者他们是可以有任务的芸芸众生。男主Macheath算是有历史的人渣吧,被寻花问柳的那些妓女们等等。他们的生存状态很艰苦,他们的眼光也很短暂,他们的生活选择很有限。他们想要的是什么呢?什么都不要,要25个冰冻面包,吃一个,把剩下的都塞进仇人的屁眼。 男主在被判刑后,大呼“Please pardon me”,他的呼唤让我不禁去想一想为啥。最近在读《忧郁的热带》,作者讲到一旦人口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总会有那些最底层的混杂的人,我们时常会 dehumanize他们,这样就不会为了这些在我们眼里已经不是普通的人类的痛苦而烦恼了。但是所有人做所有事不是无缘无故的总是有理由的,最底层人做的坏事和高级有钱的人做的坏事相比,可能更是被迫的,更值得人们去了解去理解去原谅。 严格来说,这是一部戏中戏,是一部opera讲了一个关于Macheath和他身边的人的故事。一头一尾都说这不是一个追究道德规范的故事,这只是一部不值钱的opera,opera里面的主角是不值钱的。然后最后的结局是Macheath被大赦和封爵,布莱希特真的是太神了,这样突如其来的转折和矛盾又说明了什么?我觉得这是一种官方的解决方法,把低端人口的烦恼用一种随意的方法去除。首先这是编的,其次如果是真的,这也只是表面的和谐,即便如此,那些活着的低端人口和有权有势的人呢?他们的痛苦烦恼就此消失了吗? 伽利略 Leben des Galilei 2019.7.5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先说这次上话的演出,我觉得很好看啊。有蛮多出人意料又大胆的改编的地方,比如说萨尔提夫人和伽利略的学生们的转性演员表演、超人/美国队长/蜘蛛侠的出现、现场嗑瓜子聊哲学等等,效果都蛮不错的。舞台设计也可以,一个巨大的绿色圆筒,又当望远镜、又当作来呈现比较立体的布景。我感觉唯一的不足是讲话的时候台词太正规,太响,有时候反而有点听不清楚。 再回到情节本身,讲的是伽利略传,讲他有自己各种性格要求,同时又花大量时间投入研究,来证明哥白尼的日心说,结果被当局逮捕威胁等等。这里讲的是,当真理(科学)被权威控制,被政治(宗教)、被经济(商业)控制的时候的样子。说到底,真理是为了人,但是问题的关键是人的定义是什么呢?如果人的定义是那些已经被蒙蔽被腐浊的人们,那真理是为了这些人吗? 有一段讲的是懂科学的牧师来劝伽利略不要再宣扬日心说了,牧师担心的是那些最最普通的农民平民老百姓。因为说到底,到底是太阳绕着地球转还是地球绕着太阳转,这个真理的本身对这些农民们根本不重要,他们几乎无所谓。但是他们每日辛苦人生赖以生存的信念是有这么一个宗教信仰宣扬的宗教上的回报,如果他们的宗教受到了质疑和挑战,会使得他们苦痛生存的价值意义荡然无存,这才是他们不能接受的。这里我又联想到了Claude Lévi-Strauss的《忧郁的热带》,他讲到印度的种姓制度,当他到访当地,没有遵守当地人以为的外国人的行径(比如拒绝吃凤梨),就会使得终身投身伺候别人的当地人的世界观崩塌。于是,我突然明白了小粉红的存在的原理,他们无法思考/理解/接受他们所赖以生存的既定世界之外的真理,唯有维护他们仅仅已知的制度才能保存自己活着的信念不崩塌。 这里,伽利略说他相信人类的理性。我要想一想。 中间突然查了一段关于哲学的讨论,好像和整部剧的科学的真理主题有一点差别,而且和情节又挺跳脱的。但是里面对话的每一句话都超级有道理,引人思考。但是我再去布莱希特的原作里面去找,却找不到了。 不知道真相的人是笨蛋,而知道真相却把真相说成是谎言的人就是罪人。 这句话是伽利略在被捕之前立的一个flag。前半段的剧情铺垫也全部是把伽利略塑造成为一个非常正面的科学的圣人。但是布莱希特太天才了,后面的伽利略为了自保而收回日心说的那段把整个故事升华了。要是真的不妥协,这就变成红色样板戏了。面对暴力选择妥协,才更真实。那句豪言壮志听着简单,但是我想到的更多的是那些被迫撤销微博、还要道歉的人,布莱希特竟然预测到了现在的网络世界。 需要英雄的国家是不幸的。 伽利略的学徒一直相信自己的老师对科学对真理的追求,当当局以死威胁伽利略收回日心说的时候,他坚信伽利略会选择壮烈的死亡而非违心的苟且。所以当他得知伽利略收回日心说的时候,气炸了,他眼中的科学英雄形象陨落了,他说:“没有英雄的国家是不幸的。”伽利略反驳是:“需要英雄的国家是不幸的。”哇!太醍醐灌顶了。做不到的那句豪言壮语,我们又似乎习惯性地会去责怪“不坚持真理”的人的背叛,但是与其把悲愤投射到弱者的妥协上,为何不去谴责权威的暴力威胁呢?! 自从去年在现代戏剧谷看了《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我对布莱希特印象大好。之前听了一个关于布莱希特的讲座,讲到布莱希特的“间离”和他试图挑起观众的思考,我才突然觉悟为啥《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每一幕之前都有一个总结。我又想到YaY的最后一集的开头,奶奶的那段话是不是也在玩间离。奶奶讲的道理是,世界变成现在的样子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是每一个人的错,因为我们在出现10磅T恤的时候没有抵制,因为我们在出现超市无人结账机的时候也没有抵制等等。这个结论我认,但是这两个论证的例子我觉得自己认不下来(那我又是怎么认下来结论的呢?)。就像这部话剧说的,科学/科技的作用应该是什么样的呢?用是为了使人类减轻痛苦,那这些科学/科技的进步为什么要抵制呢?但是什么叫减轻痛苦呢,是指是否正确使用了科技,一旦正确使用了科技,那就不会不减轻痛苦。这又是一个用定义来定义的怪圈。 布莱希特是我的剧作界的新晋男神!

Years and Years S1

又到了推荐就是亵渎的时候了,但是就像最后一集我理解到的主旨一样,那也不能因此而不推荐。RTD就是神,这部剧就是神剧。 很多层次,人与家庭、科技、政治,还有人与人之间的穷人和富人的矛盾、金融的不公与脆弱等等。多样性凸显了各种打脸:赞同transgender不赞同transhuman;同性恋出轨是在追求爱情和自由,异性恋用机器人发泄成了变态;只关心国内的政客好像要成为大boss了。 这些是我在看完第一集的时候记下来的点,每一项都可以拿出来细细品味,很深入的讨论,但是RTD的剧绝对不止于此。第一集出来的时候就因为讲到Hong Sha岛在中国全网消失了, 但是这根本就是最最浅显的一层,之后发生的时代故事和家庭故事所带来的冲击和信息不知道要高多少层级。 那么多背景之下,还是不乏RTD式的家庭主题。爸爸死了的那集,两个Stephen,像极了RTD以往的作品。每一个女性角色都非常完美,有力量;男性角色有点弱,不过倒也真实。我觉得可惜的是:Daniel是很古典的为爱牺牲的形象,不像他的家人那样有更多的观点上的 input,Russell Tovey又做了一次花瓶。Viktor太美了,好象他是特洛伊战争的海伦一样,全家子为了他赴汤蹈火燃起了反抗的燎原之火。 这部剧好看在于能看到冲突而没有教科书式的答案,好的作品在于让观众思考。说实话,后来我有点不愿意及时看完它,并不完全是因为觉得很它珍贵,主要是因为每次看完我的心情都会低落,脑子里只有自暴自弃或是及时行乐的想法。 最后一集太震撼,我的心情到现在还余波未平,奶奶讲的话,关于所有人要从最小的事情开始为这个变差的世界负责。原来以为Vivien Rook是大 boss,但是其实她并不是世界变差的始作俑者,世界变差在她上台之前就开始了,其次在故事的发展中她只是一个大背景,讲的还是这一家子的故事。再苦的日子也有办法熬,但是不代表我们不去反思、不去做一些改变。最后一集一开始的时候,讲的是BBC的灭亡和新闻行业的势单力薄,我看着觉得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现实。然后看到这一家子非常勇敢地做出的行为,全程流泪支持,也丝毫没有考虑最后的结局会怎样。然而最终事件的转变,竟然就是把真相传播出来,手机有信号就有希望了?!看到这样的结局,我的第一反应是震惊,第二反应是伤心。世界变差是整个世界的,这部剧的视角是西方的,解决的方案也是西方的,这个方案显然没办法搬到中国来用,我们的路更艰难更漫长,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