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Tag Archives: Jake Gyllenhaal

西游百老汇 Sea Wall / A Life

Sea Wall / A Life 2019.2.11 The Public Theater 两戏连排,都是单人独白的独幕剧。一个是Simon Stephens的《Sea Wall》,由Tom Sturridge演出,讲的是一家人到岳父在南法的房子度假女儿不慎摔死,男主走不出来;另一个是Nick Payne的《A Life》,由Jake Gyllenhaal演出,穿插在讲新生儿的诞生以及父亲几年前的离世,男主也走不出来。 有点难看。特别是第一部,男主经常讲话讲到一半不讲了,不知道是他太难受了讲不下去,还是编剧故意让观众感到难受。第一部的结尾也看得我莫名其妙的,忽然又在质问关于上帝的存在现在未知未来可知什么的,这和整个故事有什么关系?第一部戏的题目是海之墙,然后剧中会不时有一种海浪打过来压过来似的震动的背景声,我觉得还蛮恰当海之墙这个意向的,但却抓不准这背景声来的节奏,好像和男主讲话的情绪节奏也不能完全搭配起来。到了第二部戏,已经是完全另一个故事了,还有这个背景声。我这才发觉原来这个根本不是什么编排播放的背景,而是地铁开过传来的声音。 把这两部戏放在一起,的确有其作用,多少有一种互为镜像的效果。一个是女儿的死责怪岳父,一个是父亲的死而对女儿爱不起来。可以看得出来,在表演中也有一些共通的地方,比如对着观众说着说着好像忘词了,还有两个男主都经历过不知道往哪里看(女儿的出生和妻子出血),还有都有法语。两部连排还有一个效果,就是看了第一部那么难看,第二部可能单独看的话也会觉得难看,但是紧跟在第一部后面,可能就显得没那么难看了。 我能理解在戏剧里表现这个悲伤的主题的意义,但是我还是对这样的独白的形式有点接受不了,我想不出来这样的独白在任何一个场景存在的合理性。我的意思是,一个真正深陷在悲痛中的人,哪来的空去那么精心设计完整地讲述他的故事,他会去对说做这样的独白呢? 现场看这部话剧的没有什么迷妹,反倒有不少剧评家,可能是因为还在preview的阶段。我在IMDB上看到了一篇关于Andrew Scott版本的《Sea Wall》的剧评,简直戏精上身,写的和原作本身一样莫名其妙但是情感充沛,看得笑死我了。不知道看这次现场的两戏连排的剧评家们,会不会给出真实的评论,会对这部剧接下来的演出有什么影响。

Source Code

自从《Moon》以后,我就一直在期待Duncan Jones的第二部作品。今天终于看到了《Source Code》,连卡司似乎都升级了,主演是Jake Gyllenhaal(其实明明可以继续让Sam Rockwell当御用男主角的么)。好看的,但是和上一部比起来似乎更偏商业化一点,没有《Moon》那么给人以震撼。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吐槽,但是大前提是这是一部好看的电影。 Duncan Jones迄今的两部电影作品都是科幻主题的,并且两部所要表现的冲突也惊人地一致。在《Moon》里头悲催的主人公无限循环的命运几乎和《Source Code》里的主人公是一模一样的,还有一点相同的就即使是如此命运是主人公无权选择的。在《Moon》里面没有把剥夺别人权利的主体给独立出来,在《Source Code》里起这一作用的形象就非常明显,那就是Dr. Rutledge。个人却觉得Dr. Rutledge是这部电影的一个小败笔,影片把Dr. Rutledge这个人物刻画得过于片面和单薄,似乎他唯一的作用其实就是一个利欲熏心的反面派。而其实这样的唯利是图的角色往往也只有是那种大公司担当才比较令人信服,作为一个人,特别是这样的一个博士,应该是更全面更立体的。 再说Jake Gyllenhaal扮演的这个主角,我觉得似乎前后有点不太相符。一开始的时候搞不清状况,狂问问题,其实是为了让观众明白故事基本设定而问的吧。但是给我的感觉是有的时候好像解释了半天之后观众都明白了但是主人公还不明白似的。这样一来,问得过头了,让我感觉好像主人公没那么聪明。但是到了快接近尾声的时候,主人公又散发出Jack Bauer似的智勇双全、好像把事情的方方面面都想到了。虽说经过数十次的演练,的确有可能熟能生巧,但是这一转变我觉得简直是质变,不得不说主人公的行为有点不连贯啊。 最后再说说这部电影的结尾。恐怕我要说的和看完《Moon》之后说的一样的话:“我个人以为要是整部电影可以短个一分钟,所有剧情都停止在信号干扰器被破坏的那一刻,那么这部电影就完美了。”(当初我真的有说这句话,证据在此。)Duncan Jones太不相信观众的想象力和智商了吧,虽然是好心好意,但是为什么偏要把故事说得这么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