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Tag Archives: Arthur C. Clarke

SIFF 2018

拖了那么久才写今年SIFF的观感,我也不高兴再展开了,简单把当场看完想到的列举式的点子复制上来。本届最爱《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 冷战 Zimna wojna 2018.6.16 大光明电影院 最后到另一边去是什么意思是要死了吗? 有点像爱乐之城,男女主人公追求爱情但是也追求除了爱情之外的东西,两者并不是统一和谐的,所以必然有冲突和痛苦(男的追求自由?女的追求安全感和稳定感?) 一开始让人以为是政治题材,讲了文艺演出被政治控制,所以女导演走了,男主也走了,后面很多是依靠政治手段。但是后来发现就算逃离了政治控制来到自由的巴黎,主人公还是不幸福,但是这个不是说逃离政治控制不对、而是还不够。女主一开始是靠着小聪明进剧团的,以及身世,娱乐圈成功需要贴标签。 女主长得像大表姐。 波兰音乐厉害,古典+民族 秋日奏鸣曲 Höstsonaten 2018.6.16 上影影城新衡山店 最后最关键的落点,女儿给妈妈的信竟然没有字幕! 托宾《母与子》的母女版+话唠 随时随地感觉可以变成恐怖片,阿加莎的即视感,累积的恩怨要算老帐了 白天的样子和晚上或者独处的样子的对比,一个是面对外界的面具,一个是真实的想法和感情,但是人们就是没那么厉害,注定要遭到这些东西的折磨(并不是说特定的妈妈或者女儿的问题),所以这对母女都想要长大。我们的生活中似乎没那么夸张,一方面因为我们更多的活在外部世界(被现实种种的无谓忙碌占据了),另一方面我们更是婴儿阶段。 看了两部伯格曼比较后期的没那么有名气的电影,比起那些德国大师,伯格曼更合我胃口。 像话剧的表现,比如妈妈自言自语内容转换很快 坂道上的阿波罗 坂道のアポロン 2018.6.16 曹杨影城 虽然中二,但是毕竟感情真实美好再加音乐元素很好。 十年相隔很不合理、为什么之前没表白、为什么留念珠、为什么没联系了? 美好的友情几乎像是爱情了,这种应该是人生的高峰了才真实吧,因为美好而感伤。小田和正歌也好听。 电影院里的腐阿姨好多。两位男主颜太美了、还是因为我坐得太近了。 长篇连载漫画改编痕迹明显,感觉高潮的地方还蛮多的。 才发觉一天看的三部竟然都是音乐主题的。如果说音乐是人生的一种慰籍或者出路的话(第一部是生活的途径、出路;第二部是生活的佐料、慰藉、追求、逃离,第三部是favorite thing),但是其实音乐在在环境下还是只是一个设定,人还是要活着的。结果反而是第三部看完让我最放不下,因为第三部里面的主人公是唯一可以在茫茫的苦海中找到那一丝渺小的美好并凭借它得到幸福的。 精神病院12天 12 jours 2018.6.17 曹杨影城 这些judge的作用仅仅在于查看是否程序正确,程序正确是这里的点吗?难道不是要看医生的评定是否正确吗?但是又有哪个专业可以去挑战专业呢?应该设立怎么样的程序才对呢?取决于问题的关键,即病人有没有人权。没道理没有啊,没道理还不让人自杀和自己安排生活啊。但是如果有的话,那些通过精神病逃离罪行的人也太便宜了吧,说明这个定罪定精神病程序(口径)有问题。 不明白创作者的意图,他到底想表达什么。没有解释纪录片的methodology,有没有删减结果很不一样。为什么大家面对镜头都像没事人一样(唯有一个病人说要zoomer),如果把面对镜头表现不一样的人的镜头删掉,样本就不合理了。还有为什么所有的审判都和医生一致,这是事实还是删选后的效果? 山椒大夫 2018.6.17 美琪大戏院 有点枯燥,但是故事又有点像是古希腊悲剧可以作为经典。 为什么标题是这个? 我觉得厉害的地方在于它讲的故事现在也在不断发生,就是好人好心没有好报,心怀 mercy的人的命运是悲剧,残忍贪婪的人被捉到回复正义也只是暂时的(因为官就做那么久,而且这个官也只是以暴制暴为所欲为强制推广自己的价值观,却也不管接下来如何维持),而厉害的地方在于片头说只是日本在黑暗未开化时期发生的故事,然而此时此地亦是如此。 如何在派对上搭讪女孩 How to Talk to Girls at Parties 2018.6.17 […]

Childhood’s End

Childhood’s End Arthur C. Clarke Eric Michael Summerer (narrator) 0-345-34795-1 继续这一季读书会的主题,最后一个科幻三巨头Arthur C. Clarke,他的书我之前只读过《The Fountains of Paradise》和《Rendezvous with Rama》,感觉都很硬很多技术操作的层面,所以兴趣程度并不大。反倒是看库布里克根据他的作品改编的电影《2001: A Space Odyssey》觉得很赞视野很宏大还有对人类的嘲讽,却也分不清楚到底是库布里克的厉害还是克拉克的厉害。这本《Childhood’s End》我有看过Syfy频道改编的同名连续剧,当初觉得非常一般,现在回想起来好像整部电视剧我只能回想起来小说1/3的剧情,难道当初我没看全只看了第一集? 我记得电视剧把很多笔墨放在了Ricky Stormgren的身份背景过往的故事上面,所以当我发现原著非常单刀直入的切入事件的第一个核心的时候,我就觉得小说肯定比电视剧更好看。第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Overlord,它为什么一直不愿意以真面目示人。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说实话我并不是很服的,我觉得作者没有想到东方的宗教啊,因为我记得我在看电视剧里Karellen第一次以真面目出现的时候,我都理解大家为什么都很惊慌的样子,因为我都没意识到它是魔鬼的样子。关于这个点,在小说接近最后面的地方还有一个解释,Karellen回答为什么它会是魔鬼的样子。它说并不是因为它们之前就来过地球,给早期的人类造成了某种伤害并且留下了魔鬼原型的模样,而是因为人类作为整个种族有一种对人类的终结的恐怖的记忆,这种记忆其实就是看到Overlord对人类命运的毁灭,而这种记忆又是独立于时间的。为什么东方宗教里的魔鬼不是长这个样子的先不管,这样的记忆可以独立于时间的点子好赞啊,有一点像《你一生的故事》里的科幻逻辑。 总体而言,这本书让我觉得很厉害很喜欢的一点是它的大气,可以感受到作者所站的位子的高度以及他旷阔深渊的视角和心灵。可以写到人类的局限与渺小,并且承认人类的弱点和不足,而不是去争辩人类的伟大、人类的潜力、人类的重要性,这是第一步。这一步是因为Overlord的出现来揭示的,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步,看到有比人类更厉害的Overlord就结束了那视角还不够高。所以有第二步,在Overlord之上还有Overmind,Overlord是那些连Overmind的想法都无法揣测而心甘情愿作为工具的比人类厉害一百倍的存在。如果说第二步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递归的创建,那么第三步正如书名所展示的一样形成了一种循环的结构。童年的终结这个名字很有意思,是指整个人类作为物种的发展,在这个物种发展的童年转大人的时候遇到了外星人就此灭绝;还指所有的人类的个人,在那个年代刚刚出生长大的那些小孩,还在他们的童年阶段结束了,却都再也不是人类了。

Rendezvous with Rama

Rendezvous with Rama Arthur C. Clarke Peter Ganim (Narrator) 9781491576748 听的有声书,战线拉得也很长,读了却没什么感觉。之后跑去看了看wikipedia的plot summary来确保我没有漏掉什么重要的精彩情节才错过了对它的正确认识,但是也没有啊。然后我再去看看豆瓣上几乎都是五颗星的评论,讲的也都是我无法理解的很概念的东西。欣赏不来硬科幻对于我来说真是太遗憾了。

天堂的喷泉

天堂的喷泉 The Fountains of Paradise 亚瑟•克拉克 Arthur C. Clarke 陈经华/江昭明(译) 9787536473966 借着去斯里兰卡旅游的机会,读了这本小说。多多少少是以斯里兰卡为背景的故事,实际爬上狮子岩后的感受是怪不得书里面写国王觉得到达上面的皇宫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然后这位科幻小说大师最终是移民斯里兰卡并在那里度过了晚年的经历,也给斯里兰卡多了一抹朝圣的感觉。 第一次完整地阅读克拉克的长篇小说,完全没有料想到会是这么硬的一本硬科幻。刚开始的时候有现代和古代的交错两条线讲故事,我多少还以为会有一些穿越的情节,或者是古代的某一个隐藏的信息会对未来有很大影响,或者是未来的发明回过去导致了历史的发展。而看完才知道原来两者一点点也没有关系,未来的故事只是借用了狮子岩的这块宝地建造了一条通向外空的快速通道。这本书的硬科幻精彩之处,更像是一本技术操作指南,太像《火星救援》的感觉了,它是在真真切切地在为想像出来的困难和问题寻找非常实操性的解决方案。 这本小说里还穿插了一段很短的外星高级智慧生物路过拜访的情节,而这段情节和之后的主线也完全没有关系,真的看得我惊呆了。说实话,把古代斯里兰卡国王和外星高级智慧生物的情节全部拉掉也不会对主线硬科幻故事有任何影响。 作为一本80年代初的双奖得主,我惊讶于克拉克作品的多样性,明明可以玩各种古今穿越或者外星与人类交互的概念,克拉克却可以潜心把一个科幻故事说得硬梆梆。接下来,我打算读一下他的《Rendezvous with Rama》看看会有怎样的不同的好看。

大师的盛宴:黄金时代

大师的盛宴:二十世纪最佳科幻小说选 Masterpieces: The Best Science Fiction of the 20th Century 奥森•斯科特•卡德(编) Orson Scott Card 9787513307109 Poul Anderson 波尔•安德森 Call Me Joe 叫我乔 讲的是用心电感应来操控外星上的人造新物种,最后操控的人类的精神和新物种合二为一。简单来说,这就是一个“阿凡达”的故事,怪不得后来我一搜索,网上都是说卡梅隆是在抄袭Poul Anderson的这篇。 Poul Anderson曾7次获得雨果奖、3次获得星云奖,他的双奖作品有《The Saturn Game》、《Goat Song》和《The Queen of Air and Darkness》。 Robert A. Heinlein 罗伯特•海因莱因 “All You Zombies–” “你们这些还魂尸——” 时间旅行,最有名的一个悖论就是回到过去把自己的爷爷杀死。而这篇可以说是反其道而行之,是回到过去把自己生出来。故事的内容是老年的我作为时空旅行工作人员去招募年轻时候的自己,年轻时候的自己自小是孤儿并在很年轻的时候邂逅了一个男子并生下一小孩,生下这个小孩后被医生告知原来自己有两套性征器官被医生改造成男人了,而孩子也被陌生人拐走了。年老的自己把年轻的男子带回某个特定年代,这之后的事情便清楚了,原来不管是生下孩子的母亲还是邂逅的男子,还是生下的孩子,还有年老的我都是同一个人。这篇是我在这一部分中最喜欢的一篇,因为它用最简单的人物构造了一个最完整而且没有悖论的完美时空旅行。 这篇里面运用了一个把自己尾巴吃在嘴里的蛇作为意向,表明一种无限的循环。非常有意思的是,其实在科幻作品中运用这种循环的不在少数,而且这种循环还会有微妙的不同。比如在《恐怖邮轮》里,女主人公一次又一次地处于循环之中,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每一次她把她杀掉的人的尸体藏起来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那里有很高一堆同一个人的尸体。在这里,有循环,但是循环的结果是累积的。又比如,年轻人遇到一名老妇交给他一块手表,当他穿越到过去遇到这位少女时期的老妇再把这块手表交给她。这块手表在无限的循环中,但是它又是从哪儿来的呢?而在这篇短篇里的循环又是不一样的,看似是无限的循环,但是如果站在主人公的角度,其实所有事情只发生了一遍,他的人生有开端也有结尾。简单的循环能弄出那么多花样,真的很有意思。 如果真的发生悖论了会怎样?是会马上分立出一个平行世界,还是这个世界整个瞬间灰飞烟灭?我们现在生存的世界没有悖论,是不是因为所有有悖论的世界全部消失了,而我们存在的正好是那个没有悖论的世界?而且当我们去思考去理解这个悖论的时候,是站在一个比较高的逻辑高度。如果是站在比较微观的角度,比如说一颗子弹射进胸膛,心脏的器官组织会因为可能造成悖论而把子弹弹出去吗?再微观一点,组成子弹和人体的各种原子,它们所遵循的只是最基础的物理规律,它们会因为意识到悖论的可能性而改变其性质吗? Robert A. Heinlein和Isaac Asimov、Arthur C. Clarke合称为科幻小说三巨头,他曾7次获得雨果奖、5次获得星云奖,他最出名的作品有《Stranger in a Strange Land》和《Th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