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繁花

繁花

金宇澄

9787532148004

这算是我最近连续看的第二本用当地方言写的小说,上一本是讲香港的,这一本是讲上海的。更为亲切,却喜欢不起来。

喜欢不起来并不是因为小说的语言,毕竟对上海话的喜爱是从小习惯的,长大后还可以看到如此市井氛围的上海话的作品,几乎有点感动了呢。其实行文并不是完完全全的上海的口语,写下来的那些汉字也几乎全部是普通话里面的字,不像之前那本《向西闻记》有很多造出来的粤语的汉子。神奇的地方就是不懂上海话的人看也可以看得懂,用普通话读出来又非常变扭,但是又可以超级顺畅地用上海话读出来。用上海话读出来,比用普通话去看书,理解的效率更高。第一次读书比看书效率高。

文中有很多“不响”,其实只是想要说某人没说话,但是这里写下来却给人感觉是“拒绝回答”。

小说情节讲的是同一批在上海的朋友,穿插讲他们小时候(60年代)和长大以后(90年代)的故事,是非常非常市井的故事。我喜欢也一直想看中国人自己写的贴近老百姓的真实的故事,可能是我叶公好龙了吧。这本小说的情节真的是太low了,特别是90年代的故事,90%的内容是各种中年女人发骚倒贴的戏码,这算是在描写压抑人性的解放?然后看60年代的故事,感觉上海的味道更纯粹,但是没看几章就到文革了,看的太难受了,而且害怕。

我理解客观地记录一个地域一个时代发生的事情,不管有多low,都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但是当你并不是经历过的话,其实读者有点难以分辨这些究竟是很真实的还是作者的片面矫情加工。所以,如果可以在字里行间读出来出了情节本身,作者对此的某种主观判断的话,那对我来说会加一些分。比如在读《向西闻记》的时候,我能感受到作者同样也是在讲最最市井的故事,但是同时是在传达某种都市警示。但是这本《繁花》,并不觉得作者在批判(当然也不是说作者一定应该去批判它),反而好像在炫耀。这是我个人觉得缺失的一个点。

反正这本小说,从1/3开始,我就放弃上海话读出来,也放弃正常看它,而是比较迅速地扫读了。

当然对这本小说的失望,和我自己最近个人的心态也有关系,没什么心情读书看剧。总觉得看到美好的东西无法企及,看到丑陋的东西又觉恶心,特别是这种距离那么近的讲的就是上海的故事更是有一种真实的压迫感。现实已经足够我为之心理活动了,还要为虚构的作品糟心,有点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