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白色城堡

s1957243 白色城堡

奥尔罕·帕慕克

Orhan Pamuk

沈志兴(译)

9787208066410

故事讲的是一个意大利人不幸被俘到伊斯坦布尔,成为了一个土耳其人的奴隶,而他们两人发现自己惊人地和对方长相一样。然后他们开始了一段长达十几年的关系,互相学习对方的文化,互相了解对方的人生,互相在质问对方的过程中找寻自我。直到一天,他们互换身份,继续生活。

这个故事看简介好像有点老套,但是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一点也不觉得老套,反而是有滋有味地一直被吸引读下去。这本书的开头就有一个有趣的设定,它不直接开始讲故事,而是通过一个发现故事手稿的人引出这个故事,算是一本故事套故事的小说。但是奇妙的是,N-2其实是整部小说的主体,而这N-1这一层面的故事仅仅在一开始的时候出现,也并没有在最后出现以呼应,在整本书结束的时候有一点没有终结的感觉,因为很明确N-2的故事已经讲到了尽头,却一点不知道N-1的故事是否还存在着。从故事的内容来看,要是把这N-1的情节全部删掉也一点不影响,但是为什么作者就偏偏要保留这N-1的桥段呢?为什么说这是N-1的故事,因为这一段是一个假象的主人公在用第一人称的角度叙述,而非以作者N的角度叙述。这样一波三折的讲故事的方法,感觉好像是作者故意把自己深深地藏在很后面很后面的地方,不断地疏离故事的中心。作者N先是很立场坚定地撇开自己和N-1的主人公的关系,给N-1的主人公取了一个和帕慕克截然不同的名字达尔温奥卢;然后为了体现N-2的主人公是更遥远的,索性把N-2的主人公设定为意大利人。其实在我想来把讲述N-2层面的故事的主人公设定为那个土耳其人也未尝不可,但却缺失了“隔岸观火”的冷静感。

关于doppelgänger的主题,一直让人觉得很有兴趣,也很吸引我。到底是什么样的机缘,会让两个完全不相干的人长得一模一样呢?而故事中的意大利人和土耳其人,几乎可以说是一个欧洲人和一个亚洲人呢,怎么会长得那么一样呢?我感觉我有一种错误的观念,其实都不是以大陆洲际来分辨了,欧洲人和北美人长得一样很好理解,但是信基督教的人和信伊斯兰教的人长得一样,或者信伊斯兰教的人和信佛教的人长得一样,就很不可思议。在这个故事里,这个土耳其人的职业是皇家星象师,一种几乎是靠伪科学谋生的人,他的毕生的心愿竟然是科学,西方式的科学。这又是一个很大却让人欣慰的冲突感。而更令人称赞的是,在探寻身外物的同时(或者之后),他们还在继续探寻自我,而且是通过不断触碰对方底线的过程中寻找自己。这种寻找自己的方法,充分利用了doppelgänger的优势,现在都不需要一面镜子来看自己了,而可以通过一个目力可及的另一个人来审视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有时会把自己代入故事中的主人公,却发现自己常常并不能理解对方的心情。我们可以很轻易地说不能理解别人的心情,但是如果连自己的心情也无法理解的话,那是因为人的情感真的太复杂了,还是因为错在自己没有去用心寻找自我呢?

话说回来,虽然是长得一模一样的doppelgänger,但是说到底这还是两个人。到底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人之为一个人?如果外貌是一模一样的话,那不就是意识了吗?那么如果两个人的意识、记忆都是相通相同的话,那么这两人是不是还是两个人呢?这又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了。

我觉得自己没有完全读懂这本书。在点题的地方,这个意大利人和这个土耳其人陪苏丹围攻“白色城堡”,然后他们默默(似乎是零交流之下)决定互换对方的衣服,去各自原本的国家开始生活。交换身份的事情,看起来好像王子与乞丐,但这个故事其中的意义肯定要比王子与乞丐要高级很多。但是为什么?我能理解交换身份的动机,我不理解的是时机,为什么他们要在看到这座白色城堡之后互换身份而不是更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