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大师的盛宴:新浪潮

s11373413 大师的盛宴:二十世纪最佳科幻小说选

Masterpieces: The Best Science Fiction of the 20th Century

奥森•斯科特•卡德(编)

Orson Scott Card

9787513307109

Harlan Ellison
哈兰•埃里森
“Repent, Harlequin!” Said the Ticktockman
“忏悔吧,小丑!”嘀嗒人说

设定是迟到=浪费时间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会遭到管理者(也就是所谓的嘀嗒人)重到处死的惩罚。于是有一个人想要反抗,制造种种意外和事故,引起大批量的迟到。最妙的是结尾,嘀嗒人被告之自己迟到了三分钟,他的反应是“胡说八道!校准你的表!”前面的故事都感到比较平淡,这样的设定有点难以想象甚至厌恶,所以感觉离可能的现实比较遥远。但是最后的那个结尾亮了,原来离我们的现实并不那么遥远。说到底,作者想讲的并不是时间,而是政治?

Harlan Ellison涉及美国科幻界的各个方面,包括小说和电影。他曾拿过8次雨果奖、4次星云奖;他的这部短篇小说《”Repent, Harlequin!” Said the Ticktockman》和《Jeffty Is Five》都拿了当年的双奖。

R. A. Lafferty
R. A. 拉弗蒂
Eurema’s Dam
尤瑞玛的缺陷

作为世界上的最后一个笨蛋,艾伯特通过创造各种各样的机器/机器人不仅完成了学业,而且成了一个大发明家,并且获得了精英世界的最高荣誉奖,这个奖杯上是希腊创造之神尤瑞玛的像。慢慢地,艾伯特创造出来的机器人也在不断地鄙视他欺负他,最终艾伯特决定结束这一切。

这个故事完全不合理啊!如果一个人自己不会做算术,怎么能创造发明出来会做算术的机器呢?再怎么也应该是人自己懂了其中的原理,才可能把这个原理植入机器吧?说起来,并没有比人聪明的机器,只有比人脑筋转得快的机器。应该是这样才对啊。这个故事又让我想到了《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我不理解的是为什么在这些作家的笔下,一个人的智商就这么大程度上和人的幸福程度线形挂钩呢?

Lafferty曾多次获得雨果奖和星云将提名,最终以这篇《Eurema’s Dam》拿下了1973年的雨果最佳短篇。

Robert Silverberg
罗伯特•西尔弗伯格
Passengers
乘客

外星人来了,人类的身体会毫无预兆地被拿去用几天然后归还。主人公邂逅了自己身体被征用期间要好的少女,刚刚开始发展起强烈的纽带,身体瞬间又被征用了。我感觉这篇小说略无聊。一个人在自己没有意识的情况下的所作所为和记忆,有意义吗?其实感觉更像反过来的阿凡达的故事。

Frederik Pohl
弗雷德里克•波尔
The Tunnel under the World
世界底下的隧道

主人公一轮一轮地醒来,发现自己每天都在过同一天6月15日,然后真相一层一层地被挖掘出来:主人公和他所在的小镇居民都只是机器人;他们都在6月14日的一场大爆炸中身亡了;他们存在的意义是广告公司在他们身上做实验看广告的效果;当主人公觉醒后要离开小镇去找始作俑者算帐的时候,发觉他们只是为了节约成本而制作的微型机器人。

一直以来,我对“一日囚”这个概念很感兴趣。在这个基础上,这篇小说还添加了很多内容,让我很惊喜,原来还能如此完整地来讲“一日囚”的故事。所以这篇是我“新浪潮”里最喜欢的一篇了。因为以前我接触过几个“一日囚”的故事,主要都把笔墨放在不断重复过这么一天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至于究竟是怎么会变成永远重复一天或者最后主人公的出路,这两个大问题往往会被当成背景不去多提。我觉得这篇的厉害之处就是把所有的前因后果都讲清楚了,并且还讲圆了。其实在阅读的过程中多少能猜到一点清节的走向,我一度以为主人公其实就是电子模拟出来的,没想到作者却准备了一个更硬碰硬的、更令人无奈的结局。

Frederik Pohl写科幻小说,还做科幻杂志主编,还写博客,不管是小说、杂志还是博客都拿过雨果奖。他拿过4次雨果奖、3次星云奖,双奖获奖作品叫做《Gateway》,属于他笔下的Heechee系列的第一本。

Brian W. Aldiss
布莱恩•阿尔迪斯
Who Can Replace a Man?
谁能代替人?

农场上的众机器人平时有条不紊地进行农耕工作,忽然有一天全卡住了,原来是因为城市中因为发生机器人与人类之间的战争而没有人来给它们发新的指令了。这些彷徨的机器人打算借此机会迁移到别处独立生活,最后却偶遇一个落魄的乞丐样的人类,成了他的阶下囚。原来是机器人自力更生、自我独立的励志故事,最后一节变成了宿命的逆转结尾。是人在造机器人的时候心太狠、机器人三大定律定得太死了吗?

Brian Aldiss深受H. G. Wells的影响,也是一位科幻小说大师。他曾拿过2次雨果奖(短篇小说《The Long Afternoon of Earth》和非虚构类《Trillion Year Spree: The History of Science Fiction》)、1次星云奖(为纪念H. G. Wells百年诞辰而作的《The Saliva Tree》)。他的作品《Super-Toys Last All Summer Long》是电影《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原著。

Ursula K. Le Guin
厄休拉•K. 勒古恩
The Ones Who Walk Away from Omelas
那些离开奥美拉斯的人

有一个小男孩生活在极度不堪的状态下,但是他的这种生存状态却是整座城市和其居民赖以存在的条件。

一开始我没怎么看懂这篇文章,因为它不是那种很单刀直入的叙述方式,而有很多很玄乎的描写;然后等到我明白过来这是一个什么故事以后,就一下子喜欢起来这个故事了。到底是Le Guin,没有让我失望。如果一切美好和平事物的出发点是恶,那人们会以怎样的方式来面对它呢?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Doctor Who有一集讲的是一艘逃难的飞船全部依赖一条巨大的鲸鱼来运行,然后他们每天去电击这条鲸鱼,最后才发现原来从一开始这条鲸鱼就是抱着想要主动帮助人们的心情来的。但是现实往往不可能如此完美,现实是更接近于Omelas这个故事的,也就是说,不存在一个既能保持既得利益,又能免去无辜人苦难的方法。所以我就特别喜欢这个故事的结尾,结尾就是这篇的标题:那些离开的人。

他们一直走,他们离开奥梅拉斯,他们走进黑暗,一去不回。他们要去的地方对我们来说比这个欢乐之城更难以想象。我没法描述。或许那个地方根本不存在。不过他们似乎知道自己的方向——那些离开奥梅拉斯的人。

Ursula K. Le Guin是在“新浪潮”这个部分里面我唯一认识的一位作家。她的《The Left Hand of Darkness》和《The Dispossessed》都拿过双奖,这两本都属于Hainish Cycle;另外她的地海系列也是鼎鼎有名的。

Larry Niven
拉里•尼文
Inconstant Moon
无常之月

主人公偶然发现当晚的月亮很亮很美,然后意识到原来是因为太阳已经毁灭,人类的命运即将走到尽头,于是度过了疯狂的一夜。这篇文章一直想要营造一种世界末日的紧张感,却又不断地自己给自己解压,最后把重点都放在如果疯狂地度过人生的最后一段时间上面。无感,我觉得这篇文章挺无聊的。

Larry Niven拿过多次雨果奖,包括1972年以这篇《Inconstant Moon》拿到了当年的最佳短篇。他的双奖作品叫做《Ringworld》,讲的是一个围绕着一颗恒星的巨大人造环状结构的环形世界上的冒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