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西方哲学史: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HoWP 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西方哲学史
Bertrand Russell
罗素
9787100059954

卷一的第二篇主要就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三个人为主角,以下主要抄袭Kate写的minutes,加上少量我自己的评论。

  • 苏格拉底 Socrates

苏格拉底的时代:他被处死是公元前399年。对于他,我们所知道的都是从他的两个学生写的关于他的事情得知的。这两个学生是Xenophon和Plato。他们俩有时候意见相左。有人认为Xenophon不聪明,没有编造的能力,所以他写的肯定是对的。罗素说很不同意。笨人转述聪明人的观点的时候会加以转化,变成自己能理解的东西,那肯定是对聪明人的说法打了折扣。 但Xenophon和柏拉图都提到,苏格拉底希望有能力的人去做相应的事情。他会问:如果我要修鞋子,我该找谁?答案是修鞋匠。问了一遍别的职业的人像造船人,木工等等,最后他会问,who should mend the ship of the state。他(可能是因为他这样是在质疑当权的人)得罪了权贵,当了被告,propose死刑。权贵是以什么原因起诉他的,这点在文中不是很清楚。按照当时的法律,苏格拉底可以提出一个稍微重一些的惩罚,这样当局可能会接受。可是他提出的惩罚是三十块钱。权贵被惹怒了,决定处以死刑。这当然是苏格拉底预见到的,他不打算通过承认错误来躲避刑罚。

这里直接写我们讨论的结果。 苏格拉底是这样为自己辩护的。有两种人在起诉他。第一种人是正是起诉他的权贵们,罪名是不信国教,不敬神,毒害青年。苏格拉底的辩护是:你们之所以起诉我,是因为我指出了你们的愚蠢,得罪了你们。 第二种人是一般群众,虽然不是正式起诉,但很重要。群众们相传苏格拉底很智慧,因此对他有敌对。苏格拉底强调自己的智慧仅在于自己比别人更知道自己知识的局限性。“我”的确比你们智慧,但这不代表邪恶。 我们说的这些,是根据柏拉图的Apology来的。柏拉图出色的文学才能,使得他笔下的苏格拉底的历史真实性带有了疑问。不过Apology一般而言是他著作中最写实的了。 Apology之后就一直用带有宗教色彩的语言。苏格拉底正像是基督教中的烈士,为了心中的信念而不畏惧死亡。所不同的是,基督徒一般都担心受到永久的处罚,而苏格拉底没有这种害怕。

所有关于苏格拉底的描述都同意他长得丑陋,总是穿简陋的衣服,光着脚,并且对身体痛苦无动于衷。不怕热不怕冷,有时候为了想一个问题可以呆站着很久。他是Orphic Saint的典范。这影响了后来的Stoics和Cynics。他思考的问题一般是伦理的而不是科学的。

他和基督教的另一个区别是,在苏格拉底、柏拉图的古希腊时代,knowledge和virtue是互相练习的。可以通过知道更多的knowledge来变得virtue。而基督教过分强调virtue,压抑knowledge,甚至觉得在纯朴没有knowledge的人身上更可能发现virtue。

苏格拉底的这一章,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看问题的角度。对于苏格拉底被控告的事件的缘由,其实有很多种角度可以去分析:历史上那些控告苏格拉底的人的冠冕堂皇的想法、历史上那些控告苏格拉底的人的真实的想法、罗素作为作者的认为当时的想法,这些这本书里都没有写。反过来,书里只写了罗素总结的从苏格拉底的角度去揣则和反驳的被控告的缘由。苏格拉底把控告他的人分为两类,并且用不同的理论去反驳这两类人。单看苏格拉底的一方之辞,自然好像一切都说的通,那既然一切都说的通,那怎么还会有说不通(他被判有罪)的事情发生呢?我总觉得,还应该多点除了苏格拉底自己描述之外的信息,才能看明白这件事情。

  • 斯巴达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Sparta

斯巴达对后世,也对同时代的柏拉图有很大的影响。这影响,是mystical的理想化的斯巴达。斯巴达的后世影响有尼采,卢梭,还有national socialism。 斯巴达,是Laconia / Lacedaemon的首都。传说中的立法者Lycurgus。 斯巴达的法律规定: 有两个世袭的国王。 有Council of Elders(国王是成员),由30个人组成,他们必须是贵族,超过60岁,由全体公民选出。他们做犯罪裁决。 有一个Assembly,由全体公民组成。他们有权否决提案。 另外还有the five ephors,他们似乎是在全体公民中抽签选出的。他们负责审查国王。 斯巴达把占领地区的原住民变为努力,负责耕种。他们自己则从事军事训练。斯巴达公民财产都由国家分配。斯巴达孩子生下来后,要被鉴定是不是健康,不健康的孩子会被处死。男孩和女孩都会接受军训。斯巴达政策鼓励生育,不怀孕的女人可以去找别的男人生孩子。生孩子多的父亲可以得到奖励。女人不应该有过多的情感,除非是对懦夫的鄙视的情感,特别是当这个懦夫是她自己的儿子。

斯巴达的情况当时就得到了周围城邦的羡慕。一方面他们军事强大。另一方面他们社会稳定,不象别的城邦有革命。还有,一个从别的地方来到斯巴达的人,会觉得那边民风淳朴,而且人人身强力壮,像是回到了古代。另外,Lycurgus和柏拉图后来的设想,使一代又一代的人燃起了规范社会的雄心。这些都是近乎神秘的理想的斯巴达的影响。 实际上斯巴达的真实情况从来不是理论上那么美好。Herodotus说斯巴达人很容易受贿(虽然斯巴达人没有财产观念);斯巴达女人很有节操,但是好几个国王由于被认为不是国王的儿子而被废黜;斯巴达人都很爱国,但是国王Pausanias后来成了叛徒。(这真的就是wenge或者朝鲜啊。罗素口口声声说这是法西斯,所以我明白了两者的共同之处。) 斯巴达人对古希腊文化也没有产生过什么贡献。他们的世界观也很狭隘。雅典曾经保卫古希腊赶走波斯人,斯巴达虽然军事强大,却没有参与,因为他们只保守自己的地盘。

亚里士多德对于斯巴达的立法有很大的成见。他描述的斯巴达法律和别人的说法简直不是同一件事。我觉得这可能也是斯巴达理论和实际巨大出入的一个证明。

  • 柏拉图见解的来源 The Sources of Plato’s Opinions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后世影响巨大。柏拉图多多少少比亚里士多德还要大一些。 柏拉图的观点主要有这几方面:乌托邦、理念论、灵魂不朽、宇宙起源论和把知识看成回忆。柏拉图出身贵族。雅典在Peloponnesian战争中被斯巴达打败,这是柏拉图是个年轻人。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对苏格拉底无比敬爱。而苏格拉底是被民主制度处死的。柏拉图认为苏格拉底的死和雅典的战败都归咎于民主制度。所以他会赞美斯巴达是很自然的事情。柏拉图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大家不必真的了解他就可以安全地称赞他。而实际上,他的政治观是倾向于极权主义的。

纯哲学方面,影响柏拉图的有这么几个来源。

    • Pythagoras:从毕达哥拉斯这里,柏拉图继承了神秘/宗教主义倾向。同毕达哥拉斯一样,柏拉图相信永生,并且把智慧/智力和神秘主义联系在一起。
    • Parmenides:从Parmenides的不变学说,柏拉图相信永恒。人感觉到的变化只是感觉,而理想是不变的。
    • Heraclitus:从Heraclitus的流变,柏拉图发展出的结论是,感官的世界一直是彼岸花的。结合Parmenides,柏拉图的结论是,知识不是由感觉或观察得来的,而是由思辨得来的。
    • Socrates:从苏格拉底这里,柏拉图得到了喜欢研究伦理问题的倾向。

那么这些,是怎样导向极权的政治观的呢? 首先,上述的哲学导致柏拉图认为,存在一个理想的国家,一个上帝设计出来的国家。其次,一个人如果要做一个好公民,就应该进行moral和intellectual的训练。第三,柏拉图统治者需要受到很多训练才能做好统治的工作。这是一个指向寡头政治的观点。第四,leisure对于寻求智慧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这又是一个贵族视角的观点。

然后罗素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有没有一个我们称为智慧的东西?二,如果有的话,能不能制定出一种宪法,以保证有智慧的人才能有权力?
首先关于智慧:这里指的智慧,显然不是专业技术,比如军事战术之类。Plato可能觉得智慧,就是这个人有knowledge of the good。然后根据苏格拉底说的:no man sins wittingly,那么这个知道什么是good的人就可以很好地统治了。No man sins wittingly这个前提,现在看来很不成立。现在我们会说局面是这样的: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国家的人,各有各的利益,有时候会互相冲突。而政治家要做的就是寻找最佳的折衷方案。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可能有某种共同的利益,但是这不够作为政治行动的方针。

接下来,即使我们承认有那么一种智慧,那么能不能制定出一种宪法来保证有智慧的人掌权?这里我觉得罗素的说理很不够。他说:一个以多数人为准的concil会犯错,贵族会犯错,教皇会犯错。。。你看任何人都会犯错呀,所以怎么可能把权力全部交给某一群人。 那么有什么教育可以给人带来统治智慧的?这又是个党派的问题了。 所以通过找到一个智慧的人,让他来统治,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民主。

  • 柏拉图的乌托邦 Plato’s Utopia

柏拉图对话中,最重要的一部就是the Republic。其中的前几本,主要描述了他理想中的城邦。柏拉图的设想是这样的——城邦的公民分为三类:common people, soldiers和guardians. 三类阶层中,Guardians是统治阶级。柏拉图描述了很多规则来保证guardian持有争执权力,并且能执行他的意愿。这些规则一般都是为guardian设想的;有些规则也适用于其他阶层,这一点不是很明确。

首先是教育。教育分2个部分:music和gymnastics。两者都比现在所说的音乐和体育范围宽泛。教育的目的是培养gentlemen,要有威严、礼仪和勇气。荷马史诗是不被允许的,因为它传递了对死亡的害怕。戏剧也不被允许,因为戏剧里会有坏人。。。 经济上,乌托邦是共产主义的。财富和贫困同样的有害,乌托邦里两者都没有。 共产主义的原则,还延伸到了家庭计划。妻子和儿女也是共有的。女性和男性是平等的。虽然女性和男性是不一样的,但是有些女性喜欢哲学,适于做guardian,有些适合打仗。虽然妻子是共有的,但是生育却是由国家计划好的。优秀的人会生育更多的孩子。孩子生下来之后会背带离父母。谁也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每个人都会管适龄的人叫父母、兄弟姐妹。隔代的人不能结婚生子,兄弟姐妹之间不能结婚生子。较真一下就会发现,由于同龄人都是兄弟姐妹,所以只能兄弟姐妹之间结婚。。。当然,柏拉图这样的安排设计就是为了减少私欲,增加共产的精神。

神学上,柏拉图承认,城邦必须对人民撒一个谎,让大家相信这个设计(人分为3个阶级)是上帝决定的。他觉得,如果持续推进这个谎言,那么几代人之后大家都会相信的。罗素说,这一点柏拉图说对了,他举例子说日本人在两代人的时间里就开始相信天皇是神的后代。柏拉图没有意识到,接受这样的谎言,和好思辨的哲学是不相容的。这里连我也觉得他对柏拉图很不公平啊。。。每个略有哲学倾向的人都曾会思索过如果自己来设计这个世界,这个社会,会怎样设计。在那么古的古时候,柏拉图写了这样的书很自然。不过罗素肯定是想要off set柏拉图的影响而对他大家批评的。如果柏拉图的影响力没有那么大,罗素肯定不会这样写。罗素所处的时代,法西斯和共产主义,都是乌托邦的后裔。无怪他那么恨柏拉图。

接下来讨论了justice的定义。在the Republic里,justice指,每个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去干扰别人。 柏拉图对justice的定义,首先并不带有平等的意味。对于柏拉图而言,高等的guardian就是有更多的权力。其次,柏拉图的justice,设想社会按照一种伦理理想而设计。那么伦理理想应该是怎样的呢?对于factual的争辩,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或科学来解决。对于伦理的不同意见,我们只能诉诸感情,升级之后是武力。在柏拉图对话中,有个角色说,justice不过是强者的利益。

对于柏拉图的乌托邦,我最惊讶的是柏拉图的切入点。我之前很不能理解为什么斯巴达式的体会会受到任何人的赞许,但是我现在越来越发觉斯巴达和柏拉图的乌托邦的相似之处:都不是从人的个体出发,而只从社会的总体出发。在柏拉图设想中的乌托邦,居住在其中的成员都好像不是人,只是一颗又一颗的螺丝钉。并不重要你想做什么,重要的是按照你的才能,你能为社会贡献什么。这样的逻辑貌似很正确,说起来也很正气凛然的样子,但是可能也只有像我们这种从小在这样的口号声中长大的中国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令人深恶痛绝的地方。对于西方人而言,这或许还是未达成的一个美好的幻境,有点围城的意思。

  • 理念论 The Theory of Ideas

柏拉图区分了这么几个概念:知识/意见,理念/形式,知识是属于超感觉的永恒的世界的/意见是属于感官所接触的世界的。当我们提到“猫”的时候,其实存在着一个“猫”的“理念”,它分享了一切猫的所共有的一般性质,但却并不是这只或那只或任何一只猫,它在空间和时间中没有定位且永恒。对于柏拉图而言,理念是神创造的。

对于这一观点,巴门尼德列举了多条难点,然后罗素又针对这几条发表了他的反驳。

这里又一次引发了大家是否存在“客观的真理”的讨论。我以前一直以为没有伦理上的客观真假,但是存在科学上的客观真假,在读完GEB之后,我觉得不管是伦理还是科学上都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客观真假,两者只是程度上差别比较大,使人觉得比较容易找到驳倒客观真假在伦理上的存在而很难找到驳倒其在科学上的存在的例子。

由此我还想到一个问题。试问,人与人之间的分歧是怎样形成的?是不是因为词语的定义不明?当我们在使用一个词的时候,其实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这个词的理念,但是这个词的理念未必对于每个人都一样。那么是不是只要我们把每个词的理念清清楚楚的定义下来并且大家达成共识的话就不会有分歧了呢?对我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有两条原因。我不自觉地想要做这样的类比,数学是逻辑推算的mechanism,那么人对事物的反应与想法是不是也是物理的mechanism呢?如果这两个层面可以类比的话,那么没道理两个人对同一个完美定义的事物有不同的看法。但是问题就是这个类比站得住脚吗?第二个原因,是就算上面这个类比站得住脚,我们还是可以引用哥德尔的证明,就算是定义再明确,发现失缺的公理可以不断被添加进入的数学系统,还是一样要么不完备要么矛盾的。

  • 柏拉图的不朽论 Plato’s Theory of Immortality

苏格拉底,是西方思想中的完美圣人。他的死之于pagan,就如耶稣的死之于基督徒一样。即使很多基督徒,也把他看做是仅次于耶稣的牺牲。 柏拉图的观点是:知识、真理是非常思想的(“柏拉图式的爱情”)。而俗世的身体,是获得思想的羁绊。死后见上帝,是获得真知的最彻底形式。抽象实际的东西而获得一个概念,这是很数学的东西,在毕达哥拉斯的神秘主义影响下,柏拉图把这一点提得很高。而他的问题在于,他太贬低empirical的知识了。 柏拉图认为灵魂不朽的另一个论据是:知识都是前世的记忆。因为理想的直线在现实中是没有的,所以人不可能从现实中学会这个概念。人之所以有这个概念,是因为这是前世的记忆。

  • 柏拉图的宇宙生成论 Plato’s Cosmogony

这一章有点不知所云。。。唯一有趣的是他用了“只有五种正多面体”的数学发现,来论证。。(?)上帝创造了非常有序的世界。。。(他认为只有两种基本平面形状:等腰直角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的一半那种直角三角形)

  • 柏拉图哲学中的知识与知觉 Knowledge and Perception in Plato

这里面的讨论需要理成三个问题: 1)Knowledge is perception;2)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3)Everything is in a state of flux。

光看这一章,好像了解柏拉图的想法,不得不承认这种想法很独特,很具柏拉图的时代性。关于这个我想了解更多,于是我穿插着读了柏拉图的《泰阿泰德》,这篇就是主要讲知识和智慧的,但是感觉里面柏拉图自己的想法和意图立场不怎么坚定,没看明白。

  •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Aristotle’s Metaphysics 

这一章比较重点的是亚里士多德的共相论和形式与质料的理论。共相论,就是把东西分成“实体”和“共相”。实体是用专名词来指代的,比如太阳、月亮;共相是用一个形容词或者类名来指代的,比如人。形式(form)与质料(matter),是指亚里士多德区分两者,他认为正是凭借着形式,质料才成为某种确定的东西。然后他又说有三种实质:可感觉且可毁灭的、可感觉但不可毁灭的和既不可感觉也不可毁灭的;第一类包括植物和动物,第二类包括天体,第三类包括人的理性的灵魂以及神。亚里士多德关于原因的说法有四种: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

  •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 Aristotle’s Ethics

灵魂分为理性和非理性,非理性的又分为生长的(vegatative)和嗜欲的(appetite)。德行分为理智(可以通过教学习得)和道德(是习惯,涉及于意志的行为)。对于亚里士多德,德行是手段,幸福是目的。而到了基督宗教时代,德行直接变成了目的。

  •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Aristotle’s Politics

亚里士多德认为,一个东西的最终形态更重要。就像人的器官组成了人,人组成了家庭组成了部落组成了国家。他认为国家是人的目的。没有国家来管理个人,人性是很低下的。 国家的目的是good life。 人是有高低尊卑区别的。家畜在有人管理的情况下活得更好。 然后说到了trade。亚里士多德不喜欢trade,不喜欢capital来生钱。他说造鞋子是为了穿而不是卖钱。一个专门的鞋匠不得不卖鞋子,这样做是低下的。 这里罗素分析了一下:land owners一般是向别人借钱的人debtor,他们讨厌利息;而商人一般是放贷的人creditor,他们喜欢利息。(这里我没有明白为什么地主需要向别人借钱。)古希腊哲学家一般是地主阶级,所以讨厌商人和利息;后来的教会也是地主阶级,反犹太也符合了反商业借贷的方向;教会改革之后情况变了,很多新教徒是商人。赞成capital的人开始多了起来。

接下来说,亚里士多德不喜欢柏拉图的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认为的理想的国家,并不考虑政府的形态,而是考虑统治者的道德。因此君主制、贵族制或者立宪制,都可以是好的。如果统治者的道德变坏了,就变成了暴君制、寡头制和democracy(立宪制的否定。。。大概是指混乱?)

亚里士多德貌似农工商都不喜欢,他赞赏的是Gentlemen。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绅士。然后罗素历数了后来的有闲绅士阶级。本来的有闲阶级:柏拉图这样的哲学家,在雅典末期开始没落,罗马入侵后,有教养有文化的人,和有权力的人分开了,有教养的是希腊人,有权力的是罗马士兵。再后来,北方人成了gentlemen,但南方的教士更加有文化。知道文艺复兴,平民开始有文化,这时期开始,大家越来越赞同希腊人认为政府需要gentlemen来组成的观点。然而,法国大革命造成了gentlemen需要保卫自己,于是gentlemen开始不gentle或者没有文化了。工业革命的兴起也造成了文化这个概念的迁移,科学知识变得很重要。另一个因素是教育的普及,使得只有社会精英有文化、组成政府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 Aristotle’s Logic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对后世的影响巨大。如果它只是一个开始的话,亚里士多德会显得更伟大。然而由于他出现在古希腊智慧活跃期的末端,亚里士多德几千年来成了逻辑学的死胡同。 三段论,亚里士多德发明了syllogism:一个major premise加一个minor premise推出conclusion。syllogism有四种形式:Barbara: A+A->A;Calerent: E+A->E;Darii: A+i->i;Ferio: E+i->O。这里A:全肯定;E:全否定;i:特别肯定;O:特别否定。亚里士多德的成就是发明了formal logic。

但是他的缺陷是: 1. 本身的逻辑错误;2. 给予了Syllogism在演绎法中过高的地位。比如说,“马是动物”就可以推出“马的头是动物的头”,不需要三段论 ;3. 给予了演绎法在逻辑学中过高的地位 。induction同样也是重要的逻辑方法。我们说“200年前出生的人都是mortal“,这个是induction来的结果,因为他们都已经死了。

关于三段论本身的逻辑错误,书里面是这样讲的。三段论的一个基本的例子: 所有的希腊人都是人+所有的希腊人都是白人->所以有一些人是白人。这里缺少了一个前提:存在希腊人。 这会引入这样的问题: 所有的金山都是山+所有的金山都是金的->所以有些山是金的。这里缺少了“存在金山”的前提,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我完全不同意!在前提“ 所有的金山都是金的”里,不该隐含“存在金山”的隐含前提,这不是一个逻辑的错误,而是大众用法的错误。如果前提里隐含了存在金山,结论里也可以隐含存在金山。虽然结论是不符合现实的,但逻辑没有错误。比如我可以建立这么一个三段论:所有的金山都是山+所有的金山都是假想的->所以有些山是假想的。此时的结论看起来就不那么让人觉得矛盾了,那么如果山未必都是真实的话,为什么说“有些山是金的”就那么突兀了呢?说到底,这其实是语言运用不足的必然缺点,而非三段论本身的逻辑错误。

  •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 Aristotle’s Physics

这里的内容涵盖了亚里士多德的著作:Physics和On the Heavens 。

首先,古希腊人的imaginative background是,动物是motion的起因。那么天体的运动呢?那是因为天体是神,他们的运动更有规律。这是一种teleological的说法。

Physics这个词,原本是Phusis,意思接近于nature。 讲了一堆内容,感觉没什么厉害或者值得反驳的地方。

亚里士多德的宇宙,分成了月亮以内和月亮以外。说到运动,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想的运动是圆周运动,它永远不会有终止。

  • 希腊早期的数学与天文学 Early Greek Mathematics and Astronomy

没啥。除了我们为文中的一句句子的理解争论了很多,语法掌握得不扎实。

One Trackback/Pingback

  1. 【夏帯 洗える半幅帯 紬紗】夏着物 洗える帯 半巾帯 小袋 四寸帯 薄ピン…

    私はこのようなインターネットサイト、マスターピースです! Googleで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