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Monthly Archives: May 2023

上升的一切必将汇合

上升的一切必将汇合 Everything that rises must converge 弗兰纳里•奥康纳 Flannery O’Connor 韩颖(译) 978-7-02-015329-9 接着读下一本奥康纳的,也是一本短篇小说集。这个标题好有名啊,我以前一直误以为是某本心灵鸡汤类的书,原来是如此冷酷残暴的内容,一如既往的是奥康纳笔下的那些发生在美国南部的故事。 我感觉这一本和之前那本《好人难寻》相比起来,给我感受最大的不同是,这本里主人公也好坏人也好的阶级层次好像稍微比较高一点,里面不乏文化人、知识分子,有好多是这些人物和最最低层劳动人民或者街头混混打交道的故事。 比如《未尽之寒》里面的主人公是在纽约混不下去的(剧)作家一身病样回到老家,然后感觉不管是自己的身体还是自己的生活还难以维持下去了,家里的妈妈各种照顾他也不想花精力理睬,反而是想着花样唱反调,还要妈妈请来平时全家都不怎么交往的神父,结果神父来了对他一顿臭骂,他也骂不过神父,最后只能慢慢等死。如此这般的知识分子的恶,好像对我来说更能同感一点,也好像可以理解多一点同样是南方社会的不同阶层的人的样子。 《悠游我家》和《瘸腿的先入席》两篇几乎可以对比来看,讲的都是家长收养了一个弱势群体,家里现有的那个孩子(或者是成年的下一代)好像和这个弱势群体格格不入。但是奥康纳很厉害的是,这个故事有着截然不同的走向、以及想要表达的内容。前者是下一代无法忍受垃圾弄出了一场几乎小品式的悲剧,后者是下一代渐渐被外来者虏获,反而是家长陷入了自我怀疑。这位家长好像一直是觉得自己是很善良的大好人,所以会去收留一个因为外表肤色被警察各种怀疑的孩子,结果在实践中自己又没办法做到像自己嘴巴上说的那种无条件地信任。 最后讲一下同名短篇小说,这个名字很有噱头,名字是取自以为法国哲学家的思想观点,那在这个故事里是什么意思呢?故事讲的是一个大学生陪自己的母亲坐公交,这位母亲要去参加一个减肥课程,但是又不愿意自己一个人坐公交,因为最近刚取消了种族隔离制度。大学生对自己的母亲也不是很满意,觉得她思想落后歧视黑人什么的,然后看到有一个黑人妇女上车来打扮的和自己的母亲很像就有点得意(觉得这样就让自己的母亲难堪了)。但是母亲对这位黑人妇女带来的小孩却很友善,甚至想给他一些零钱,这一行为遭到了黑人妇女很激动地反抗,大学生也在旁边一直说风凉话和谴责自己的母亲。结果母亲愣了/疯了。 我不再多去分析这个故事里的矛盾,因为矛盾什么的固然很精彩但是其实也都是归属于这篇小说名字里的“一切”了,而是想说说我理解的“上升”和“汇合”。这篇小说、这个名字,让我想到了最近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从前一阵看现代戏剧谷的《樱桃园》引发出来的、也是看《科诺克医生》的时候让我觉得很有趣的,就是所谓的新旧时代/新旧观念的迭代更新。以前我会觉得这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或者说是时代进程不可避免的阵痛,但是现在我会多考虑到一些是不是真的新观念是如此正确、或者说旧观念是很落后但是似乎又有某种时间累积下来的尊严骄傲,在去旧陈新的过程中抹杀这些旧的尊严骄傲是不是一件好的事情呢?而且所谓现在的新观念,过了十几年、几十年、几百年肯定也是会被更新的观念取代的,那是不是现在就可以反思这些新观念的不足了呢?我能想到的比较具体的例子,比如以前工业化机器代替了手工业的工人、工人们失业了;我们用现代的眼光去评判历史人物的行径、雇佣黑奴、歧视女性之类的,首先这种行为合理吗,其次我们现代的眼光肯定也还没有穷尽歧视的范畴吧。我最近对这些事情的反思总结是,有那么多时代的矛盾,还是因为我们人类太过于渺小、人类的行为一共时长就那么点太过于有限,要溯源求真理就得跳出来再上一层看问题,也就是这部小说标题的“上升”。然后“上升”了就会发现其实一切可能都是一样的,一切都“汇合”了,那也不存在什么矛盾了。

2023现代戏剧谷

感觉今年春天一下子演出市场回暖了,五一假期期间要看的剧目很多呢。而且我发现这次现代戏剧谷的上座率普遍不高,人少点看、票也比较好买,蛮舒服的。今年的现代戏剧谷还有了一些新花样,加了一个护照可以敲敲章,还可以和静安的其他项目联动什么的。可惜早已不在静安区上班的人无福消受啊,还是在市中心上班好。今年的三部国外的演出是到最后才宣布排片售票的,我之前还买了别的票冲突换票什么的。现在想来,看剧还是看缘分,看得到看不到是福是祸都不一定的,随缘吧。 我是哪一个A Number2023.4.20静安区文化馆 光影车间 静剧场 今年现代戏剧谷看的第一部戏,现场观众人真的好少啊,不过这样也挺好的,不怕买不到票、位子坐的也比较舒服。 这场戏只有两个演员,父子关系。讲的是一个爸爸在失去孩子以后,克隆了(一些/好多)。前面四幕是有两个性格很不一样的克隆儿子分别来和爸爸对话,一个是很温顺的,一个是很暴躁的,试图还原事件的来龙去脉,结果两个都死了,好像是一个被杀一个自杀。最后一幕是一个完全展开自己生活的克隆儿子,偶遇了爸爸。爸爸想要问他真正属于他的问题,他先是讲了一个隐蔽的故事(这些克隆人如何在地下被储藏虐待),又讲对政治战争的看法,又讲自己的老婆孩子,这些都不能让爸爸的问题得到满意的答复,最后爸爸问他喜不喜欢狗。 这个故事的主题虽然老套,但也有值得讨论和关注的地方。往大了说,就好像造物主造人一样,作为人类或者任何生物不和克隆人一样嘛。往小了说是在讲个人、亲子关系,这个爸爸特别爹,还满口“如果你同意的话,我自首我自杀”之类PUA的话,一会说他想要一个一模一样的孩子,一会说是因为他的孩子的独一无二。最后的结尾是爸爸打开一个超级大的柜子,里面有很多玩偶,爸爸把这些玩偶塞满浴缸,然后浴缸被吊起来吊在半空,没看明白是什么意思。 这个作品是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出品的“医学的胜利”三部曲的第三部,下礼拜再看看同一系列的另一部。舞台改编有点吓人的,特别是转场的时候,很诡异的背景音乐和电视机里的画面,故意营造恐怖的氛围,还有的时候演员突然讲一些莫名其妙的话的时候也会有诡异恐怖的背景音乐。其实结果也没什么,大可不必弄得那么吓人。 tag: Caryl Churchill, 易立明, 樱桃园(肢体剧)2023.4.28美琪大戏院 这部是肢体剧,看下来的感觉更像是舞蹈动作再少一点的舞剧。我自己觉得《樱桃园》的剧情虽然不算很复杂,但是里面人物的情绪立场有点难懂的,至少对我来说是如此,光靠动作表达的话观众可以看得懂吗?结果还是有很多台词的,不仅有台词,还有很多很多重复的台词。就把那些比较凸显个性的台词,一遍一遍地重复,就像舞蹈动作一样重复个好多好多遍。其实舞蹈动作本身还是可以看的,只不过和台词结合在一起以后,反而让人觉得节奏难以掌握。比如说本来我可以通过台词知道情节的推动到哪了,差不多多少可以结束了,现在台词跟着肢体动作一再重复,反而叫人更着急,怎么还没结束。 除此之外,还有好多一眼就能看出来的改编的地方,比如把卢布换算成人民币、莎士比亚tobe、鱿鱼游戏、拍卖。这些看似是编剧的小聪明紧跟时代的改编,其实一个比一个恶心,特别是接近最后的那段拍卖真的太烂了。要是把这些恶心的改编全部删掉,这部肢体剧还是可以看一看的。 最后回到剧情本身,我觉得有点难懂的情绪立场,用一句话总结的话可能可以总结为时代大浪潮淘汰的旧时代的骄傲但同时是不是也是某种价值,到底是新的风潮和价值观过于粗鲁,还是老的传统过于迂腐守旧?但我又觉得纠结于这两者之间,是不是还是过于狭窄,是不是有更高的一层逻辑去解析它?还是说自以为可以如此跳出来上升一层来看这个问题本身,是一种很可笑的行为,因为你就是一个人,还要用人之上的角度去看人的问题? tag: 契诃夫, 科诺克医生2023.4.29云峰剧场 这部是今年现代戏剧谷我最喜欢的一部了,也是易立明的“医学的胜利”三部曲的第一部。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法国的一个小乡村,有一个医生想把医学的概念广为传播渗透到每一个人,他的观点是“健康的人是忽视自己身体的病人”,另一个原来的医生的观点是相反的“”病人是过于国信自己身体的健康人。 两个观点乍看之下,好像前者代表的是文明的进步、科学/医学的发展,这好像是一个关于科学和文明如何慢慢发展并且帮助到大家转变观念的剧。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医学逐渐变成了一种产业,甚至变成了宗教。反之来提醒村民的人,反而成为了人民公敌(因为村民们的生计全部和医学产业结合在了一起,没有了蓬勃的医学,整个小乡村的经济就要垮了),甚至最后被抓了起来,医学终究胜利了。 这个反转蛮厉害的。医生的话说的都没错,医生是一个会写论文的人、情商很高的人、天才型的商人,但是医学怎么就定义人了呢?两个医生的观点都不对,但是最值得警醒的是,为什么很容易一家独大就很恐怖很危险。看这部剧里面的医学的发展还让人想到现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也是对旧行业的挑战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情,但是用一堆互联网氏的玩法和规则堆叠出来的新的行业却造就了另一个怪胎。 tag: Jules Romains, 易立明, 死亡变奏曲2023.4.30上戏实验剧院 这是什么鬼啊,太难看了。 全部用水积满了舞台,演员走动的时候带动着水波,说好听点很花心思,其实很没必要很做作。演员讲话也是各种奇怪,翻译腔太重了,都不说人话了;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也特别bipolar,突然之间天真烂漫微笑,突然之间大声嘶喊,嘶喊量太大了真的受不了。 剧情讲的是原生家庭ptsd,是平凡地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还是真正的痛苦自杀,没有优秀的真的超脱的能力。最烂的是,最后为什么还诈尸了,还后悔自杀了?? tag: Jon Fosse, 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芙?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2023.5.2云峰剧场 这部据说是时隔很久,第一次来上海演出的国外的剧,也是之前来过中国演出好多次的算是小有名气的剧团了吧。但是就是出了幺蛾子,演了一个多小时的时候,突然字幕没了(罗马尼亚语演出,中英文字幕本来就有点小看得很累),演员也不知道继续演。中间有人大声鼓掌,也有不少人离场,大多数的人拿出手机看手机,这时候观众应该怎么做呢?没有字幕的状态持续了大概十五分钟,突然亮灯宣布中场休息。我趁这个休息去旁边便利店买了杯水,回来就听说可以退票,就加入了登记退票的队伍,这个队伍也排的超长的,给人的感觉太差了,明明可以有更好的机制的。 关于剧情,我之前看过一个NT Live的版本,就觉得为什么西方人可以这么说着说着就从衣冠楚楚的文明人变成那么粗鲁野蛮兽性了呢,太会掏心掏肺了。 tag: Edward Albee, 锡比乌国家剧院, 喜悦La Gioia2023.5.6云峰剧场 娓娓道来一个人的一生,一开始还蛮好睡的,后来音乐灯光太激烈,还变成嘶吼的死亡金属了,自我感觉有点太好了。 舞台随着章节有不同的主题变化,有折纸、衣服、树叶鲜花,好像很好看,其实还是自我感觉太好。 中间说“苦痛会过去,快乐会到来,快乐也会过去,苦痛会再来”,最后又不断重复“我们很快乐”,能不能想好一个前后一致的主题?马戏/剧团生活是很唏嘘,看到宣传剧评还说什么从头哭到尾,我是白眼从头翻到尾。 tag: Pippo Delbono,  弗里达 · 卡罗Frida Ki Allo2023.5.7Fancl艺术中心 和前一天看的《喜悦》一样,也是一个人口述人生,这部好看多了。这里加了一些多媒体的背景,还有叙述人和操控多媒体的人的很多互动(用英语),还有和观众的互动(用英语)。和观众的互动主要是关于一些技术故障,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是演出既有一部分。 内容是干货满满,弗里达人生包括事故、婚变、恋人、超现实主义的交错等等;对本人艺术的解读,不是超现实,超级现实的。还有一种超脱感,感觉就是女性的成功史。 tag: Frida […]

好人难寻

好人难寻 Good Man is Hard to Find 弗兰纳里•奥康纳 Flannery O’Connor 於梅(译) 9787513337168 之前偶然的机会去听了一次上图的讲座,讲的是奥康纳的小说中文《慧血》翻译再版,就顺便在图书馆借了两本这位作家更出名的两本短篇小说集。作为一个风格非常鲜明的美国南方小说家,她笔下的人物和背景都集中在美国南方,一方面有着很强的宗教羁绊,另一方面又好像是完全没有善恶观念束缚随心所欲作恶的,这样的情节看起来的确蛮震撼的。 震撼之余,又有一些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一直会联想到一个之前读到过的故事,讲的是患有间歇老年痴呆的老人走失了,遇到一个人冒充是自己的孩子还不断地使唤老人做各种苦力。(想不起来那个故事作者是谁了,好像是Tim Gautreaux?)甚至到后面,读每一个故事的开头,我都在猜想这些人后面是谁在坏、可以怎么个坏法。 另外有一点是听讲座的收获,里面一位嘉宾黄德海说,这里的恶其实是在讲上帝死了。因为新教原来是每个人自己和上帝沟通,他们不通过教会,而是自己制定和寻找救赎的方法。上帝死了,其实意味着一种宗教的崩塌,没有了上帝,那不管做什么都是自己的选择和意愿,更没有任何什么可以来判断好坏的,所谓的恶自然也孕育而生了。但是我在想,现在的中国人大多都是没有宗教信仰了,也就是从小是没有上帝在心中的,其实大家的“路”很宽的,为什么不能活的很洒脱,反而更加拘束呢? 这本短篇小说集里面,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同名小说《好人难寻》当然就有很大的冲击,感觉好像是道听途说的和自己不搭界的人物突然出现,而且如此迅速如此精准地实施恶行,有一种公路恐怖片的感觉,同时格格不入的人反而好像是通过某种践行得到了救赎;《河》里面的小孩好像是不经世事胡乱骗人,还在被教育被洗礼,殊不知好像是更恐怖的大计划师;《人造黑人》印象最深,这么一个大人带着小孩进城的故事,最恐怖的应该是小孩看到大人对自己做出如此懦弱可恶的行为之后还在反过来安慰;《善良的乡下人》里假装老是推销实则玩弄的人真的坏的很彻底,无拘无束,反观假装纯情其实各种小脑筋的绿茶被坏人嘲笑玩弄好像又让人觉得解气。 “只有耶稣才会让死人活过来,”“格格不入”继续说,“他真不该这么做。他让这个世界不平衡了。要是他言行一致的话,你就没什么可做的了,你只要抛掉一切跟他走就成,如果他言行不一的话,你就只要好好享受你仅有的几分钟,以最好的方式离开——杀人啊,放火烧这个人的房子啊,要不就对他干点别的坏事儿。不干点坏事儿就没乐趣了。” 黑德先生一动不动地站着,再一次被怜悯打动了,但这一次他知道了世界上没有言语能够指称它。他明白了它源自创伤,人人都经历过,孩子对它尤其敏感。他明白了人死的时候,只能带它去见造物主。他突然很羞愧,因为他能带去的怜悯并不多。他心怀恐惧地站着,用上帝的目光全面审视着自己,这时怜悯之举像火光一样包裹住了他的骄傲,吞噬了他的骄傲。他以前从没觉得自己是个大罪人,但现在发现之前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真正的不足,否则,他会感到绝望。他意识到从时间开始到现在,从他内心里孕育着亚当的罪恶,到他拒绝承认可怜的尼尔森的时候,他的罪恶始终都得到了宽恕。他意识到没有什么罪恶是大到自己不能够承认的。上帝对人越是宽恕,给人的爱就越多,他觉得在那一刻他已经准备好进入天堂了。

加薪秘诀

L’augmentation 2023.5.3 上生新所 今年的五一假期真的很热闹,去外地的话都是报复性旅游的人超多的,留在上海的活动也多到几乎安排不过来,每个区都有自己的咖啡节、戏剧节,还有咖啡戏剧节。这个咖啡戏剧节据说是第三届了,在上生新所的海军俱乐部里演,其实就是一个像是体育馆或者仓库的地方。 布景相当简单,连观众的座位也是临时搭建的三排椅子。也没有什么台上台下的概念,就是在座位前面是演员演出的地方。问题就是三排椅子都是等高的,演员还要坐在地上表演的话,第三排的观众根本什么都看不见。这倒也不是最严重的问题。 故事是有6+1位演员轮流讲台词,讲的是是第二人称的你要去找老板谈加薪,接下来遇到的各种大大小小的决策树和结果。其中不乏循环打转的,也有一些看上去对事件有所突破结果也不了了之的。但是看的出来,这个话剧改编的是一部很老的作品(相对于职场的演变来说),几十年前的内容,现在看起来真的适用性很低。而且为什么我老是记得我读过这部佩雷克的原著的,但是却也找不到任何记录了。本来我还买了同一天晚上也是在上生新所演的咖啡戏剧节的另一部话剧,下午的话剧那么难看,让我对整个戏剧节节目的质量感到担忧,而且这一点从节目海报的简陋上也可以看出来一点。再加上看完《加薪秘诀》之后我还要赶着无薪加班几个小时,所以就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