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Daily Archives: April 25th, 2020

鼠春戏剧挑战月海外波 La Reprise

La Reprise 2020.4.23 正如这部剧的标题一样,这部剧是一种“复述”,更是各种嵌套的复述。从外到里,顺序来看。 一开始是一个人出来讲关于演出的意义,他说演员初上这个舞台是0到1的质变,但是演员固然重要也仅仅是送披萨的人,披萨本身好不好吃更重要。 然后是一场试镜,请了三个演员分别来试镜接下来要演的角色。此时就开始介绍要演的内容,是根据发生在比利时小镇的一件真实的凶杀案件改编的。 再下来,便是试镜的这些演员通过了试镜,直接开始在舞台上分幕来演出这场凶杀案了。这是一场血腥暴力甚至让人有点难以理解的杀害同性恋的案件,有被害者的父母在卧室里等不到孩子回家的着急的场景,还有凶手自己的爱侣之间的交流,还有超级直白的凶杀过程等等。 现场的表演的还原未免过于真实,老年人全裸在床上、被害者被扒光摔在地上、鞭尸、在尸体上小便等等。让人产生了很不舒服的真实感。 嵌套不止于此,因为我们能看到的台上的演出,还伴随着同时在背景幕上播放的同样是这些演员扮演的几乎是同样的场景。被投幕的镜头更像是当初真实发生的样子,而现在舞台上的演员们试图把它在舞台上现场还原,两者之间是同步发生的,但是能看得出来总有一点些许的小动作上的不同,或是同步或是一种衍生。 而凶杀的那场,投幕的内容并非是原先的被认为是原型的内容,而是直接把现场舞台上的演出实时拍摄投放。嵌套出现了自指。 回到故事内容本身,同样是讲小镇同性恋受到的不公和歧视,但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似乎创作者是想把这段经历和小镇本身的环境历史联系在一起。一直在铺垫和强调,这座比利时的小镇原来是人丁兴旺的一座工业城市,几乎所有人都在同一座工厂里工作几十年一辈子,但是经济衰退之后,整个小镇失业率超级高。不知不觉中,似乎是把资本主义工厂萧条失业的背景联系到了仇视同性恋的暴力。 故事之外,形式很用心,这种用心也让人思考。 我觉得最厉害的地方,是另一层“复述”。在试镜的时候,有一位演员讲到一个场景,说是一个人走上舞台中央有一把椅子,从天花板上掉下来一跟绳子,主人公站到椅子上然后把绳子缠绕在自己的脖子上。此时他等待着观众的反应,要么观众不管不顾,要么观众上来阻止。说的时候,大家也仅仅把它作为试镜的时候演员描述自己的演出经历。等到把整个故事讲完,整部剧临近结束的时候,扮演被害者的这位演员再次回到舞台中央,我们看到他站上一把椅子上把绳子缠绕在自己的脖子上,他把之前在试镜的时候讲些内容又讲了一遍。接着全剧终。 当着观众的面上吊自杀的事情,前不久我看到Tim Crouch在《I, Malvolio》里刚做过,之不是Tim Crouch是在玩弄观众。但是这部剧真的是在布莱希特式的间离,他是在唤醒呼吁观众的行动,这种行动不是字面上的把椅子稳住之类的,而是和所讲的故事内涵相关的。 之前Milo Rau的《轻松五章》来上海演过,因为我持有偏见(小孩主演)而错过了。这个名字我现在记住了。

鼠春戏剧挑战月海外波 波兰四部

Anti-Gone TRIPTYCH” Part II 2020.4.19 山羊之歌在舞台上唱歌加上前面的舞者跳舞,剧的标题是把安提戈涅拆开来成了“I was Anty, so I am gone”。故事理论上讲的就是安提戈涅的故事,但是反正歌词我也听不懂舞蹈我也看不懂,只能默认了。歌和舞不完全是同步的,有的时候歌唱完了舞还没有跳完,然后就是没有任何背景音乐的干跳,也不知道怎么掌握节奏,所以群舞的话不那么齐。总之,可以说我没看懂吧,所以也不多评论了。 Tag: Grzegorz Bral, Teatr Pieśń Kozła, 山羊之歌剧团, Sophocles, (A)pollonia 2020.4.20 这部剧貌似很厉害的样子,有接近四个小时的长度,其内容也是非常的多,把三个故事融合在了一起。第一个故事是埃斯库罗斯(Aeschylus)的Oresteia Trilogy,Agamemnon为了战争胜利杀死自己的女儿,他老婆Clytemnestra因此杀死了自己的丈夫,他儿子Orestes为此杀死了自己的母亲。第二个是欧里庇得斯(Euripides)的《阿尔刻提斯》(Alcestis),Admetus要死了但是可以如果可以找到一个替死鬼的话就可以继续活下去,他的老婆Alcestis变成了那个替死鬼。第三个故事是波兰作家Hanna Krall的,讲的是在二战迫害犹太人的那个时期,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放弃一个小孩。 把这三个故事连接在一起,主题就很明显了,那就是“牺牲”。我们可以分开的来解读三个故事里的“牺牲”或者是“自我牺牲”,再来比较其中的不同。前两个是古希腊的神话故事,好像离我们很遥远,最后那个关于集中营的故事,离我们时间上并不遥远但是人们却似乎已经渐渐遗忘了其中的教训。在集中营的股市里面,有一段类似于演讲式的控诉,意思大概是听话作恶的大多数并没有什么事,女主谴责他们关上了心房,不舍身处理地考虑被害者。我觉得不一定是这样,是他们不觉得自己会成为被害者,或者是他们觉得自己不作恶也会成为被害者,这才是恐怖的地方。 回到关于牺牲的主题,我觉得问题的关键在于为什么要牺牲,这和“为什么需要英雄”的逻辑是一样的。三个故事,一个是为了祭天战争胜利,一个是为了和神的交易让自己活下去,一个是小牺牲为了让自己活下去只能闷死什么吵闹的小孩、大牺牲是弄死所有犹太人,这些牺牲的目的都不成立啊,这才是问题吧。 舞台的表现方面,很颇具实验性质。在一个很大的舞台上,场景不断地转换,还有在舞台上地摄影师在拍摄一些镜头投影在背景上。因为有种种牺牲的场景,所以会出现很多血的地方,一律是用口红来代替。特别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这个影像记录在拍摄舞台上的表演之外,还会偶尔拍摄观众席上观众的表情动作反应。这些观众简直就像托一样,表情都非常认真严肃,还有一个简直像是已经睡着的样子也可以被解读为在默默深深思索。 Tag: Krzysztof Warlikowski, Euripides, Aeschylus, Oresteia, Hanna Krall, MIĘDZY NAMI DOBRZE JEST We’re All Good 无论我们如何努力 2020.4.21 是一部改编自话剧的影像记录,把话剧舞台上天马行空的场景变换搬到电影的镜头之下。故事讲的是住在一起的三代人和邻居聊天看电视,电视里的明星啊、制作人接下来又出来和她们互动啥的。画出来的房间和器具,无厘头的话题和逻辑。非常日常生活,甚至是贫穷的生活,微小而无意义的追求。时间和空间上的循环与嵌套,被丢弃的杂志,电视节目和三代家族和导演。 最后是对波兰的质疑和否定,波兰如何得以保持自我和外界的流失和被侵蚀,这也是点题的地方。英文的翻译是“We’re All Good”,其实反而是这个中文翻译可能更贴近原意。我对这样的卑微的自我审视看得蛮高的,反而想到很多波兰厉害的地方。比如戏剧的实验性前瞻性,可惜这些立意很好执行并非我的菜。 Tag: Grzegorz Jarzyna, Dorota Masłowska, 2007: […]

鼠春戏剧挑战月海外波 Drawing the Line

Drawing the Line 2020.4.17 主人公是一个英国的法官,突然之间他被派到印度去负责给印度和巴基斯坦画边境。到了那边以后,他想见一个甘地却被拒绝了,然后被委派了不同派系的人来做助手帮助他决定边境怎么画法。可是他是一个之前对印度、对地理都没有什么了解的人,只能硬着头皮上。后来他还受到官方的压力做了修改,最后虽然边境画完了,主人公也接近崩溃,一心只想回家隐居。 前面一直强调男主对印度的无知,但是为什么这个男主被选上了呢?为什么他被选上却并不让我觉得讨厌,因为对人性和公正的认知比专业更重要?我觉得这个故事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作为个人,如何在大环境下,做到自己该做的而不仅仅是一颗政治棋子或者世界洪流的棋子。剧中有很多来自不同的宗教派系的人,还是很不稳定的局势,暴力、斗争俯拾皆是,但是厉害的是他们都是自己。其中还有很多值得讨论的多方博弈的点,比如甘地对男主的不接受,甘地的宗旨,男主最后的妥协和羞耻,两国领导人的新生等等,但是我也不高兴展开了。还有宗教性的带有哲学性质的关于行动、(被)行动和结果的讨论,也可以多思考一下。 A man does not attain freedom from the results of actions by abstaining from actions, for no one ever even for a moment exists without action. 标题取得特别好,一语双关,既是是实实在在画地理边境线,又是指作为一个人在抉择的时候有一些必须遵守的底线。我还觉得难能可贵的是,所谓的底线远高于利益得失,就像剧里面说的我们应该“better than this”,而现在decency都是一种奢求了。 Tag: Howard Brenton, Howard Davies, Hampstead Thea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