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Daily Archives: September 3rd, 2017

圣彼得堡故事

圣彼得堡故事 Le Roman de Saint-Pétersbourg 弗拉基米尔•费多洛夫斯基 Vladimir Fédorovski 马振骋(译) 9787547300947 为了国庆的俄罗斯之旅,我要开始恶补俄罗斯的相关书籍了。费多洛夫斯基是俄罗斯的旅法作家,他用法语写了一系列的关于俄罗斯的轻松历史故事书,包括三部曲《圣彼得堡故事》、《克里姆林宫故事》和《独特的俄罗斯故事》。我就从这本很轻松的八卦书《圣彼得堡故事》开始。 简单来说,这本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圣彼得堡这座城市的产生和崛起,主要和政治领袖相关,从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一世到叶卡捷琳娜大帝以及她的爱臣波将金,是宫廷里对欧洲西方发达国家的向往和崇拜促成了圣彼得堡的发迹,又结合了俄罗斯民族特有的豪放的性格在圣彼得堡发生的宫廷大戏。第二部分是讲的是各种艺术家文学家,为爱不停折腾的普希金、和法国结缘的屠格涅夫、圣彼得堡不是他的福地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白银时代的诗人勃洛克,以及各种文化沙龙等等。第三部分从文学家们的百花争鸣到了革命时期的文艺圈,到了被共产党统治的列宁格勒时代,最后回归圣彼得堡。 这本八卦书还是很容易读下去的,内容也很浅,正好切合了我对俄罗斯历史的无知,蛮适合我的。即便如此,我却依旧发现书里面有不少容易让读者误解的描述,有一种时间上的错觉,不确定是我读者不够够格还是翻译不那么完美。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在看书的前三分之二的时候,真的好像在看好戏一样,看这些官场的沙皇、大将们各种很嚣张的性格,以及文学家们近乎奇葩的花式作。然后后面又突然看到这些我本来都有点嫌弃的任性的人们被清洗的样子,又觉得他们超级可怜。

赤色博物館

赤色博物館 赤い博物館 大山誠一郎 倪志榮(译) 9789863585039 大山誠一郎又一本被台湾引进翻译的作品,依然是每篇一个案子的短篇小说集。所谓的赤色博物馆,是日本警察厅的资料馆,主人公是资料馆的女馆长,不介入任何的实际案件调查,光依靠资料上的案件描述和简单的官员的人肉跑腿,推理出甚至已经尘封多年的案件的真相。读完以后还是觉得没话说,没什么破绽,推理也很圆满。唯一的不满,可能是女馆长像柯南那样爱吊人胃口,明明已经知道真相了,还不说穿,给下属派任务也不肯多说一句背后的原因,一定要最后一下子大揭露显得自己很厉害的样子。 接下来还是简单地记录一下每一则案件的谜底(反白),否则我的烂记性真的很容易对不起这本精彩的推理小说。其实其中《直到死亡分隔共犯》之前在豆瓣上读过民翻的,这次重看居然也只记得开头记不清结尾了。 面包的赎金 パンの身代金 很多年前的案件,有人在面包里藏针,来要挟索取巨额赎金,面包厂老板在警察的陪伴下去交钱,巨额现金留在现场、面包厂却就此失踪了,过几天在附近发现了他的尸体。真相是面包厂老板和警察说好了,让警察独自/冒充面包厂老板去交赎金,面包厂老板利用这个不在场证明去杀另一个人,却反过来被制服杀死弃尸了。 复仇日记 復讐日記 已经结案的资料里有男主凶手的自白,说是自己的前女友坠楼身亡,通过推理发现是前女友的现男友所作所为,于是行凶杀死了对方。真相是杀死对方的是前女友,男主通过调节空调温度和自白书来混淆尸检对死亡时间的判断,为的是保有前女友的清白。 直到死亡分隔共犯 死が共犯者を別つまで 意外车祸死者临死前袒露自己参与了交换杀人。真相是,他不仅交换杀人,还冒充了自己杀死的人和委托他交换杀人的女人继续生活在一起。 火焰 炎 女主儿时最幸福的时候,妈妈肚子里又怀了孩子,爸爸也对她很好,她最喜欢的阿姨也马上要来她家做客。一场火灾,家里的所有人都死了,发现一具男尸和两具女尸。一具女尸是身怀孩子的,另一具没有生产过的迹象但是和第一具女尸有血缘关系,由此判断就是姐妹二人。真相是阿姨和女主的爸爸有染,女主本来就已经是阿姨和爸爸的孩子了,妈妈假装怀孕认下了。没想到又一次阿姨和爸爸有染,于是妈妈给包括自己的三人全部下药,一把火烧死了所有人。 至死不渝的提问 死に至る問い 最近发生了一件和三十年前一模一样的杀人案件,杀人的手法、弃尸的地点,甚至死者衣服上面的血迹的样子都一模一样。死者衣服上的血迹成了破案的关键,因为三十年前的血迹不属于死者,最近的案件的血迹也不属于死者。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大胆质疑,相隔三十年的凶手会不会是同一个或者是亲戚关系。真相是提问的这个记者就是凶手,她从小受到父亲虐待,三十年前的凶杀案就是她反抗父亲带回来的想要侵犯她的陌生人,三十年前的血迹就是不小心沾到的她的父亲的血。但是不久后,她的父亲就意外死掉了。长大后的她成家生子,渐渐发觉自己也有虐待孩子的行径,不禁形成一种只要自己不是父亲的亲生孩子,自己就可以改变虐待孩子的基因习惯的想法。但是她的父亲已死,除了还保存在警察厅资料馆的三十年前的案件血迹记录,再也没有其他的痕迹。这篇给我的印象最深,和之前那篇《有理由的密室》有类似之处。总觉得好像并不是那么百分百的滴水不漏的逻辑,但是又觉得这样的推理正好砸中真相也很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