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Monthly Archives: June 2014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Flowers for Algernon Daniel Keyes 小知堂(译) 9787503943348 不管是阿尔吉侬还是花束,都感觉好少女风,所以这是一本光看名字我是绝对不会读的小说。但是人家好歹就是雨果幸运双奖得主,我还是抵不住这双重光环的光芒去读了。 这本书里面主人公的起伏和回归,其实有两点让我并不那么满意。第一,书里面把聪明起来的主人公的为人处事的态度变得很差,这样刻意的把智商高等同于情商低的设定我不是很赞同,因为在我理解,越是聪明有才华的人应该越是humble才说得通。第二,关于智力的突飞猛进,为什么主人公那么聪明了就不去研究发明一个能够使自己更聪明或者使自己保持聪明的办法呢?虽然这有点像向精灵许愿想要更多一个愿望,但是为啥就不行呢?关于这个情节,我想到Ted Chiang笔下同样是智力剧增的一个故事《Understand》,感觉那个故事的格调高多了。 是选择智慧的残酷,还是愚昧的安逸,对我来说是个很简单也很现成的回答。这个问题虽然很好回答,但是一旦是放到实际的生活场景中,就很难做到嘴上说的那个选择。安逸真的太诱人了。

SPEC~結~漸ノ篇

能不能再粗糙一点,虽说这只是大结局的前篇,但是作为一部单独正式上映的电影,就这么点纯铺垫而无任何亮点的情节好吗?不能因为片长有长达90分钟,就可以以电影的身份出场啊,其实就算是只是电视SP我也不愿意接受啊。为了撑满这90分钟,要么就是各种老早的片花来填,要么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各种boss的耍帅中二。关键在于,到现在为止,谁是终极boss,终极boss的目的是啥,我还是一点也不知道啊。 这集给我唯一的收获,是里面提到的一段台词。说是因为特异功能而引发的战争,并不是人种战争(SPEC持有者和普通人之间的较量),而是相信人类潜能的人和要扼杀这种可能的人之间的较量。我以为没有特意朝这方面想过,现在一想觉得这句话好有道理啊。所谓的战争,应该就是因为理念不同引起冲突,双方为了捍卫自己的信念而去争取的过程。也只有当缘由是这样的时候,那才值得去为之奋战。不可能也不应该仅仅因为你是属于每个国家或者某个地区的人,就要为这个国家或者这个地区作战,就要站在你身处的这一边。如果中日交战,你不该仅仅因为你是中国人,就要去为中国去打日本;就好像如果有特异功能引发的战斗,你不能因为你是普通人,就要站在要消灭特异功能持有人的这一方。不能让你生来就有的、无法控制的特性,来决定你所处的阵营,能决定阵营(也就是选择的道路)的只应该是自己的信念和想法。

一匹马两个人

一匹马两个人 迟子建 9787532145300 中国乡土文学我读得很少,这本被收在“中国短经典”里,应该算是比较经典的一本了吧。给我带来的感觉是和我预想的农村生活很不一样,太梦幻太甜美了。我不喜欢农村题材,更受不了甜美风,对我来说是双重的后悔花时间读了这本书。每一篇一开始的时候,都能从一些基本设定的描述中读出一种很原始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是感觉人再怎么努力也无法突破的。这种感觉很真实,我觉得也是作为中国人都能体会到的,是一种乏力感。就算是再纯朴再善良的老百姓,日子过得就是这样作孽。但是作者很奇葩的地方是,在我看来每一个必然是悲剧收场的故事,她都能搞成很甜很甜的近乎言情感的完美结局。 我可以理解,这位东北作者迟子建,她秉持着一腔对于东北大土地农村的原始风气的怀念和热爱,所以不断地在故事中推崇这种风气。但是作者光说这种风气好,然后把遵循这种风气的人都按上个好结局,却没有说出来这种风气好在哪,为什么遵循原始风气的人会有好的命运,我觉得这样做很不能让人信服。

科幻世界译文版 2014-03

The Three Stigmata of Palmer Eldritch Philip K. Dick   The Barbie Murders John Varley   Pump Six The Tamarisk Hunter Paolo Bacigalupi Philip K. Dick 菲利普•K•迪克 The Three Stigmata of Palmer Eldritch 帕莫•艾德里奇的三处圣痕 故事讲的是市场上有一种垄断的非法药物“糖麻”,食用后给人以幻觉,可以代入模型中人物的人生。该药物的拥有公司,做的生意是把各种东西做成缩小版加入模型出售给大家。而如何决定将哪些东西做成缩小版,则取决于潮流预测员,这些人或多或少有一些预测未来的能力。本书的两位主人公就是该公司的老板Leo Bulero和一把手的潮流预测员Barney Mayerson。标题里的Palmer Eldritch是一位传奇性的人物,但是其实在故事中从来没有真正地出现过。据说他新近回到地球,带来了一种可以替代“糖麻”的“嚼麻”。食用“嚼麻”同样可以给人带来幻觉,但是不仅局限于在缩小版模型里的角色扮演幻觉,而是可以任意改变的幻境。于是便展开了一场Leo Bulero和Barney Mayerson分别试图推翻这个潜在竞争对手的决斗。 这部小说的另一独特之处,在于它还涉及到了一些宗教层面的内容。标题的三处圣痕,最初指的是耶稣被钉上十字架时身上留下的伤痕。Palmer Eldritch的三处圣痕,是指他扭曲的下颚、金属右手和光电眼。而服用过“嚼麻”的人就会常常看到带有这三处圣痕的别人,似乎Palmer Eldritch会不经意地出现在所有的地方、取代所有的人。 接近结尾的地方,Barney和他的女友有一段对话讲到一个关于猫的笑话。说是一家女主人开晚餐会,在厨房准备了一块五磅的牛肉准备下锅,然后去客厅招待客人。从客厅回到厨房,发现牛排不见了,在角落里是她家的猫。是猫吃了牛排吗?女主人和客人们给猫称了体重,正好无磅,于是一位客人就说:“这就没错了,牛排就在这儿呢。”大家都很满意,因为他们现在知道了真相,他们有了实际证据。突然有一个人感到一阵不安,那猫在哪里呢?Barney的女友总结说:猫不是牛排,但是猫可能是牛排在那一刻的表现形式。而人类,可能也是创造人类的神的一种表现形式。正如有Palmer Eldritch的三处圣痕的食用了“嚼麻”的人,也是创造了新的世界的Palmer Eldritch的表现形式。 在阅读过程中,正如宣传词所说的,整部小说给人的感觉就是“似真似幻”。我常常有一种踏入《Inception》世界里的即视感,似乎是一层套着一层的。通过使用药品而进入了一层幻觉,然而这一层幻觉之上是不是真的已经是真实的世界了,很难去判断。“糖麻”和“嚼麻”之间的斗争,一开始的时候,我以为只不过是经济斗争,一个市场的垄断者千方百计地不让另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进入市场。但是看到后来,似乎新来的竞争对手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新的产品,而是一种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产品。一直到故事的最后,看来不管是Leo还是Barney都已经回天乏术了,但是我们却也始终不知道Palmer Eldritch真正的身份和目的。 John Varley 约翰•瓦利 The Barbie Murders 芭比谋杀案 […]

Game of Thrones S4

不知不觉竟然已经播到第4季了,这几年中,身边不断有人把原著跟看到最新出版的那本,而我还是停留在第一本上半本看到一半的进度,这还是电视剧开播前一年的事情,好惭愧。新一季的开播我非常期待,然后看着看着看到大概第5、6集的时候有感觉略无聊,因为人物线索铺得太开,转念想想现在留下的几位主角似乎也没有我特别喜欢的了,所以觉得没啥意思了。可是把本季最后两集看完后,又突然觉得有意思起来了。铺垫了很久很久的剧情终于有实质性地发展了,虽然还是可能只是一点点骗骗我这种无知观众的苗头;几条分得很开的平行线索终于也有望交叉了。特别是最后一集,Arya乘风破浪地去往北方,突然又有一种崭新的冒险要开始的感觉,很好。 我来学学Arya列名单,因为讨人厌大王Joffrey在本季终于寿终,红衣女本季戏份不多暂时眼不见为净,我更新后的不喜欢人物排名前三甲是圣母、Samwell Tarly、Jon Snow。圣母感觉就是离我们最接近的意义上的革命者,她带领军队用暴力来解放奴隶、建立所谓的自由之城。我最在意的是两个细节,一个是她在召见子民的时候,旁边的姑娘会在她名字前面加上很长很长一串的title,当人治到了一人独政的程度,想想就很恐怖;还有一个细节是她的下属奉劝她“answer injustice with mercy”的时候,她坚持要“answer injustice with justice”,但是打着justice的旗帜其实做的是和injustice一样low的勾当。Jon Snow和他的胖子好基友我也看不下去,没道理守卫北墙那一站Sam会不战死啊,这太不科学了。 这一季中,相当出彩的反倒是几位本季新人物:施虐狂Ramsay Bolton、北方的“白发魔女”Ygritte和浪荡王子Oberyn Martell。特别是我对Oberyn的印象最为深刻,虽然那段他和大力士决斗的桥段我没有直视,我一度以为他真的会获胜的,后来如此突然死的那么惨,有点难以接受。

True Detective S1

这又是一部不是那么常规的剧集。虽然从看第一集到最后一集,我的战线拖得非常长,但是每一集每一集是看的很有连贯性的。有点看得挺不下来的感觉,但是一旦停下来了,似乎也并不那么急着把它看完。这样的悬念的制造气氛不会很浅,也不会深得让观众感觉大吊胃口有点太刻意。 我觉得这部剧最出彩的地方,与其说是骇人听闻的谋杀案的剧情,其实更是这两位侦探的人生经历。所谓真正的侦探,应该是那种生来就是为了追求真相的人,这样的人可以没有那种神一般的推理功力,但至少有一颗真心追求真相的心。他们可以性格迥然不同,但是世俗的人生必然是失败的。一方面,对真相探寻的热忱无法支撑完美的私生活,比如Rust;另一方面,而拥有完美的家庭生活也不可能去搭上侦探这条道路,比如Marty。这样的两个人最后可以走到一起,靠的是拥有一样的人生使命的召唤? 关于这两位,还有一点我很佩服的是他们坚持自己的判断。我记得多年前,美国911事件之后,美国政府把矛头指向了恐怖主义;最近在中国发生的招远麦当劳杀人案,最后的重点全变成了邪教组织成员行凶。对于这两件事情的走向,全部是使我觉得不可思议到下巴都要掉下来的。我指的并不是这两起恶性事件本身,而是如何人们会这么轻易地(被引导)把矛头这么单纯地指向一派主义或者是一派邪教。因为在我看来,这么丧心病狂的事件背后的起因,肯定是有更复杂更深层次的因素,问题不在于恐怖分子或者邪教的存在,而在于为什么恐怖分子或者邪教会存在,其原因必然是更具有普遍社会性的。但是现在的当局媒体导向却把矛头指向一小派,用这派人的念像作为幌子,大大弱化了真正的诱发的原因。便利之处是,愤怒的群众有了很直接的发泄对象,同时也减轻了当局的压力,因为按照他们的心机宣传“坏事都是坏人做的”,那自然和管事的就无关了。这样的结果,美国打着反恐的幌子,开始各种监听事业,这种把所有人预设成恐怖分子的打击恐怖分子的方法,难道不是一种文明的倒退吗?很巧的事,这部剧集第一季的大boss也算是邪教一种,Rust和Marty的做法是纠住那个具体犯罪的人步步逼近。这样的做法,看似好像比针对一整个邪教更狭隘,但是在我看来是要更全面。因为作为侦探的个人,他们不可能去对付所有的恶,那么对于他们而言真正的战斗就是一个实体对另一个实体的。这样的实体,虽然他是邪教的一个成员,但是他就是实实在在犯下罪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