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Monthly Archives: December 2013

The Escape Artist

我最近观察到英剧的一个新的走向,那就是当你看到这部剧的标题的时候看不出来到底是一部在讲什么的剧,当你看到这部剧的简介的时候还是看不出来,就算你看完了完整的第一集(虽然一共才三集)还是看不出来。《The Escape Artist》是最好的典范,同时也是好看的典范。看标题和简介的时候,我一度以为是一部描述辩护律师非常厉害能在法庭上巧舌如簧的剧,看第一集的时候没想到剧情急转直下从我预想的律政剧变成了实实在在犯罪剧。说实话,要不是David Tennant头牌主演,我差点就打算弃剧了。很庆幸我看下去了,剧情完全走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方向。看完第二集,我也是怎么也想像不到第三集会是这样的走向。防痴呆剧透反白:Will最后设局杀死了Liam,然后把一切伪装成意外,并为自己辩护而逃脱了法律。很精彩! 前不久在读《这本书叫什么》,里面有这么一道谜题。说是A、B、C三人穿越撒哈拉大沙漠,全靠每个人身上自己带的水壶里的水才能生存。A蓄意杀死C,于是在C的水壶里下了毒。而与此举全然不相干,B也蓄意杀死C,他在不知道C的水壶已经被下毒的情况下,在C的水壶上钻了个小孔,想让水漏掉,渴死C。结果C被渴死了,问杀人者是谁?看似很简单直白的一个问题,但却很难得出一个众人皆赞同的结论。既然在被证明之前所有人都是清白的,那么不如试着反过来想一想,用辩护者的角度想一想。A的辩护可以是,既然C是渴死的,那么说明C没有喝到A下的毒,那又何来A毒死C这一说?B的辩护可以是,A下毒在先,B的动作的实质结果是没让C喝到下过毒的水(把下过毒的水倒掉总不是什么坏事吧),反倒是B的所作所为延缓了C的死亡(中毒死总比渴死快)。 很多事情我们都以为是有因果关系的,那些没有因果关系的事情通常人们还要编出一个“因果报应”的理论来寻求内心的平安。老百姓受不了没有“好心有好报”的基本设定,治理国家的法律更是必须用一些设定好的规则来评判罪行。所以《The Escape Artist》里面的这些剧情的发生,自然就很顺理成章了。但是实际上,因果的逻辑关系似乎比我们想像得要复杂得多,或许复杂到无法用逻辑来做合理的推断和解释。那此时又该怎么办呢? PS:David Tennant今年好高产啊,而且质量都相当高!《Broadchurch》、Doctor Who 50周年、《The Escape Artist》,接下来还要去演美版的《Broadchurch》。所以Matt Smith离开(对他本人而言)也未必是坏事啦。

The Time of the Doctor

我觉得我有必要放下对Moffat的种种不满来评判这部圣诞特辑,如此复杂且疑点众多的圆满到底是好是坏可能还是两说,但是我还是被按倒按钮了。就在11重新化身年轻,看到Amy的那一刻。这一刻,比得上任何一个他打败Dalek或者cyberman的瞬间,也比得上任何一个他流连于新的星球和Clara身边的时候。就冲着这一个画面,我愿意给这场11的谢幕一个五颗星。

Castrovalva

老版的Doctor Who,除了一集20周年的《The Five Doctors》,我都没看过(脸红)。我决定重启观看老版计划,还是和小伙伴们一起看,一起看的第一部是《Castrovalva》。这是5出场的第一个故事,一开始就是5从4来regenerate的镜头,接下来便是5借regeneration的名义各种晕倒。好在Doctor的companions都好厉害,而且Doctor还特意帮自己的三位companions都安排好了角色,一个做coordinator、还有两位发挥自己各自聪明的特长(渊博的宇宙知识和计算的能力)。我完全不用担心companion可有可无显得一点作用也没有。本集还有Master的出场,我一直也很喜欢同类的死对头的这个概念。 至于剧情,我相当喜欢。新版的Doctor Who常常以地球为主战场,各种外形人物入侵地球然后Doctor来解救大家。我并不是觉得这样的设定有什么问题,我并不抱怨,但是有时候总会觉得Doctor作为能够在时空穿越的time lord,在地域上那么局限了一点点,对于地球、英国、伦敦太偏爱了那么一点点。所以当我看到老版的这个故事的场景架构是Castrovalva这么一个神奇的地方的时候,我很开心,我很享受Tardis带着观众去未知的形形色色的宇宙冒险的感觉。而这个Castrovalva则更加特别,它还采用了埃舍尔的画的概念,不仅仅有来回循环的楼梯,还有各个场景出乎逻辑的衔接的画面。这样的世界也只有作为time lord的Master才能创造的出来,惊艳的感觉。 记得前几年我刚喜欢上Doctor Who的时候去找来老版的看,看了几分钟就因为场景道具科幻得实在太简陋而看不下去了,虽然新版的前几季的道具和特技也没有多先进。但是这次看的时候,老版的简陋一点也不困扰我,反而让我会心一笑,说到底还是一个好故事比较重要。 最后是这集题目的释义,它来自于埃舍尔的一幅同名版画《Castrovalva》。其实我觉得这个概念更像埃舍尔德另一幅画《Print Gallery》。 Castrovalva Print Gallery

完美无缺的名侦探

完美无缺的名侦探 完全無欠の名探偵 西澤保彦 王静怡(译) 9787513307918 读这本西澤保彦的感觉和我读前两本完全不一样,准确地说,这本我一点也不习惯,甚至有点读不下去。这本《完美无缺的名侦探》依旧延续西澤保彦科幻crossover推理的手法,男主人公的超能力是能在潜移默化中让他周边的人想起并愿意自动透露最细微的记忆细节,女主人公的超能力是能在不知不觉中把解决问题必须的人物聚集在一起。在这两条之下,便是纯粹的推理小说,推理的主人公并不是如标题所显示的那位完美无缺的名侦探,而是接触到这位男主人公的每一个人自己,因为每一个人在审视了可能连自己都忽略的细节之后,都发觉了事情藏在背后的缘由,并推理出事件的真相。我不喜欢这本书有两大原因:第一,我受不了这样的推理。一件事情,或者几个小细节,其实可以由很多可能的情形来解释。把最容易想到的make sense的那个情形作为事件的真相,有点不够服气。第二,这本书里面人物出乎我意料地多,并且名字都是不那么常见地日本名,而且叙述的时候名和姓分别混用的情形特别多。说实话,我看到后面那么多人名几乎有点晕了,已经超出了我人名记忆能力范围。

Broadchurch S1

我有一点纠结到底给这部剧四颗星还是五颗星,主要是因为我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的悬疑剧。 它讲的是一个小镇里突然发生了一起闻所未闻的凶杀案,被害者是一名11岁的男孩,如此惨的命案在这样平静的小镇里根本难以想像,接下来便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看前几集的时候,我有一种感觉好像是在看《冷血》,因为虽然涉及的内容情绪波动会很大,但是整部剧的叙事口吻是相当冷静的。所谓的冷静,是指观众可以明显地感受到镜头、构图、画面色彩之特别。往往在一个叙事的场景之下,会取一个相当美的海景、或者是无关紧要的一杯果汁作为重点对焦的对象。让我觉得,似乎导演是想要让观众不那么得过度沉浸于其中人物的感情纠葛之中。但是与《冷血》最大的不同是,从《冷血》的最最开头,我们就知道了凶手是谁,而这部8集的连续剧一定要是看到最后一集才能知道凶手真面目的。 这样做的目的,无非就是要吸引观众看到最后一集。但是双刃剑就是观众知道最后才会揭晓凶手,也就是说前几集说的天花乱坠的那些嫌疑犯显然肯定不是凶手。这一点似乎很容易拆穿,但是其实我还是被骗到不少的,我一度以为那个教士就是凶手,原因是这个教士毕竟是Arthur Darvill出演的。还有一个可能的解释,是编剧根本不介意大家前面就排除凶手身份的成功行为,因为他聚焦的是这么一件惨案如何把镇里的居民生活弄得天翻地覆、如何把人们内心最黑暗的东西一一唤醒。这一点我觉得这部剧做的很成功。 在得知最后大结局之后(防痴呆反白大剧透:最后的凶手是Ellie的老公,他和Danny有特殊关系,激动失手弄死了Danny。),说实话我是有点不服气的,而且我觉得剧情还有好几点奇怪的地方。比如为什么Susan后来要把滑板给Tom?DT为啥愿意透露给媒体之前的案件的真相,他不是号称是不想让女儿知道吗?还有就是最后Ellie问的那个问题,我也没有搞明白缘由。但是我觉得DT的回答非常之好,因为生活中就是有好多事情是无法分类的,好多事情因此也无法搞清楚究竟为什么。这么说的话,那么前面的那些我觉得剧情有点小bug的地方,也都能归结为人的行为。所谓的Human behaviour,可能本来就很难去定义。 最后要赞一下这部剧的卡司,几乎每个主要角色都是熟悉面孔。David Tennant自然不用说,我practically就是为了DT才开始去看的这部剧;《Twenty Twelve》里的助理Olivia Colman,我很惊喜她在此剧里的演出;《Garrow’s Law》里的男主Andrew Buchan;还有Arthur Darvill,虽然他的戏份不多,但看到这位熟悉的脸孔总是好事。还值得一提的是,此剧的导演是写过多集Doctor Who的Chris Chibnall,10和Rory相遇好奇妙。

Wicked

2013.11.19 LONDON APOLLO VICTORIA THEATRE 我最早知道有《Wicked》这部音乐剧是因为看的《Glee》里面有一集Kurt和Rachel比拼唱功比赛那首《Defying Gravity》(BTW,这首的原唱Kristin Chenoweth和Idina Menzel也都先后上过这部剧)。这首《Defying Gravity》不仅好听,而且相当励志。后来我又听了这部音乐剧的原声碟,发现里面还多歌都很好听,其中还有一首《Popular》还被MIKA拿来改编成他的新歌《Popular Song》。所以我的这次英国之行,在参加Doctor Who 50周年庆典之外,最最期待的就是去看这部音乐剧。 看完以后我发觉,用“好”不能足够形容这部音乐剧,因为对我来说简直是充满了惊喜。惊喜一:因为其实在之前,我已经听过那张原声碟无数遍了,但是说实话我并没有搞明白其中的剧情。我本以为作为音乐剧,它的唱词相对比较直白,情节也应当比较好抓。现场看了音乐剧才知道原来情节变化如此多,难怪我当初没搞懂剧情,原来是因为这部剧的剧情反转真的好多。两位主人公的关系分分合合,各位配角一会是正面人物、一会是反面人物、一会又是正面人物等等。惊喜二:它的层次比我想象当中的要多好多。我原来一直以为《Defying Gravity》是这部音乐剧的主打歌、重头戏,它讲的是身来就全身绿色的少女Elphaba却天赋秉承魔法能力然后与外部做抗争的情节。于是我就天真地认为这部剧其实讲地重点也就是成长类的,如何认识自我、与外部打交道等等。没想到其实这只是这部音乐剧一部分的情节,正如《Defying Gravity》只是第一幕的结束曲一样,第二幕讲的完全是另一个层次的故事。在第二幕的故事里,其实情节有一点点过于仓促,好像有点坐过山车一样,一波波事件目不暇接,而每件事其实都需要时间消化和情绪上的调整。所以第二幕里面的那些歌曲的立义有那么一点乱。但是这并不影响这部音乐剧最终还是找到了它真正想要说的内容,原来是友谊。 这部剧有两位女主角,绿皮Elphaba和金发Glinda。第一幕的时候,我一直把Elphaba当作是第一主角,而把Glinda作为反派看待的。说实话,Glinda的种种娇气做作大小姐行径,很难把她认真对待。然后Elphaba和Glinda两人走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看到她们分道扬镳的时候,我还是有点不甘心的,因为《Defying Gravity》里面都说了“together we’ll be unlimited”,我看到Glinda不愿意跟Elphaba一起走还挺生气的。但是再看到后面,其实是留下来的Glinda担当起了所有,甚至可以说Glinda才是真正的hero,大家都是大团圆结局,可能唯一不圆满的就是Glinda了吧。此时的Glinda成了我心目中的第一女主角。 回过头来再说里面的歌曲,真的好赞!每一次听《Defying Gravity》的时候,感觉就像加油器一样,充满了能量。特别是最后Elphaba越长越笃定、甚至有点义无反顾的“’And nobody in all of Oz no wizard that there is or was is ever gonna bring me down!’”,每次听都起鸡皮疙瘩。最近我更喜欢第二幕的压轴《For Good》,满满的友情! (Glinda): I’ve heard it said That people come into our lives for a […]

J-Playlist 2013-11

专辑类 GARNET CROW – GARNET CROW REQUEST BEST 虽然每次GARNET CROW出这种精选集,都好像是他们在用老歌来骗钱,但是每次我还都是会拿来听。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歌本来就没有什么紧跟现代的编曲,所以几乎没什么时代性,所以就算是十几年前的老歌现在听来还是不会过时。我就不再每一次重复我最最喜欢的GARNET CROW的歌了,反正这次听最有感觉的还是《夢みたあとで》和《Holy ground》。特别是听《夢みたあとで》的时候,就感觉自己在一步一步地有节奏地漫步,然后越走越有力量,翘首迎风而行。 つるの剛士 – つるのうたベスト 好久没有つるの剛士新歌的消息了,这也是一张精选集(again!),而且还是翻唱歌曲精选。 单曲类 Perfume – Sweet Refrain 自从听了Perfume最近的那张新专以后,我几乎差不多打算放弃她们了。我特别讨厌新专的主打歌《1mm》,抓不着让我喜欢的点。但是这张新的单曲《Sweet Refrain》还不错,我觉得主要还是编曲的功力吧。 ナオト・インティライミ – 手紙 好听!非常好听!这首同名单曲《手紙》继续延续ナオト・インティライミ清新干净阳光的风格,不恶心。另一首acoustic版的《恋する季節》也很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