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Category Archives: 普雷缪色扣

Roméo et Juliette (二刷)

2023.6.11 上海文化广场 疫情放开后的演出市场报复性反弹,真的是一票难求。开票前还在讨论要买什么颜色的阵营,结果点进去根本就是秒没,买也买不到,最后还是朋友在闲鱼上收到的。如此火爆算是可以理解?因为这是放开后上海的第一场国外的音乐剧,还是那么经典的法罗朱,还是原卡来表演的。想一想这部音乐剧号称是20周年了,那这些原卡也已经是40多岁了,真的有点感慨。 看演出之前我打开专辑想在重温一下,一打开就关不掉了,怎么好多歌都那么好听,有点停不下来了的感觉。到了现场看演出,还是在不断地赞叹这些歌怎么那么好听啊。但是到了现场才意识到/回想起来,文广的音响效果有多差。再加上这次的座位是在两侧的包厢的,视角就不谈了,大音响直接对着轰,真的体验很差。歌曲是好听,不得不说还是有一点年代感的,很经典但是感觉又很俗,但是好听就可以了我很满足了。 这次是我第二次现场看演出,第一次的时候记忆就是眼花缭乱看也看不过来,这次的最大感受出了好多歌曲好听之外,稍微多留意了一些专属角色的歌曲,感觉每个角色都有反思(这本来就是音乐剧的特色之一吧)。而且最后的大反思也很厉害,就是可以从罗密欧和朱丽叶之死想到的是大家每个人的罪行就是让这种事情发生。一对鸳鸯情侣之死带来了帮派的痛定思痛和城市的和平,好像莎士比亚的原著并没有提到。 回家的路上我也一直在回听专辑,是一个现场的专辑,里面还有一些场上场下的互动。感觉有点过于美好承受不住了,那个黄金年代的美好,不敢企及了。

2023现代戏剧谷

感觉今年春天一下子演出市场回暖了,五一假期期间要看的剧目很多呢。而且我发现这次现代戏剧谷的上座率普遍不高,人少点看、票也比较好买,蛮舒服的。今年的现代戏剧谷还有了一些新花样,加了一个护照可以敲敲章,还可以和静安的其他项目联动什么的。可惜早已不在静安区上班的人无福消受啊,还是在市中心上班好。今年的三部国外的演出是到最后才宣布排片售票的,我之前还买了别的票冲突换票什么的。现在想来,看剧还是看缘分,看得到看不到是福是祸都不一定的,随缘吧。 我是哪一个A Number2023.4.20静安区文化馆 光影车间 静剧场 今年现代戏剧谷看的第一部戏,现场观众人真的好少啊,不过这样也挺好的,不怕买不到票、位子坐的也比较舒服。 这场戏只有两个演员,父子关系。讲的是一个爸爸在失去孩子以后,克隆了(一些/好多)。前面四幕是有两个性格很不一样的克隆儿子分别来和爸爸对话,一个是很温顺的,一个是很暴躁的,试图还原事件的来龙去脉,结果两个都死了,好像是一个被杀一个自杀。最后一幕是一个完全展开自己生活的克隆儿子,偶遇了爸爸。爸爸想要问他真正属于他的问题,他先是讲了一个隐蔽的故事(这些克隆人如何在地下被储藏虐待),又讲对政治战争的看法,又讲自己的老婆孩子,这些都不能让爸爸的问题得到满意的答复,最后爸爸问他喜不喜欢狗。 这个故事的主题虽然老套,但也有值得讨论和关注的地方。往大了说,就好像造物主造人一样,作为人类或者任何生物不和克隆人一样嘛。往小了说是在讲个人、亲子关系,这个爸爸特别爹,还满口“如果你同意的话,我自首我自杀”之类PUA的话,一会说他想要一个一模一样的孩子,一会说是因为他的孩子的独一无二。最后的结尾是爸爸打开一个超级大的柜子,里面有很多玩偶,爸爸把这些玩偶塞满浴缸,然后浴缸被吊起来吊在半空,没看明白是什么意思。 这个作品是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出品的“医学的胜利”三部曲的第三部,下礼拜再看看同一系列的另一部。舞台改编有点吓人的,特别是转场的时候,很诡异的背景音乐和电视机里的画面,故意营造恐怖的氛围,还有的时候演员突然讲一些莫名其妙的话的时候也会有诡异恐怖的背景音乐。其实结果也没什么,大可不必弄得那么吓人。 tag: Caryl Churchill, 易立明, 樱桃园(肢体剧)2023.4.28美琪大戏院 这部是肢体剧,看下来的感觉更像是舞蹈动作再少一点的舞剧。我自己觉得《樱桃园》的剧情虽然不算很复杂,但是里面人物的情绪立场有点难懂的,至少对我来说是如此,光靠动作表达的话观众可以看得懂吗?结果还是有很多台词的,不仅有台词,还有很多很多重复的台词。就把那些比较凸显个性的台词,一遍一遍地重复,就像舞蹈动作一样重复个好多好多遍。其实舞蹈动作本身还是可以看的,只不过和台词结合在一起以后,反而让人觉得节奏难以掌握。比如说本来我可以通过台词知道情节的推动到哪了,差不多多少可以结束了,现在台词跟着肢体动作一再重复,反而叫人更着急,怎么还没结束。 除此之外,还有好多一眼就能看出来的改编的地方,比如把卢布换算成人民币、莎士比亚tobe、鱿鱼游戏、拍卖。这些看似是编剧的小聪明紧跟时代的改编,其实一个比一个恶心,特别是接近最后的那段拍卖真的太烂了。要是把这些恶心的改编全部删掉,这部肢体剧还是可以看一看的。 最后回到剧情本身,我觉得有点难懂的情绪立场,用一句话总结的话可能可以总结为时代大浪潮淘汰的旧时代的骄傲但同时是不是也是某种价值,到底是新的风潮和价值观过于粗鲁,还是老的传统过于迂腐守旧?但我又觉得纠结于这两者之间,是不是还是过于狭窄,是不是有更高的一层逻辑去解析它?还是说自以为可以如此跳出来上升一层来看这个问题本身,是一种很可笑的行为,因为你就是一个人,还要用人之上的角度去看人的问题? tag: 契诃夫, 科诺克医生2023.4.29云峰剧场 这部是今年现代戏剧谷我最喜欢的一部了,也是易立明的“医学的胜利”三部曲的第一部。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法国的一个小乡村,有一个医生想把医学的概念广为传播渗透到每一个人,他的观点是“健康的人是忽视自己身体的病人”,另一个原来的医生的观点是相反的“”病人是过于国信自己身体的健康人。 两个观点乍看之下,好像前者代表的是文明的进步、科学/医学的发展,这好像是一个关于科学和文明如何慢慢发展并且帮助到大家转变观念的剧。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医学逐渐变成了一种产业,甚至变成了宗教。反之来提醒村民的人,反而成为了人民公敌(因为村民们的生计全部和医学产业结合在了一起,没有了蓬勃的医学,整个小乡村的经济就要垮了),甚至最后被抓了起来,医学终究胜利了。 这个反转蛮厉害的。医生的话说的都没错,医生是一个会写论文的人、情商很高的人、天才型的商人,但是医学怎么就定义人了呢?两个医生的观点都不对,但是最值得警醒的是,为什么很容易一家独大就很恐怖很危险。看这部剧里面的医学的发展还让人想到现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也是对旧行业的挑战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情,但是用一堆互联网氏的玩法和规则堆叠出来的新的行业却造就了另一个怪胎。 tag: Jules Romains, 易立明, 死亡变奏曲2023.4.30上戏实验剧院 这是什么鬼啊,太难看了。 全部用水积满了舞台,演员走动的时候带动着水波,说好听点很花心思,其实很没必要很做作。演员讲话也是各种奇怪,翻译腔太重了,都不说人话了;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也特别bipolar,突然之间天真烂漫微笑,突然之间大声嘶喊,嘶喊量太大了真的受不了。 剧情讲的是原生家庭ptsd,是平凡地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还是真正的痛苦自杀,没有优秀的真的超脱的能力。最烂的是,最后为什么还诈尸了,还后悔自杀了?? tag: Jon Fosse, 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芙?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2023.5.2云峰剧场 这部据说是时隔很久,第一次来上海演出的国外的剧,也是之前来过中国演出好多次的算是小有名气的剧团了吧。但是就是出了幺蛾子,演了一个多小时的时候,突然字幕没了(罗马尼亚语演出,中英文字幕本来就有点小看得很累),演员也不知道继续演。中间有人大声鼓掌,也有不少人离场,大多数的人拿出手机看手机,这时候观众应该怎么做呢?没有字幕的状态持续了大概十五分钟,突然亮灯宣布中场休息。我趁这个休息去旁边便利店买了杯水,回来就听说可以退票,就加入了登记退票的队伍,这个队伍也排的超长的,给人的感觉太差了,明明可以有更好的机制的。 关于剧情,我之前看过一个NT Live的版本,就觉得为什么西方人可以这么说着说着就从衣冠楚楚的文明人变成那么粗鲁野蛮兽性了呢,太会掏心掏肺了。 tag: Edward Albee, 锡比乌国家剧院, 喜悦La Gioia2023.5.6云峰剧场 娓娓道来一个人的一生,一开始还蛮好睡的,后来音乐灯光太激烈,还变成嘶吼的死亡金属了,自我感觉有点太好了。 舞台随着章节有不同的主题变化,有折纸、衣服、树叶鲜花,好像很好看,其实还是自我感觉太好。 中间说“苦痛会过去,快乐会到来,快乐也会过去,苦痛会再来”,最后又不断重复“我们很快乐”,能不能想好一个前后一致的主题?马戏/剧团生活是很唏嘘,看到宣传剧评还说什么从头哭到尾,我是白眼从头翻到尾。 tag: Pippo Delbono,  弗里达 · 卡罗Frida Ki Allo2023.5.7Fancl艺术中心 和前一天看的《喜悦》一样,也是一个人口述人生,这部好看多了。这里加了一些多媒体的背景,还有叙述人和操控多媒体的人的很多互动(用英语),还有和观众的互动(用英语)。和观众的互动主要是关于一些技术故障,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是演出既有一部分。 内容是干货满满,弗里达人生包括事故、婚变、恋人、超现实主义的交错等等;对本人艺术的解读,不是超现实,超级现实的。还有一种超脱感,感觉就是女性的成功史。 tag: Frida […]

加薪秘诀

L’augmentation 2023.5.3 上生新所 今年的五一假期真的很热闹,去外地的话都是报复性旅游的人超多的,留在上海的活动也多到几乎安排不过来,每个区都有自己的咖啡节、戏剧节,还有咖啡戏剧节。这个咖啡戏剧节据说是第三届了,在上生新所的海军俱乐部里演,其实就是一个像是体育馆或者仓库的地方。 布景相当简单,连观众的座位也是临时搭建的三排椅子。也没有什么台上台下的概念,就是在座位前面是演员演出的地方。问题就是三排椅子都是等高的,演员还要坐在地上表演的话,第三排的观众根本什么都看不见。这倒也不是最严重的问题。 故事是有6+1位演员轮流讲台词,讲的是是第二人称的你要去找老板谈加薪,接下来遇到的各种大大小小的决策树和结果。其中不乏循环打转的,也有一些看上去对事件有所突破结果也不了了之的。但是看的出来,这个话剧改编的是一部很老的作品(相对于职场的演变来说),几十年前的内容,现在看起来真的适用性很低。而且为什么我老是记得我读过这部佩雷克的原著的,但是却也找不到任何记录了。本来我还买了同一天晚上也是在上生新所演的咖啡戏剧节的另一部话剧,下午的话剧那么难看,让我对整个戏剧节节目的质量感到担忧,而且这一点从节目海报的简陋上也可以看出来一点。再加上看完《加薪秘诀》之后我还要赶着无薪加班几个小时,所以就回家了。

卡拉马佐夫兄弟(音乐剧)

2023.4.16 上海大剧院 为了陪最近迷恋刘令飞的朋友去看的,这是本轮演出的最后一场,刘令飞昨天还在武汉演《人间失格》,今天就回来演伊万了。 知道是韩国音乐剧引进的,我真的有点不敢看啊,这些韩国音乐剧使用IP的套路是有噱头但是我觉得还是差口气啊。两个小时的内容想要呈现那么厚的小说的内容太不容易了,难怪整场剧情变成了悬疑探案——是谁杀死了卡拉马佐夫兄弟的爸爸?虽然结尾的时候不断地重复强调,重要的不是谁杀的人,是谁/为什么有这个杀心,但是情节导向安排根本不是这个出发点啊。《宗教大法官》在开始的20分钟就出现了,我惊呆了,而且太虎头蛇尾了。 歌也不是没有一首好听的,只是歌词根本听不清听不懂啊。有两首感觉比较好听动人的,其中的情愫也是很小气的,一点没有战斗民族的风格。

你好,我找Smith

2023.4.15 星空间7号 虽说是冲着想要不动脑经就是纯粹开心开心的心情去看的,但是还是背负着很多期待,因为身边的朋友和网上的推荐都蛮好的。结果么,的确就是开心开心,开心的质量一般性,但是也不算恶心。是有很多很俗很low的桥段和设定,我以为闹剧本来就是这样的,就算是闹剧天花板《糊涂戏班》不也有很多很俗很低级的内容嘛。 故事讲的是拥有两个家庭的男主要穿帮了。场景的设定把两个家放在一起,蛮巧妙的,也很节约地方。剧场一共就一点点大,观众席楼上楼下加起来也就三排,第一次看这么小的小剧场。

人间失格(音乐剧)

2023.3.4 上海保利大剧院 看这部音乐剧之前我还蛮抵触的,把期待值降到了最低,看着中国原创音乐剧的招牌,两位主演感觉又是主打流量的,又是在超级远(虽然号称很好看的)嘉定的保利大剧院。结果在各方面都远超了我的预期,相当不错。 舞台和舞蹈的设定我都觉得蛮好的,人脸和手掌的设计元素程度略大于实用性,可能主要为了卖周边吧,配套歌曲的舞蹈也有。 歌蛮好听的,但是我感觉记忆度不是很强,至少我之前零接触现场听了一遍是记不住的。其中我最喜欢、记忆最深、一听就感觉一亮的是那首男主初到东京的歌。 双男主搭配两位男主角。我看的场次是刘令飞演太宰治,戏份较少,唱的蛮好的;白举纲演的叶藏,可能是为了展示角色呆呆的特质,有点压低了唱,然而唱到比较激动的地方就有违和感。 最让我惊喜的是情节的安排,本来太宰治的故事就是太宰治的故事,太宰治笔下的故事就是太宰治笔下的故事,但是这部作品比较大胆地提纲挈领想把太宰治作为文学家的人生和他笔下的人物联系在一起。在看之前,我就在问,这部音乐剧的编剧是谁,并不是说太宰治的生平众人皆知就可以很好有机地呈现在舞台上的。在第一幕结束的时候,看到叶藏得知自己是被创造出来的人物,面对太宰治即将把自己写死的决定,突然决定要反抗、重新掌握自己的人生,我感觉蛮激动的也挺惊喜的。一下子好像穿越到了《红衫》,但是这边是更严肃的人文背景,我很期待第二幕会如何反转。 太宰治和叶藏的人生的重点就是自杀的话,如果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命运结果不用死,那自杀岂不是变得一文不值甚至可笑了?那不就是在自己打自己耳光了?如果叶藏通过努力,改变了身边的人对他的歧视,或者改变自己使得自己不受歧视的影响,活了下来,那把叶藏这个人物创造出来的太宰治还好意思自杀吗?所以最后的第二幕的结局是叶藏认死,我觉得总算是没有拉垮整个中心思想。最后突然两个人说要再去死,并且是去看一场花火,挺戳的。

女仆

Les Bonnes 2022.10.14 上海大剧院 开演前,导演说这部戏和作者的背景,说是不能用现实主义的角度来看待这部戏。我以前看过papi酱的荒诞派剧作剧情分享,那个时候觉得这个故事的确很荒诞。两个女仆在女主人不在的时候角色扮演女主人,还要上演谋杀女主人的戏码;女主人回家以后百般顺从,同时也试图毒死女主人未遂;女主人离开后,她们继续扮演女主人并喝下了毒药。荒诞中似乎又有一些逻辑可循,感觉是很荒诞却又合理的脑回路。 这是我第一次现场看这部话剧,我竟然发觉这部戏是那么的真实,完全可以用现实主义的眼光来看也一点不违和啊。因为我在现实生活中认识了一个和女主人一样的人,全程代入,完全可以理解女主人表面上嘻嘻哈哈实际上的不尊重、压迫和pua,也完全可以理解女仆的心境。因为现实毒害之深,所以两位女仆只能通过演绎的方式寻找一丝出路的可能,在演绎中找到一种道理的圆满。该死的人死不掉,而且反而很开心,那只有自己扮演她去死,至少在某一个世界里她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和我一起观看的朋友,话剧结束后还觉得这个女主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还挺可爱的,我也惊呆了,是我的解读有问题吗?光从女仆受到伤害的角度判断这件事情,是不是不够合理呢?会不会是这两个女仆在玻璃心了?我对自己如此有代入感的观感觉得很悲哀。 如果说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没有那么封建落后的主仆制度了,那是不是这样的悲剧就不再存在了?女仆的悲剧在于她们没有出路,无法出逃,只能在同一个地方通过遁匿演绎的世界来寻求解脱和正义。那我们现在谁也不是谁的老大,谁都可以重新选择,是不是就不存在这种痛苦了?但是为什么要女仆逃离呢,为什么要受害者费尽心力,而施害者好像没事人一样呢?

每一件美妙的小事

Every Brilliant Thing 2022.9.9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原来的故事是外国人写的,中国的演出是中国的编剧改编以后加入了符合中国时代背景的元素,包括那些小事也是。故事讲的是主人公小时候因为妈妈抑郁自杀未遂,就写下来一长串美好的小事,想让妈妈开心。后来长大以后,又写了一些,恋爱的时候,写了很多很多,结婚工作了,一条也写不出来了,主人公自己也得了抑郁症。再后来,主人公妈妈自杀成功了,主人公一边治疗,一边又写了很多很多。 先说故事内容,真的太作孽了。一开始我以为是小孩子的努力,不被大人看到,后来发觉其实根本是大人们自己自顾不暇。大人们自己找不到生活下去的理由,找不到任何所谓美好的事情。所以作孽的是得抑郁症的人,被裹挟了很难找到出路。得不得病不是自己可以选择的,运气要占很大的程度,所以给人的启示是最好可以更多的与人为善。但是我挺反感这个美妙小事清单这件事情的,挺做作挺苦情的,而且没有任何帮助。因为这些美妙小事并不是不存在,并不会因为得了抑郁症而小事,只不过是没有任何意义了。最后的结局,我也有点难以接受,主人公怎么就突然找到继续写美妙小事清单的动力和来源了呢,他怎么就写得出来呢?还有最后吹完口琴,灯暗灯亮,那些清单的纸槽在灯光的照射下留下了一个女性头像的侧脸影子,真的有点恶心。 再说一下这部剧的形式,票子上写的是单人喜剧。一个人演是很有难度的,好在贺坪有这个演技。刚入场的时候,我看到有一个男的戴着口罩在楼梯上晃悠,好像贺坪啊。然后他到处乱晃,过一会我看到他又坐到了一个观众旁边讲话,就更确定是他了。果然这部剧台上只有一个演员,有好多内容是贺坪和台下观众共同完成的,包括列举出美妙小事、成长过程中影响他的人们等等。喜剧这件事情我觉得自己有点上当受骗了。

丽南山的美人

2022.8.13 中国大戏院 今年中国大戏院竟然还有所谓的国际戏剧邀请展,都已经闭关锁国成这样了,没有一个国外演出机构还真的好意思叫这么名字。没有真正的国际戏剧邀请,最多只有几部国外的剧作品来滥竽充数。鼓楼西一直在演Martin McDonagh的作品,这次带来了一直重复在演的《枕头人》和这部应该是上海首演的《丽南山的美人》。 我觉得还是好看的,难得我之前看过的话剧情节我还没怎么忘记的。这次看下来有两大感想,一个是爱尔兰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去国外打拼的大环境,一个是亲子之间的毒性羁绊、再怎么还是活成了自己讨厌的父母的样子。再回头看看我5年前的观后感,好像自己也没有什么上进和进步,就这样吧。

2022柏林戏剧节

今年的柏林戏剧节,有5部作品线上播出。直播的是开幕剧作卢平的《新生活》和闭幕剧作《伪君子或资本与意识形态》,两个都有英文字幕,另外几部录播的因为只找到一部有字幕,所以一共只看了三部。一句话点评,《新生活》一般好看但不惊喜,《他那个阶层的人》太苦看到不想看,《伪君子或资本与意识形态》内容很多很新,引人思考有启发,是我的菜。 新生活 我们将何去何从Das neue Leben where do we go from here 四个演员口述同一个故事,关于主人公超甜的单恋暗恋Beatrice。舞台上还有一座自动演奏的钢琴,主人公更是一言不合就写诗歌,有几个是流行歌曲。到后面其中几个人人亲成一团,寓意是自我人格的亲密(?)上半场以Beatrice的死结束。下半场一开始是长达十几分钟全程蹦迪模式,灯光效果非常不错,歌还蛮好听的。最后年老版的Beatrice出现,主人公告白,B无感且无欲无求。最后一首歌也挺好听,但是一直在传递有点鸡汤的信息,那就是有一个好消息有一个坏消息,坏消息是一切终有终结,世界终将毁灭,好消息是至少不是今天,今天还有你和我,你我可以共度。 tag: Christopher Rüping,  他那个阶层的人Ein Mann seiner Klasse 形式上有点像昨天看的有一点像,演员们在讲故事而不是演故事,还喜欢引用流行歌曲。现场布景同步从无到有搭建起来一个屋子。 故事讲的是生活在底层的一家人,家暴男、早孕流产、全程看电视的孩子等等,以及大家的麻木。故事的最后,爸爸出现,已经失去霸道的力量,说自己的爸爸死了。主人公并没有和爸爸和解,我觉得蛮好的,但同时主人公却又羡慕弟弟有和爸爸临终道别,这种纠结很可怜也很可恨,为什么要让受害者去合理化施害者、去无条件原谅,就算是亲子又怎么了。我大道理是这么说,自己却也无法摆脱从小被洗脑的亲情的要求和准则。 Tag: Christian Baron, Lukas Holzhausen, 伪君子或资本与意识形态Der Tartuffe oder Kapital und Ideologie 光是听这部话剧的名字,我就完全没有抵抗力啊。又是改编莫里哀的《伪君子》,又是结合《21世纪资本论》作者Thmoas Piketty的理论。 先讲故事,故事的中心当然是Tartuffe和他想要侵占的大房子。这不过这里大房子的住家是一群像是嬉皮士的人们,甚至有一种《Rent》的即视感,这群嬉皮士一开始是想要白白住在大房子里面。后来慢慢情节发展,才看出来原来是在讲东西德柏林墙倒塌时候的故事。再后面经济开始腾飞,资本主义独占鳌头,Tartuffe就开始骗所有人把这座大房子负债买下来,并且骗大家各种投资。同样有一家之主躲起来,由女主人揭穿伪君子的戏码。投资结果当然就是失败了,大家比赛谁deserve the room,都陷入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各种设定中。结尾是Tartuffe的女儿来讨债,他从电梯里掉下去了。 上半场的时候,偶尔会穿插一些类似演讲的部分,各种社会问题,各种大词,让人感觉有点太多了。下半场Tartuffe从电梯里掉下去以后,索性是原来所有的演员穿回正常的衣服,一个一个地上台,超级一长段地开始复述Thmoas Piketty的相关理论。我觉得这里的优点是把这些理论讲的蛮清楚的,我也想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一下每个人说的内容。 We have to justify inequality, or the foundation of society will collapse. 有这么几种论点,“Trickle-down argument”: inequality is good. “Blame argument”: differences […]

人生档案

人生档案 波兰当代戏剧家剧作选 978-7-104-04918-0 这本一共包含了四部当代波兰剧作家的作品,故事各有风格,但又好像有一些共同之处,一种用戏剧表达出来的对疯狂怪异世界的解读。读到后面的,就好像是前面的故事的批注,有时候又好像是同一个大故事的几个篇章。 我以前读贡布洛维奇的小说,觉得他的故事都又一种怪异的风格。到了经历过上海封城之后,我才明白这些并不是怪异的风格,而是对怪异世界的表达。 我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四个剧本的情节,就算没有白读了吧。 母亲斯塔尼斯瓦夫•维特凯维奇黄珊(译) 第一幕的母子关系,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啃老的儿子。第二幕里面儿子在外面的事业起飞了,成了一个有头有脸的人,但是他本质没有任何变化,终于把母亲榨干气死了。第三幕,工人们起来了。 可你干吗要用这么大的牺牲来鄉架我?你最好想一想,要是你不是我的母亲,要是你不用总是做这些毛线活儿,要是你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话,你会做些什么?还不是整天做一样的事情,一样地投入与付出? 饭菜总归是够的。我觉得,我就是有责任吸榨我的妈妈——就好像,我所吸榨的一切最终都会写进历史。 婚礼维托尔德•贡布洛维奇赵祯(译) 全剧是主人公自己的一个想象、一个梦境,他自己似乎也是知道的。第一幕,在客栈偶遇父母,酒鬼来袭,主人公把父亲碰上了不可触碰的国王的地位,并让父亲主持自己的婚礼。第二幕,主人公被教唆,废了父亲的国王地位,打算自己给自己办婚礼。第三幕,出于政治压力,主人公成了暴君,还害死了自己的好友。 主人公自己不知道自己在什么状态,在做些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这一切却都是主人公自己的梦境,梦境里的人物都可以单方面编故事编身份给别人定罪;别人的动作其实是做梦人本人自己的想法;但是为了故事的继续、有一种逻辑的存在,就好像为了戏剧的发展总有一条情节的发展。手指一碰,权威就消失,或者说立人之本就消失了,就好像科幻小说一样。 又或者 这不是梦,而是现实,只不过我疯了 或者我根本就没有站在这里,我也没有说话,只不过在现实中我躺在某个医院里,而在那里我手舞足蹈,幻想自己站在这里……谁能知道,我身上发生了什么? 可能有子弹打坏了我的脑袋? 或者爆炸? 或者我被抓了,被折磨,又或者 我撞上了什么,又或者有东西撞上了我 可能无聊了……想不出更多能做的事了…… 可能我被勒令——被派遣——被强迫——去做我自己坚持不下去的事。不,没有不可能发生在我身上的东西——所有甚至超越所有的事情都可能发生。但我们还是假设我不在医院,没有不正常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好吧……只是……我到底参与了多少疯狂之事?噢…… 不!这里没有我的责任! 我不明白我自己所说的话! 我自己的举动不受我的控制! 我什么,什么,什么都不知道,我什么都不明白! 你们之中要是有谁说他明白,那他肯定在撒谎! 你们什么也不知道 跟我半斤八两! 我们只是两两之问联系在了一起,但总是在形成不同的形状 而这些形状自下而攻击上。奇怪的烟雾! 难以理解的节奏!疯狂的舞蹈!不明确的游行! 和人间的凡人教堂, 而我就是它的神父! 人生档案塔代乌什•鲁热维奇黄珊(译) 啊,一个礼拜之前读的,情节现在真的全忘了。就算我现在重新迅速扫一遍,也记不起来了。惭愧了。 探戈斯瓦沃米尔•姆罗热克赵祯(译) 两代人之间,上一辈的人热衷于他们年轻时经历过的革命与运动,下一辈的人在寻找和守护保守的价值观。这部剧的两代的关系有点像《母亲》,婚嫁的情节又有点像《婚礼》,让我不禁怀疑这些是不是都是同一个人写的。

英雄广场

英雄广场 托马斯·伯恩哈德 Thomas Bernhard 马文韬(译) B08QJ39NXV 这本里面包括三部剧本《习惯的力量》、《总统》和《英雄广场》。因为前不久刚看过《英雄广场》的话剧录像,所以这次只读了前两个剧本。 《习惯的力量》讲的是马戏团里的的各种角色小人物们有着对生活/工作的不满,心里有各自的想要改变的向往,但是大家还是每天一起排练五重奏。读这个剧本的时候,让我想到了《等待戈多》,里面的人物都是在等待一种转机,区别是等待戈多的两个人在等待的时候只能互相取暖,而伯恩哈德笔下的马戏团的人们即使嘴上可能不情不愿,但是还是聚在一起去经历艺术。在认清人生的悲惨的一面之后,用艺术的方式寻找一种至少可以让人坚持下去的力量,至少是一种尝试。 《总统》是从总统和总统夫人的角度出发,讲述一次刺杀行动结果总统活了下来,但是总统夫人的宠物狗和弟弟被误杀了。因为从一开始的设定就看得出来这里是在讲总统和无政府主义者,但是好像套上封建贵族和人民民主革命者的斗争也说的通。我的意思是,好像这里讨论的事情与事件本身的正义相关甚少,主人公们也无法从自己的身份中抽离出来,重点变成了人们如何面对死亡和自己身份与自我的矛盾上。

虎春戏剧挑战月 一些音乐剧

太懒了,直接只贴看的时候超级简短的记录了。 Anything Goes2022.3.1年廿九 非常老套,歌词有很多押韵的词,主要靠唱功很厉害的女主。全员踢踏舞,踢踏舞battle。 Come from Away2022.3.2年三十 五颗星。和昨天比起来,现代清新很多。蛮新的角度,群演各种普通人看上去也是普通人。太温暖了吧,怎么有那么美好的小镇。宗教起了很大的作用,不同的宗教之间倒没有什么对立冲突。酒精也起作用。也很老实地表现出来有歧视的地方,最后回归对911的反思。 David Bryne’s America Utopia2022.3.3冬九九 介于神棍布道、奇思妙想、搞笑脱口秀、演唱会talking之间。唱的真的不能算好听。 West Side Story (2021 film)2022.3.4龙抬头 最新上线的电影版。群舞好看,歌怎么没有印象中那么好听了,灯光好奇怪啊。Ariana DeBose好火,哪儿都能看到她。 Tag: Tony Kushner, Arthur Laurents, Stephen Sondheim, Steven Spielberg, Ansel Elgort, Rachel Zegler, Ariana DeBose, David Alvarez,

虎春戏剧挑战月 一些莫里哀

太懒了,直接只贴看的时候超级简短的记录了。 L’avare吝啬鬼2022.2.21年廿一 没有字幕感觉自己还是吃不消,没有看透它。 Tag: Molière, Comédie-Française, Tartuffe伪君子2022.2.22年廿二 是不是因为和昨天一样都是古装,总感觉有距离感,缺乏了现代的关联感。悲喜剧都来自于一个固执闭塞的父亲,吝啬鬼也是。 Tag: Molière, Théâtre de la Porte Saint-Martin, Les Fourberies de Scapin斯卡班的诡计2022.2.23年廿三 一般性 Tag: Molière, Comédie-Française,  The Imaginary Invalid or the Cabal of Hypocrites无病呻吟,还是伪君子阴谋2022.2.24年廿四 歌剧。莫里哀穿插出现讲戏外的故事。病魔缠身的男主唱歌中气怎么那么足。 Tag: Molière, Hungarian State Opera,

虎春戏剧挑战月 一些话剧

太懒了,直接只贴看的时候超级简短的记录了。 Buried Child2022.2.11年十一 我以为我没看懂,看完剧再去看wiki发现其实我看懂了。没看懂的地方是我在纠结情节没有漏洞,认不认得出来、应对的反应,最后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幻想,虽然不能分清到底是谁的幻想,或许也没必要。和《True West》挺像的,家庭成员间的冲突和纠结。 Tag: Sam Shepard, Master Harold and the Boys2022.2.12年十二 如同标题,首先有阶级的差异。boy善良无知,master善良previliged,但是是由父辈的残忍侵略掠夺带来的。master对父亲的认识和态度很清晰,但又不敢对父亲直说。boys最后还是只能跳舞,很难却要表现装的很轻松。 Tag: Athol Fugard, 酗酒者莫非2022.2.13年十三上海大剧院 太像狂人日记了,红色框框的影像,节奏超级慢,时长特别长,看了两个小时中场走了。在广场和oland外国人尬聊,三女神,好西化啊,高级知识分子的酒鬼啊。地坛是不是小时候课本里面的文章呀,我竟然还记得的,而且记得我的印象是很矫情,儿子很任性。现在再看,说明小时候被母亲治愈之后,长大了还是有问题,但是没人可以救了。为什么男人有病,或者很敏感,觉得整个世界辜负的时候,总是期待着有一个女人的伟大包容理解呢,因为母亲的身份吗? Tag: Krystian Lupa, 史铁生, She Stoops to Conquer2022.2.14年十四 表演非常夸张,为了配合古代的喜剧?女主在TGF里离开是为了去英国工作,现在果然在英国工作了。 Tag: Oliver Goldsmith, Jamie Lloyd, NT Live, Cush Jumbo, Medicine2022.2.15年十五 男主好像在一个病房里,来了两个女的和她对话,有点像在采访他,又有点像在用各种方法启发他,让男主描述自己和自己过往经历。太奇怪了,看不懂。 Tag: Enda Walsh, Domhnall Gleeson, Blindness2022.2.16年十六 改编自同名小说。画面全黑、滚动字幕,一个女生在读有声书一样。看评论好像有很多声影的技术,看b站我戴上降噪耳机也体会不到。看之前做心理建设做了一会,好像没有读书的时候那么令人极度不适了,可能是因为缩减版。 Tag: José Saramago, Simon Stephens, Juliet Stevenson, Wait for […]

虎春戏剧挑战月 一些桑德海姆

自从看了ttb,突然就燃起了对桑德海姆(Stephen Sondheim)的兴趣,再加上那个时候恰巧他去世,所以把在b站上能找到的他的音乐剧我全部存起来了。之前我看过他的《West Side Story》、《Gypsy》、《Company》、《Into the Woods》和《Follies》,这么一算好像也不少了,感觉个人喜好不一。这次一连看了6部以前没有看过的,感觉也是如此,有的觉得超级好看比如《Merrily We Roll Along》,有的看着有点无聊,有的几乎看不下去比如《Passion》。 A Little Night Music2022.2.5年初五 好听。挺轻松轻浮搞笑,混乱的关系。 外婆的毒舌。轻浮欢乐之下是精准清晰的自我认知和对生活的残酷现实的不满。 poor = a coherent existence after so many years of muddle Sweeney Todd2022.2.6年初六 看的是一个音乐会的版本。音乐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不够欢乐(?) 非常暗黑的主题。乞妇身份有点过于好猜。 Merrily We Roll Along2022.2.7年初七 好看到哭死! 看完了就马上找原声专辑来听。old friend一听就好听,第二遍就想哭。 欢乐前行,却是倒叙,是越来越甜。梦想、愿望、成功的可怕之处,为啥只有男主迷失了?应该不是因为有钱啊。两个男主像ttb。 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2022.2.8年初八 第一幕讲的是修拉,第二幕讲的是修拉的后代。这个主题其实我很喜欢的,因为我自己对修拉的认识和喜欢也是人山人海中的一眼瞬间,甚至我还记得那一刻那个场景。但是这部音乐剧的故事有点无聊,艺术与爱情的矛盾,倒不如说是工作狂与爱情的矛盾。 舞台真的就像修拉的画,设计的很好。 ttb里面有一首对Sunday的致敬,看完这部音乐剧我又默默找了ttb里面那一段再看一遍洗耳朵。 Assassins2022.2.9年初九 题材蛮有意思的,里面的人物看着奇怪但挺轻松搞笑的,也让人思考为什么,当然不可能每个人都用杀暴君来justify。 可惜看的是一个枪版,但是字幕组非常贴心也非常专业,提供不少历史知识背景,否则可能我看也看不懂。 Passion2022.2.10年初十 女主出场唱的歌真厉害,很稳,歌词也挺贴切的,read to live in […]

虎春戏剧挑战月 莎士比亚多版本

延续去年的挑战,今年过年的一个月也要每天看一部戏。但是说实话,这个挑战已经延续了两年多了,平时日常在b站上总会存下来一些剧都留到挑战月看,现在就算一鼓作气看,劲头和观感也日渐疲软,只能非常简略地记录一些。 The Tragedy of Macbeth2022.2.1年初一 最近的Almeida Theatre的版本,Saoirse Ronan饰演麦克白夫人。 一开始的配乐有Sleep No More的现场的感觉,好像远处传来的跳舞的音乐,第二幕开场更明显,还有现场大提琴演奏,拉提琴的也有台词。 口音好重,夫妻俩都是,感觉自言自语的,独白变多了,有点闷。 结尾是三女巫在商量下次什么时候再见,像是在预告下一轮血雨腥风,然后聚光灯到一个小孩拿着机关枪,一下子把主题从个人的杀戮变成了反战这个波及人员更多更广的范围,不仅是麦克白的悲剧,而是麦克白的暴政/战争。 Tag: William Shakespeare, Yaël Farber, James McArdle, Saoirse Ronan, The Tragedy of Macbeth (2021 film)2022.2.2年初二 2021年的Joel Coen的电影版本,Frances McDormand饰演麦克白夫人。 全黑白电影。布景有点奇怪,像是在外星的荒野中。 杀人的细节都拍出来了。杀门卫的辩解是麦克白说的,夫人晕倒了。在Almeida Theatre的版本里辩解是麦克白夫人说的。 电影更舞台化,话剧更影像化,相互渗透啊。 Tag: William Shakespeare, Joel Coen, Denzel Washington, Frances McDormand, Hamlet2022.2.3年初三 2015年的Maxine Peake饰演哈姆雷特的版本。 哈姆雷特是女演员扮演的,性别依然是男的。大臣是女演员扮演的,直接转性。Maxine Peake扮演的哈姆雷特太亮眼了,大家都是人类,哈姆雷特是仙子。 一团毛衣代替骷髅。 Tag: William Shakespeare, Sarah Frankcom, […]

心迷宫

2022.1.8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根据同名电影改编的话剧。故事讲的是发生了一起命案,尸体被烧焦了,有三家人家来认尸,结果渐渐扯出了更多的命案以及陈年的隐藏的历史。最后的一个反转是煽动畸形的亲情,让人有点反感,其他的部分作为一部有点搞笑不是非常恐怖的悬疑剧,还挺好看的。剧中还试图加入一些人性的元素,比如命案和大家都相关又都不相关之类的,但是感觉更多的还是剧情服务于悬疑,足够夺人眼球就可以了,没有那么深挖人性的部分。这方面挺像韩国片给我的印象的,顺便提一句,也像元旦的时候去看的改编自韩国的中文版音乐剧《阿加莎》给我的印象。再加上这部音乐剧连歌也难听,完全枉费大女主朱芾的超级厉害了。 特点是舞台,搭了一个很大的地方建筑,然后可以360度旋转,每一篇还有一块相对比较平整的面现场投影在建筑里外的直播拍摄的场景。舞台边边上还坐着一些观众,从很别扭的角度看戏。说实话这些做的真的都挺不错的,很成功。想一想国外的厉害的作品,比如《罗马悲剧》、《Network》能做到的效果差不多也就这样了。硬件方面中国人学起来不比别人差,差的就是技术背后故事传达的内容了。 挑几个瑕疵。为什么第一次搭车去警察局认尸的时候没有看到拐杖?谁没事会戴着头套瞎逛?是不是真的只是为了向观众隐藏身份,还是真心想吓观众呢?